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一個炎熱的下午,中國小夥羅雪正躺在美國亞特蘭蒂斯的出租屋內昏昏欲睡,突然他聽到了幾聲急促的敲門聲。
當他開啟房門時,發現對面是一個身材魁梧的黑人,他說道,“你好,我來自美國海軍,可否打擾你幾分鐘?”
羅雪不知道對方想要幹啥,說道“可以”。黑人繼續說道,“我來自海軍徵兵處,請問一下你有沒有興趣加入美國海軍?”

聽到這句話,羅雪非常的詫異,“我是中國人,還沒有拿到美國國籍,可以參軍嗎?”
對方給出肯定答案,“只要有綠卡就可以當兵,而且還會加快你的入籍速度,快的話一年你就能擁有美國公民的身份,此外還有各種福利……”
羅雪聽著對方滔滔不絕地介紹著情況,思緒飄向遠方。
羅雪後來加入了美國海軍,並在美國航空母艦上服役了4年。這4年過程中,他見證了美國航母的方方面面,後來又回到了祖國,對中國的航空母艦發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麼他究竟說過什麼?這4年中他又經歷了哪些事情呢?
羅雪1972年出生在北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男孩,像很多人一樣,羅雪長大之後也想成為一名軍人,一身戎裝、衛國戍邊,可惜當時由於種種原因羅雪沒能入伍,於是羅雪只能遺憾地埋下了這顆當兵的夢想。
1991年羅雪高中畢業之後,在父母的支援下,他帶著家裡僅存的400塊美元踏上了前往美國的留學之路,當時他選擇了與當兵毫無關聯的新聞傳播媒體專業,想要未來成為一名導演或者記者。
在美國讀書的期間,繁重的課業讓羅雪覺得十分的枯燥,恰逢此時,美國徵兵處的人員來到了他家中對他發出了邀約,而這位徵兵處人員在三天內沒有招到一個人,所以對羅雪使出渾身解數。
早已經放棄了當兵夢想的羅雪此時已經26歲,他立刻遞交了申請志願書,並參加了兩場測試,第一場測試是半個小時的基礎測試,包括數理化和語言的綜合考試,題目都是一些基礎知識,比如美國星條旗的來歷,美國第1任總統是誰,15美元買完一些東西之後還剩多少錢等等。

第二場測試是軍隊職業傾向測試,它對兵種的選擇,職業發展和獎金多少有直接的影響,題目包括數學知識,機械原理,電學知識,閱讀理解,口頭表達能力和詞彙知識等十一項內容
美國軍隊有最低錄取線,海軍、空軍錄取線比陸軍要高一些,羅雪因為成績較好,被分配為海軍航空兵。
航空兵是美國海軍最基礎的兵種,在此之上還有很多的兵種,比如電子系統,電路系統,動力機器,安全裝置,機械等等18項。
羅雪先在伊利諾亞州芝加哥北部的新兵訓練營接受8~9周的訓練。由於表現非常優異,羅雪當上了左舷班長,成為了一個小官。
在畢業典禮上,所有人員需要在24小時之內完成7項任務,如果不及格則直接發回原籍,這七項內容包括
搬炸藥:要把炸藥搬到壕溝裡,還要在微弱的光線中摸索著不斷向前,往返多次,要注意標識的變化。
補漏水:假設船艙有漏水位,防止繼續進水,要快速地填充沙包等物體。
滅火:在岸上用一輛專用的消防車衝著船體滅火,小組中每個人要站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分工,有人抱著水管,有人瞄準火苗,羅雪當時抱著水管才發現拉動水管特別困難,因為水流的衝擊力太大。
救人、逃生:從濃煙密佈的船艙底部快速逃跑或者救人,同時還要負重或者在地下通道匍匐爬行。
甲板作業:要遠距離扔出纜繩固定船體,還要放救生艇,有時同組中女生做起來比較吃力,男生還要進行幫忙,比如幫女生揹負重揹包或者遇到障礙時扶著女生穿越之類的。
找線路:一開始在地溝中匍匐前進,隨後需要找到指定的目標。

這7項考核每一項都有教官檢查,只有一項透過之後才可以進行另一項。羅雪小組中有三個人沒能透過,而羅雪則順利透過,並分配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
第三艦隊雖然不像第七艦隊那麼龐大,但依然擁有5艘航母。第三艦隊擁有著輝煌的歷史,在1943年瓜島之戰曾擊敗日本將領山本五十六的座機,1944年還曾登陸菲律賓的萊特島,可謂戰功赫赫,並且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37任總統尼克松、第38任總統福特、第41位總統布什當年都曾經從這支夢幻艦隊中走出。
羅雪被安排到星座號航空母艦上給E-2C預警機做安檢,當時羅雪不知道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問道“為何給我分配這麼文文靜靜的飛機,連槍炮都沒有,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太不爺們兒了”。
誰知長官狠狠地瞪了一眼羅雪,說道“你懂什麼?E-2C是美國海軍中最貴的一架飛機,一架飛機就要7,000萬美元,比那些威風凜凜的大黃蜂、熊貓戰鬥機都要貴”
旁邊的老兵趕緊提醒羅雪“領導這樣說是告訴你,如果不用心安檢,弄壞了哪個部位,你可真賠不起啊”。
聽到這話後,羅雪再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羅雪第1次隨艦隊出航時曾聽到一位會說中文的越南華僑介紹“二戰以後美國航母還沒有一艘被敵人打中過,我們的軍事實力你不必擔心,不過星座號航母確實是西太平洋的焦點,經常要護送美國油輪透過阿拉伯海灣,還要執行對伊拉克禁飛區的飛行任務,簡單說,一旦發現伊拉克侵略我國,就要把它扼殺在搖籃裡,比如他要修建防禦系統,一旦被咱們發現,就要先炸掉它”。

有趣的是這次發生聊天之後的第2年,科爾號驅逐艦途經葉門時正要進港加油,卻被恐怖分子的一艘裝滿炸藥的橡皮艇炸出了一個12米左右的大洞,進而導致17名海軍水手死亡,38人受傷,該航母據說價值10億,從那之後,美國航母不管停在哪裡,都會劃定一個安全區,不再讓任何人靠近。
星座號航空母艦1957年在紐約船廠建設過程中也曾發生過火災,不過美國人把這艘毀損嚴重的航母給拯救回來,1961年完成建造後編入了太平洋艦隊,成為了美國海軍的旗艦。
給E-2C進行安全測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這不僅關乎飛機的安全工作,還涉及到飛行員的安全,所以羅雪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有一次,一架返航的飛機輪子放不下來,經過幾次失敗之後,那位飛行員採用了無輪迫降法,他一直和主控室進行聯絡,告訴主控室自己將在什麼位置,透過什麼方式進行迫降。
所有的救護車和消防隊都在原甲板上待命,所有甲板上的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等待著飛機的降落,最終這架飛機安全降落,這名飛行員獲得了紫星勳章。
可並不是每一次降落都可以化險為夷,讓羅雪久久無法忘記的是大黃蜂攻擊機的失事。
當時龍捲風席捲著航母,所有的預警機都由24根鐵鏈加固在甲板上,羅雪和戰友剛加固完就聽到廣播“所有人返回艙底部,在甲板上作業的相關人員可以等待大黃蜂的返航”。
羅雪意識到大黃蜂一定遇到了麻煩,他在此前檢查的時候已經透過窗戶看到大黃蜂兩次沒有迫降成功,“莫非它出現了什麼嚴重的故障?”羅雪邊想邊趕緊離開了甲板。

在自己工作間的小電視上,羅雪透過監視器裡的鏡頭看到了一個小亮點,在螢幕正前方遠處逐漸變大,朝著航母的甲板方向飛來,幾乎能看到飛機的機身,突然,螢幕裡指揮塔臺軍官喊道“抬高!抬高!”緊接著這個亮點一頭扎入海里。
羅雪知道這架飛機失事了,甲板上的人員衝向機尾,大家亂作一團,警報聲響起,廣播說“飛機出事,一切作業停止,進行緊急救援活動”。
這是羅雪第1次看到飛機失事,事後有人分析大黃蜂飛行員之所以沒有選擇迫降可能是不想撞在航母上,因為那會給航母上的飛機和人員造成無法想象的傷害。
4天之後,航母舉行了一個葬禮,飛行員的妻子被接到了航母上,所有人換上了禮服排成長隊,聆聽著大隊長的悼詞,他高度讚揚這位飛行員作出的貢獻,並說“我們的危險不是人,而是安全,對海軍來說,很大的損傷都來自於自身,所以安全是最重要的,勝過當英雄,不要以為只有在戰場上才有危險,從出海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進入到了戰備狀態。”
羅雪凝望著這個年輕的飛行員,感到危險近在咫尺。
飛機檢查工作非常重要,羅雪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次他在機庫裡檢查處於準備狀態的飛機,看見渦輪發動機裡有一把螺絲刀,當時羅雪嚇了一跳,因為一旦飛機發動就會發生爆炸,這不是他們遺留的工具,於是檢視記錄簿,發現這是前面一個部門人員留下的,這個人叫鮑威爾,是一個白人小夥,於是羅雪和同事找到了鮑威爾,對他說,“你是不是落下了什麼東西?”
鮑威爾一臉無知地問“什麼東西?”
羅雪對他說,“你先去買10瓶可樂,我再告訴你”
當鮑威爾拎著10瓶可樂回來時,羅雪同事拿出了鮑威爾心愛的螺絲刀,當時鮑威爾眼睛都瞪直了,雙手顫抖著接過了這把螺絲刀。
這件事也並沒有彙報給長官,因為一旦上報,很可能全體人員都會遭到批評加罰款,而美國海軍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全軍通報批評或者表揚的事情,這與我國軍隊明顯不同。
羅雪也曾發生過生命危險,在第2次出海時,當時羅雪從日班調整到夜班,為了減少暴露目標的可能,航母上只有座標燈和少量的指示燈閃爍,工作人員需要透過手電照明,這種危險隨著演習的戰爭狀態的臨近而越發凸顯。
此時星座號航母進入了波斯灣,多架飛機同時起落,這需要甲板上所有工作人員準確地配合協同完成,任何微小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人員和飛機的毀損。
羅雪獨立指揮著飛機起飛,接受飛機降落。
突然,羅雪身後傳來飛機降落的聲音,一架戰鬥機剛剛完成任務,返航進行彈藥和燃料補給,而這架飛機就從羅雪身旁呼嘯而過,如果當時羅雪頭稍微向後傾,就有可能被飛機的側翼打到。
羅雪感覺到一陣強風向自己身體衝擊而來,向前一個踉蹌差點跌倒,當時戰友們都以為羅雪被飛機的翅膀掃到了,為他捏了一把汗,所幸他躲過了一劫,這也正印證了那句話:對軍人來說最大的危險來自於安全,而非敵人。
在羅雪服役期間,他在2011年被美國海軍評為“年度最佳海員”,作為褒獎,海軍將他的名字寫到了鷹眼預警機上,這是極大的榮譽,很多美國人都沒有獲得過如此的榮譽。
按照美國的規定,新兵合同是4年,羅雪可以選擇退伍,退伍之後可以享受大學獎學金,退伍軍人住房補貼等等福利,退伍頭三年每個月可以多發800多美元的退伍津貼,如果服預備役,還另外有兩三百美元的補貼,如果找不到工作,還可以領取失業救濟金。
但如果繼續服役,可以與美國海軍再籤合同,期限從兩年到六年不等,待遇也會更加的優厚。
總體來說服役的好處更多。羅雪領導也極力對其進行了挽留,不過,羅雪卻選擇了退役。他始終牢記自己的祖國,拒絕了美國海軍對他的極力挽留,以一等士官的軍銜退伍。
後來,羅雪進入了大學,就讀電影專業,他想成為一名電影導演,上學期間,他根據自己在美國服役的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名叫《我在美國航母當大兵》。書中詳細記錄了羅雪在服役期間的點點滴滴。
羅雪更加惦記著祖國的發展,他希望能夠回國去看看日新月異的變化。
有一次,羅雪受邀參觀了遼寧號航母,有記者問他“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時,羅雪連連感嘆祖國的強大,他說“中國艦載員真的是非常的厲害,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一個在美國航母上服役4年的人,參觀完我國航母之後發生這樣的感慨,說明我國的航母發展已經步入良性迴圈,也很讓國人自豪。遼寧號的戰鬥力雖然可能與美國航母有一定差距,但這份差距會在一代又一代軍人手中逐步縮小。
雖然羅雪並不是軍事理論專家,但他與美國航母有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其實有很多的所思所想,在他看來,西方國家並非都擁有航母,美國承擔起了這項任務,有11個航母戰鬥群,覆蓋全球,為西方盟國保駕護航,那麼中國呢,在歷史的程序上,不是中國選擇航母,而是航母選擇了中國。
中國航母雖然會消耗巨大的成本,他對經濟科技,人才軍事等都是極大的考驗,但為了世界的和平發展,中國應該肩負起這份偉大而艱鉅的任務,航母也是我國海軍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羅雪強調航母的發展一定要“早發展、早收穫”,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有綿長的海岸線,雖然美國航母戰鬥群有強大的實力,但是中國的航母后來居上,發展也在不斷提速,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航母必定能夠出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保護國人安全。
來源:江南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