關稅風暴下,為何全球企業都在關注這裡?

作者|布語

全球關稅戰打得火熱,一個備受關注的展會——有“中國第一展”之稱的廣交會,開幕了。
時代風雲變幻,今年已是廣交會的第137屆、第69個年頭。
全世界都在看著,在這場關稅風暴中,廣交會將傳來怎樣的訊號?沒有讓人失望,本次廣交會繁榮依舊、熱度不減:
出口展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其中新參展的企業超過4200家;
來自215個國家地區的超過20萬名境外採購商參與預註冊;
全球255家大型採購商確認參會,創下了歷史新高;
……

廣交會現場圖片(來源:今日中國)
在跨國企業裡,不僅有法國的家樂福、英國的特易購、德國的麥德龍,連美國的沃爾瑪、塔吉特等零售巨頭也在名單裡,繼續看好中國市場。
這也傳遞出一個明確的訊號:
局勢在變,信心不變。
以開放應對封閉,以合作應對孤立——廣交會火熱迎客的背後,恰恰藏著中國經濟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底牌。
1957425日,也是在美國牽頭對華實施經濟封鎖的大背景下,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第一屆的廣交會,基本只有香港客商和海外華僑參加。
第二屆,有了印尼商人、緬甸商人;第三屆,連英國和法國的客商也來了。

第一屆廣交會開幕式(來源:羊城網)
那時候的外商,是廣州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住的是條件最好的愛群大廈,有專車接送;酒店的餐桌上,時常能看到高檔菸酒和名貴海產品。
用最好的東西歡迎客人,廣交世界賓朋,合作共贏的基調從來沒有變。
放眼過去69年間,廣交會曾經一次次肩負起中國外貿的“破冰船”的作用:
建國初期,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封鎖;
改革開放後,成為吸引外資和拉動出口的重要平臺;
現如今,中國已更加深入參與到全球價值鏈的重構中,藉助廣交會龐大的資訊網路,中國的供應鏈企業出海已成規模,向世界提供更多高品質、高技術的產品。
事實上,國際環境越是風高浪急,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穩定的“錨點”作用越關鍵。
媒體報道,雖然全球對於關稅戰的憂慮與日俱增,但各地客商與中國企業的反應較為淡定:
生意該怎麼談,還是怎麼談。
本次廣交會,現場熱鬧非凡,也有很多新的變化。
從資料上看,有2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20萬名境外採購商前來參會,全球的大型採購商來了有255家,創下了歷史新高。
我看到有不少案例,過去主要出口歐美市場的企業,在搭上廣交會的快車後,順利開拓了亞非拉市場,順利實現了轉型。
這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從2018年中美首次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依存度從19.2%降至了14.7%
從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演變,更體現為一種價值鏈的轉移。
一項研究顯示,自2010年起,中國在亞太地區(包括中美)總出口中所佔據的增加值比重,已經超過美國。
中國不斷向產業鏈的上游爬升,意味著我們在全球市場中擁有了更多的定價權。
在極端條件下,即使失去了美國市場,我們也有足夠的餘地去斡旋和應對。
這一點,從製造業強省廣東的經濟結構變遷上也能看出:
80年代初,廣東最出名的是“三來一補”的加工業;
90年代,廣東逐漸成為勞動密集型的“世界工廠”;
如今,廣東出口的“新三樣”已經成了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
比亞迪的電動車、華為的通訊裝置、大疆的無人機……這些高階製造的強大實力,是中國經濟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的底氣。
這屆廣交會上還首次設立了機器人專區,其中很多廣東明星企業參展,比如廣州的裡工實業所生產的人型機器人,有30%銷往海外;深圳大象機器人展出的仿生機器狗,有不少海外客戶現場下單。
廣交會現場的器人(來源:南方+客戶端)
優質的商品,永遠不缺市場。
作為外貿第一大省的廣東,在新能源汽車、通訊裝置、無人機等高階製造領域,有著很強的全球競爭力。廣東企業完全可以藉此契機,加大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從過去的產品出口,升級到技術出口、行業標準出口,更深入地參與到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中。
尤其是過去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廣交會更是一次開拓新興市場、實現轉型的絕佳機會。
為什麼69年來,廣交會經久不衰,反而越來越興旺,“中國第一展”的招牌越擦越亮?
我說幾個細節,你也許能更好地感受到它的活力。
在本次廣交會上,很多人注意到一個現象:會場的麥當勞,特別火爆。
作為從美國誕生,流傳到全世界的快餐連鎖,麥當勞的標準化口味,意外地成為了全球採購商們的“最大公約數”之一。
僅僅從吃這樣一個細節,就能看出全球化的程序,有自身的規律,並不是強權能輕易阻斷。
只要還要生意做,世界各國的聯絡就不會斷絕。
廣交會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塊“金字招牌”,已經擁有了特殊的文化涵義,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象徵。
來到廣交會,就能感受到中國超大單一市場的脈搏,與中國經濟同頻共振。
這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生意人來說,都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巨大蛋糕。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偉力不可阻擋。
我還注意到,在廣交會的現場,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推出了稅收服務第137 屆廣交會十條措施,包括透過“出口退稅提速提質”“優惠政策直達快享”“新興業態組合發展”等若干舉措。
在這個熙熙攘攘的大會上,這些服務也許並不起眼,卻在默默發揮著作用。
走進展館的“稅收服務驛站”,稅務AI融媒主播“穗小穎”首次亮相廣交會,在現場講解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的服務措施;
驛站有多語種志願服務團隊駐場,為參展企業和採購商提供出口退稅、“走出去引進來”國際稅收、“一帶一路”稅收等服務,並推出定製數字稅收政策“禮包盒”,實現稅費優惠政策“即查即得”;
……

這些貼心、周到的政務服務,中國其實已經在廣交會堅持了很多年。對營商環境的重視、對企業發展的尊重和愛護,放在廣交會可能習以為常,但在當下美國政策朝令夕改、大棒頻頻揮舞的環境下,反而顯得極為難能可貴。
在一個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時代裡,誰能提供穩定安全高效的發展環境?
答案並不難讀懂。
在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揚帆遠航的歷史程序中,廣交會將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橋樑紐帶作用,聯通中外,造福世界。
正如它的標語所蘊含的精神氣質:
只有廣交世界,才能互利天下。

特朗普瘋狂加稅,對普通人和企業有何影響?金價不斷創新高,現在還能不能買?動盪時刻,我們如何做出決策,守護財富?
這些關乎你的資產、你的未來的問題,我們都在智谷趨勢內部研判裡面作了詳細的分析解讀。
歡迎掃碼訂閱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成為智谷圈年度會員,每週為你解讀宏觀、經濟、政策、樓市、商業等多個領域的重要動向,幫助大家看清趨勢,穿越風暴。現在訂閱,贈送全年12場閉門直播
掃碼加入,圈內等你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讀者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