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說| 一場由特朗普政府引發的財政風暴,正在席捲美國眾多精英高校。
先是削減了NIH給美國大學的科研經費,又是全面取消DEI政策,再是哥大被砍掉4億美元的聯邦資助,據說接下來就輪到哈佛、JHU、NYU……
(截圖來自紐約時報)
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行政命令和聯邦資助政策調整,打了很多高校一個措手不及,即便是哈佛、斯坦福、賓大、康奈爾、JHU等坐擁百億美元捐贈基金的頂尖名校,也難抵預算削減的壓力,相繼宣佈停止招聘以求自保。
在財政危機的“閘刀”下,哪些美國大學抗風險能力最強?
日前,權威媒體《福布斯》結合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財務資料,對868所私立非盈利大學的資產負債健康狀況和運營穩健性進行評分,釋出了2025最新版的美國大學財務狀況評級。
透過這份“及時雨”榜單,我們可以一窺美國大學當前的財政處境。

PS:參與評分的大學均為全日制學生人數超過500人的私立大學,公立院校沒有參與評級。
《福布斯》最新發布
2025美國大學財務狀況評級
該評級包含9大參考指標:
-
全日制學生人均捐贈資產(17.5%) -
主要儲備金比率(15%) -
生存能力比率(10%) -
核心運營利潤率(10%) -
學費佔核心收入的比例(15%) -
資產回報率(10%) -
新生入學率(7.5%) -
獲得助學金的新生比例(7.5%) -
全日制學生人均教學支出(7.5%)
從學費、捐贈等多元化收入,到大學財務支出與負債的比例,再到學校投資回報率,福布斯這個榜真是全方位考察了學校的“鈔能力”。
而在此評分標準下,2025年共94所學校獲得A級及以上評分,出乎預料的,竟然高於去年的54所。
下面跟著棕櫚君一起看看詳情。
首先,51所大學獲得A+評級

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綜合性大學幾乎都拿到了A+的高評分——
真的越是名校,“家底”越雄厚,抗風險能力也越強。
比如,雖然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聯邦資金減少,但截至2023財年JHU累計共收到10,538,865,000美元的捐贈基金,穩居美國大學前15名,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聯邦資金減少帶來的衝擊。
再比如,聖母大學的校友捐贈一直十分活躍,平均校友捐贈率在40%以上,截至2023財年累計共收到16,960,542,000美元的捐贈基金,校方應該不會太發愁。

(圖源:U.S.News官網)
此外,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大學出現在榜單。比如聖約翰學院、庫伯聯盟學院、戴維斯-埃爾金斯學院等,它們財務穩健,是妥妥的潛力股。
這些獲得A+的大學資金相對充足,非常值得選擇!

其次,25所Top 100
被評為“B級”甚至“C級”!
為更直觀參考,棕櫚君結合U.S.News全美綜排,整理出全美Top 100私立大學財務評級資料。

有19所Top 100高校拿到“B級”評分,Top 60中有4所,分別是全美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頓大學(B+)、排名第24的喬治城大學(B+),以及波士頓學院(B+)、東北大學(B)。
有5所Top 100大學僅僅拿到“C級”,分別是:斯蒂文斯理工學院(C)、德雷塞爾大學(C)、福德漢姆大學(C)、貢扎加大學(C)、葉史瓦大學(C+),財務狀況堪憂。
除了Top 100大學外,其他私立大學也有些“慘不忍睹”。《福布斯》最新資料顯示,美國有近一半的私立大學財務狀況達不到“C級”,其中148所學校被評為最低的“D級”,令人擔心。
如果你比較看重學校的財務狀況,建議這些評分較低的學校慎重考慮。
整體來說,福布斯的這份統計非常具有時效性,確實能很直觀的展現出學校當下的財務狀態。比如,喬治城大學此前曾被曝經費吃緊,加上今年受到DEI政策變動的影響,直接跌至“B級”。
遭遇“財務危機”時,
美國大學的自救三板斧!
看完這裡,可能很多人已經發現,即便是“財大氣粗”的頂尖名校,也並非高枕無憂。
比如普林斯頓大學,明明2022年就成為全球第一所有能力實現財富自由的大學,近兩年卻因為捐贈波動、簽證政策、投資損失、運營成本失控等多重因素,在福布斯的財務評級狠狠降級,僅拿到了“B+”的評分。
另外,可能有學長和家長疑惑,私立大學拿到了那麼多捐贈金,為何看起來還是“捉襟見肘”?
這裡棕櫚君做個科普——捐贈金(endowment)其實不是讓大學隨便花的,大部分受到法律的限制,通常只能用於獎學金、教授薪資或某些特定研究,而不是填補學校的運營窟窿。並且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大學每年能用的捐贈金額佔比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收到聯邦資金減少的訊號後,為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高瞻遠矚的大學都會迅速做出反應,來保持財務的靈活性。

■1月,德州一共和黨議員提出《捐贈基金稅收公平法案》,提議向招生人數500以上、學生人均捐贈額達50萬美元的私立非營利性大學,徵收捐贈基金投資收益21%的稅(目前稅率1.4%)。預計十年內籌集約698億美元的稅收。
那麼,當可能遭遇“財務危機”時,美國大學通常如何自救?
1,漲學費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美國大學校園運營資金的“大頭”就是每年收取的學費和食宿費。像是哈佛大學的年度運營預算裡,光學費就佔了35%。
而且學費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以全美Top 50“最燒錢”的南加州大學為例,2024財年學生的學雜費收入超172萬美元、保險&保健服務收入超318萬美元。
所以,漲學費可以說是美國大學最快、最直接的“來錢方式”。

(來源:南加大官網)
而今年的錄取Offer還沒發完,就已經有一部分學校開始透過狠狠漲學費來增加財政收入了!
隨著聯邦資助政策的調整,可以預見接下來應該會有更多的美國大學宣佈漲學費計劃,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2,擴招
卡爾頓學院經濟學教授內森·格拉維研究人口模型發現,美國傳統大學的適齡生源人數將在兩年後下降15%,降幅最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未來數千所美國大學可能會為了爭奪生源而戰。
越來越大的招生壓力下,名校紛紛調整招生戰略,開始明晃晃地“搶學生”。
今年2月,耶魯大學官宣擴招政策:自2025年秋期學期起,每年增收100名本科新生,這是繼2017年後首次本科擴招。
這對國際生來說算一個好訊息,因為按耶魯11%的國際生佔比來算,多出來的名額里約10個輪到國際生頭上。

(來源:耶魯大學官網)
去年7月,芝加哥大學宣佈增加夏校學生專屬早申批次“ED0”,只要參加過夏校專案的學生,都能在九月提前提交美本申請,並在三週內收到錄取結果。而學校創此先河,正是為了額外招收有能力支付全額學費的國際學生和轉學生,來增加本科生學費收入。
而別看“擴招”簡單粗暴,真的有用!
據芝大學校報報道,透過擴招學生、降低成本、軟體升級等多項操作,學校已經將財政赤字從2024財年的2.88億美元降到今年的2.21億美元,成功將學校的財務評級拉回至“A級”。


(來源:芝大官網)
3,調整專業&課程
最近兩年大家想必都有看到過美國大學“文科大量被裁撤”的訊息。
比如哈佛大學本科學院在2024年取消了超20個院系和專案的30多門秋季課程,重災區基本都在人文學科;西弗吉尼亞大學2023年削減了28個專業,大多數都是語言、藝術等文科領域。
之所以越來越多大學對文科“動刀”,其中一個原因正是美國大學為了壓縮支出。
理工科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那些入學率低、畢業人數少但同樣需要極高教育成本的專業,自然難逃被取消的命運。
至於節省下來的錢,自然都花到了更能吸引學生的熱門理工科,尤其是AI領域的發展上。目前多所美國頂尖名校紛紛開設人工智慧相關的本科課程與學位:
-
UIUC新成立了計算機與資料科學學院;
-
賓大新增AI工程理學學士學位;
-
MIT開設人工智慧與決策跨學科專案;
-
耶魯未來五年內會在AI領域投資超過1.5億美元;
-
南加大商學院與工程學院合作推出“AI+商業”專案;
-
……
綜上,大家看到美國大學有漲學費、擴招的訊息爆出後,先不要真覺得的大學沒錢了,它們只是未雨綢繆罷了。

大部分美國名校的財力是相當穩健的,並不會收到太大沖擊。大家後續再看到類似的新聞,可以把心穩穩放到肚子裡。
不過這也提醒我們,名校才是永不過時且安全的選擇。
一方面,升學家庭對藤校和頂尖精英院校的需求穩步上升;另一方面,基於對大學財務狀況的考量,可能會促使更多學生考慮財務更穩定的大學。
畢竟,源源不斷的捐贈資金、出類拔萃的傑出人才,一直是名校的“立校之本”,也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END—

如果你想了解美本選校選專業策略,
想在棕櫚陪伴下圓夢Top 30名校,
歡迎掃碼新增Amanda老師,
備註“覆盤”報名本週重磅線上講座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