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不能不說,弗拉基米爾·普京是這輪大博弈的高手,也是所站位置位元朗普還高的操盤手。他擴大了俄方戰場上的好處,同時又把握了特朗普的情緒,使俄方處於全面有利的位置上。
普京週四讚揚了特朗普主張的30天停火計劃,稱它“偉大而正確”,同時他提出了俄方必然會要求的一些條件,而那些條件在西方輿論看來是烏克蘭“不可能接受的”。整個西方輿論都在抨擊俄方的先決條件是對停火的“拖延戰術”,但是特朗普的最初反應卻相當積極,他稱普京的講話“立場非常積極,令人鼓舞”,儘管他同時認為普京對停火的態度“不徹底”,說如果俄羅斯不同意停火,“世界會很失望”。但他沒有使用任何批評的字眼,比他前一天威脅“如果俄方拒絕停火,美國可以摧毀俄羅斯經濟”的那番表態要溫和、正面得多。
因為特朗普沒理由指責普京什麼呀,普京已經他同意停火提議並願意與特朗普交流,並稱後者的提議是“正確的”,同時人家提出需要對目前存在許多細節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如何防止烏克蘭利用停火期進行動員、訓練或接收武器,這很正常啊。普京還要求停火必須以實現烏克蘭和俄羅斯長期和平為目標,並解決衝突的根源問題,這話都沒錯呀,完全拿得上臺面。
打了3年的戰爭,從常理上說,怎麼可能說停火第二天就停火?有一段時間各方把條件都擺出來,達成共識,這完全符合國際政治的通用邏輯。西方媒體一個勁地說,美國和烏克蘭達成共識後,球踢給了莫斯科,現在是檢驗普京之前總說“希望談判解決問題”有幾分誠意的時候,而且要看俄方“虛偽本質”的露餡。但普京的表態在措辭上充分表現出了分寸感,根本沒有西方輿論想抓把柄的硬傷。媒體可以信口妄評,但特朗普不行啊,他也得禮貌接過普京拋回來的球,把讚揚普京放在他回應的最前頭。

最重要的是,現在整個局勢的王牌攥在普京手裡,戰場的主動性完全在俄羅斯一邊。庫爾斯克方向打一天,烏克蘭的陣地少一塊,軍人新死傷一批,普京的籌碼又增加一分。戰爭的後期都是邊打邊談,誰打得贏,誰就在談判桌上強勢,這個規律誰也跳不出去,翻倒不了。
現在最被動的其實是特朗普。他從出手解決烏克蘭戰爭的第一天,就把幾乎全部好處亮給了俄羅斯:土地歸你們,北約肯定不讓烏克蘭進了,而且北約的作用也將削弱。另外,對俄製裁將取消,俄將有尊嚴地重返國際社會。他非常大方地告訴普京:我給你們的比你們從戰場上能夠得到的還要多得多。他覺得,這個超級大禮包足以讓莫斯科感激涕零,他們對停火的急切和支援要比烏克蘭和歐洲還積極、堅定。
所以他把絕大部分壓力指向了澤連斯基,而且成功壓倒了後者的反抗,獲得了烏克蘭方面的幾乎全面配合。雖然澤連斯基仍有不正式承認被佔領土歸屬俄羅斯的表態,但他的這一聲音在當前大局勢下已經變得非常微弱。

然而普京可不是澤連斯基,戰場優勢在手的俄羅斯已將自己定義成勝利者,烏克蘭的待遇應該是“戰敗國”的,他們應接受俄羅斯的全部條件,而不是什麼“談判”。在莫斯科看來,對等談判是之前的事,它的時間視窗已經過去。普京作為俄最高領導人,不說這麼明白,但是他的助手們在把這些資訊釋放出來,形成俄方聲調複雜、但主旨目標非常明確的態度。
普京會繼續買特朗普的面子,不與他直接衝突,他已經表示願與特朗普直接通電話,這樣就可以穩住俄美改善關係的大趨勢。同時俄軍會抓緊接下來的每一個小時加強在庫爾斯克地區的進攻,並在約2000公里的戰線上對烏軍進一步施壓,不斷向前推進。俄方的有些條件將透過戰場實現,比如奪回整個庫爾斯克地區,迫使已被分割的烏軍投降或者其中部分軍隊投降。
俄方的談判強勢每一天都可能增加,邊打邊談中讓烏克蘭和歐洲接受並習慣不斷“退而求其次”。特朗普很難對普京徹底翻臉,那是對他自己烏克蘭路線的否定。設想一下,如果他哪天掀翻桌子,回到拜登時期的對俄強硬路線,那將是多大的笑話。

▲俄羅斯火箭炮在向庫爾斯克地區發射炮彈。(圖片來源:美聯社)
所以特朗普近來不斷對俄做“更嚴厲經濟制裁”“經濟上摧毀俄羅斯”的威脅,但每次他都要在說出狠話後又找補一句“不想”那樣做,“希望不走到那一步”,對威脅做緩衝。這既是為了不激怒俄方,導致俄美重新針尖對麥芒地互懟,也是對美國輿論的交待:我的政策是一貫的,並非變來變去啊。CNN等美國媒體已經在宣揚“普京在戲耍特朗普”,如果特朗普表現出被莫斯科激怒,這不是應了自由派媒體對他的抨擊嗎?
然而也正是因為特朗普沒有選擇,這一點被普京看透了,所以俄方這一段時間的行動充分自信,揮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