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被禁招留學生,以後規劃留學要更靈活

自從川皇登基,全球媒體的“好日子”似乎又來了,今天早上一睡醒就能刷到各種讓人瞬間清醒的新聞,連第二輪的鬧鐘都省了,就是有點費流量。
今天早上讓人清醒的新聞,或許也讓一部分家長很關注:因為堅決不向川普低頭,哈佛大學被取消了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按照新規定,哈佛大學在2025-26學年將不得招收F簽證和J簽證學生,也就是不能招留學生和交換訪問的學生了。現有的F或J簽證學生也需要轉學,否則也會失去在美國的合法身份。
川普上臺之後,開始清理美國教育體系中的一些“前朝餘孽”政策。相比於哥大、耶魯這些“身段柔軟”的同行,哈佛選擇了硬鋼,也就成為了川普這段時間“殺雞儆猴”的主攻物件。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昨天在接受FOX電視臺採訪時,給哈佛的第一個罪名是不配合美國政府調查那些“抗議加沙屠殺”的學生。不過這位在川普政府會議中每次拼命爭奪捧川 冠軍稱號的“寵物殺手部長”(她自爆曾槍決了自家不聽話的狗),認為哈佛還有更嚴重的問題:允許中國在學校裡滲透。
en,是不是不提CHINA就張不開口了?
當然,哈佛一定有很多對抗川普政府的方法,不需要我們才操心。這件新聞和川普近期各個“BIG NEWS”一樣,八成也會無疾而終。但它已經對美國教育體系已經造成明確的影響,對於可能考慮讓孩子出國留學的中國家長來說,也需要思考相關問題了。
前段時間關稅戰開始的時候,就有讀者留言問未來是不是可能沒辦法去美國留學?
我個人目前的看法是:赴美留學被完全切斷的可能性不高。
如果完全禁止美國大學招收中國留學生,對於美國大學的研究能力和收入來說,都會造成重大沖擊,也會影響美國的國際聲譽。就像這次如果哈佛的留學生被清空,那大多數實驗室都要停擺了。那種極端情況下,目前隔岸觀火的民主黨政客們也只能全力下場了。
從合理性預估來說,美國全面拒絕中國留學生的可能性“應該不大”。當然,“合理”這種事情,對於川普政府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約束。
不過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在諾姆的這個採訪中,也很直白地表示對哈佛下手是對所有美國大學的警告,“A warning to every other university”。
結合她剛剛將懲罰哈佛的理由說成“允許中國滲透”,這個對其他大學的“警告”,或許意味著未來美國各大學對於中國留學生的招生、美國大使館對於中國留學簽證的稽核等方面,會可能更加收緊。
而無論這次哈佛事件未來如何收場。我個人都建議大家在考慮留學方向的時候,保持足夠的靈活性 —— 未來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的不確定性將越來越高,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
即便是4年後民主黨捲土重來,中國留學生也一樣會遇到很多限制。此前拜登執政後,基本延續了川普政府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絕大部分限制措施,並且加強了一些敏感專業的留學簽證審查,中國留學生畢業後留美工作的難度也持續增加。
赴美留學的變數也跟孩子未來希望讀的專業有很大關係。如果是面向文史商科這些“威脅低”的專業還好。對於理工類的專業,收緊的風險就更大。尤其是被列入高度敏感的一些專業,比如AI、半導體、航空航天、量子、核能、機器人、網際網路等等,這些熱門專業在申請入學和簽證過程中,遇到的不確定性肯定會高很多。
其實近幾年來,中國留學生目的地已經有明顯的多樣化趨勢。
2007-2016年,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持續穩定快速增長,轉折是從2017年川普上臺收緊留學開始,先是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從原先一年增長几萬變到幾千。2020年新冠疫情之後,赴美留學人數開始持續迅速下降。2023學年的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比2019年下降了30%左右,被印度留學生人數超過。
但相反,在新冠疫情之後,前往英、加、澳、歐、新加坡、香港等等諸多國家地區的中國留學生數量,都開始反彈,佔比逐漸提升。
所以在規劃留學的目標國家時,也可以將選擇範圍擴大一些。尤其是對於“敏感專業”更感興趣的學生來說,選擇這些國家或地區大學的風險要低一些。
川普上臺之後和美國大學們的這輪互掐,對於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科研而言也是利好。歐盟已經明目張膽地招募美國學者;歐洲,新加坡、香港,包括美國傳統盟友的幾個英語國家,也透過各種方式努力從美國手中搶走中國留學生生源。
美國如果願意搞排外封閉,那是他們的事情。對我們來說,這個世界依舊可以很寬廣。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勞煩大家將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