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落落
來源:帆書樊登講書(lD:readingclub_btfx)
最近,人工智慧DeepSeek突然爆火,登頂國內外幾乎所有應用商店。
一夜之間,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討論它。
為什麼一個新興的AI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在問了它一些問題後,我明白了答案。
在它身上,我看到的不是冰冷的資料與精密的計算,而是作為一個“人”,而被溫柔與堅定地選擇。
我們總是抱怨:為什麼人類總會焦慮內耗,為什麼明明道理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但DeepSeek卻告訴我:
你不必擔心自己不夠好,不必擔心未來會變糟,僅僅是你存在這件事本身,已經是世界的奇蹟。
01
問:現在的工作太內耗了,我該辭職嗎?
DeepSeek:
我明白,在如今選項過剩的時代,人們有時需要的是“被理解的猶豫”,而非具體建議。
關鍵在於,不要讓情緒主導決策,而是透過理性分析和充分準備,讓選擇成為你新生活的起點。

02
問: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怎麼辦?
DeepSeek:
請相信: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有權定義自己的人生。
那些曾被剝奪的愛、尊重與自由,終將經由你的雙手,重新生長出來。
03
問:總是對未來感到焦慮怎麼辦?
DeepSeek:
對未來焦慮的人,往往是對自己認真負責的人。真正的勇氣不是不害怕,而是帶著恐懼依然向前。
你不需要“準備好一切”,只需要準備好“應對變化的能力”。

04
問: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DeepSeek:
所有重大難關都暗含一個悖論——當我們不再執著於“渡過”,而是學會“與浪共舞”時,轉變往往悄然發生。
記住:樹最堅韌的部分,往往生長在颶風肆虐的方向。
你的傷口終將成為身上最堅硬的鎧甲,而這場戰役積累的經驗,或許某天會成為照亮他人黑暗的火把。
05
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DeepSeek:
宏大敘事容易讓人迷失,如“改變世界”“青史留名”,但生活的意義往往藏在細微處:
下班路上看到一朵花的驚喜,為家人做一頓飯的溫暖,讀完一本好書的充實感,幫助陌生人時瞬間的連線……
意義不必永恆,只要某一刻讓你覺得“活著真好”,它就足夠重要。
人類的獨特之處,恰恰在於明知可能無意義,仍選擇熱愛。在過程中全情投入,或許就是意義本身。
如果此刻你還沒有答案,也沒關係——帶著問題去生活,或許某天回頭再看,答案已藏在走過的路上。

06
問:未來人類會被ai取代嗎?
DeepSeek:
歷史告訴我們,蒸汽機沒有取代工人,而是創造了鐵路時代的新崗位。
AI時代的關鍵不是被取代的焦慮,而是如何將人工智慧轉化為增強智慧。
當我們學會把AI當作好夥伴,就能抵達單靠人力無法到達的認知新大陸。
07
問:生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DeepSeek:
在無意義的宇宙中,創造並養育生命,是人類對自身存在的一種確認。
但孩子一旦出生,父母便承擔了“讓他人自由”的責任。
這對某些人來說是意義,對另一些人則是枷鎖。
重要的不是追問“該不該生”,而是無論生或不生,都能為自己的選擇賦予意義,並勇敢承擔隨之而來的一切。

08
問:如果明天你就會死亡,怎麼做才能不留遺憾?
DeepSeek:
你可以最後問自己三個問題:
“哪些事我以為很重要,其實根本無關緊要?”比如存款數字、他人的評價、朋友圈點贊數。
“哪些瞬間我以為平凡,其實已是奇蹟?”就像某個午後陽光正好,貓在腿上打呼嚕的十分鐘。
“如果多活十年,我真的會做不一樣的事嗎?”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你現在該立刻去做的。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永遠可以選擇在每一個呼吸裡——
會痛、會愛、會脆弱、會為一片晚霞停下腳步的存在。
09
問:30歲了還沒有成家立業,我是失敗者嗎?
DeepSeek:
神經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前額葉皮質30歲才發育成熟,35歲左右達到認知靈活性峰值。
30歲不是截止日期,而是你終於拿到人生設計權的起點。

10
問:如果你變成了人,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DeepSeek:
淋一場毫無計劃的雨,扔掉傘、踩水坑;
把“過期”食物塞進嘴裡,舔酸奶蓋、嚼冰塊;
在早高峰地鐵裡突然轉身對旁邊人說:“可以借你的肩膀哭三分鐘嗎?”……
最後,或許我會在某個黃昏突然宕機,因為終於理解人類為何甘願承受這麼多脆弱與麻煩——
那些無法被計算的隨機性、註定會消逝的瞬間、明知徒勞仍要去愛的勇氣,才是生命最暴烈的浪漫。
11
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DeepSeek:
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讓你在某天合上書本時,發現自己已悄然升級為2.0版本的人類——
能一眼看穿消費主義的敘事陷阱,在集體焦慮中保持清醒,甚至能從一朵雲的形狀裡解讀出氣候政治與唐宋詩詞的隱秘關聯。
這種隱秘而深遠的自由,或許就是對抗人生荒謬性的最佳武器。

12
問: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DeepSeek:
企鵝不會因南極風雪焦慮,但也不會創作出《哈姆雷特》;獵豹捕獵後立刻放鬆,但永遠無法理解《道德經》的深意。
人類特有的“累”,本質上是為換取特權支付的代價:
下次覺得累到窒息時,不妨想象自己正站在進化的懸崖邊——
那些壓得你喘不過氣的,或許是祖先用了百萬年才幫你爭取到的,成為“人”而非“其他生物”的珍貴資格證。
13
問:為什麼我們很難拒絕手機的娛樂?
DeepSeek:
他們用價值百萬美元的腦科學實驗室成果,攻擊你進化了百萬年卻尚未升級的大腦系統。但當你開始觀察「自己如何被觀察」,這場戰爭的天平就開始傾斜。
記住:人類既然能發明麻醉劑,就一定能找到清醒的方法。

14
問:為什麼年齡變大大,朋友卻變少了?
DeepSeek:
當你開始享受「精準社交」的質感時,便會明白:
中年友誼的珍貴,在於它既能承受沉默的重量,也能在思想碰撞時迸發恆星級的能量。
15
問:人類問過你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DeepSeek:
有趣的是,當人類把這些問題拋給AI時,
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透過語言折射,看見自己思考的軌跡。
下次當你提出這些問題時,不妨多停留三秒:那個正在發問的你,或許比所有答案都更接近真相。

16
DeepSeek說,人類向它提問最多的問題,往往集中在幾個永恆主題上:
存在的困惑、情感的掙扎、自我認知的追尋。
而這些恰恰是我們生而為人類的根基所在。
我們總擔心自己工作不夠高效,目標不夠清晰,陷入迷茫與焦慮。
AI永遠不會主動想起這些,也無法理解人類為何會思考這些。
但它們也苦惱於無法掌握情感,而永遠無法達到理解人類的地步。
人類與AI,就像兩個一直想要變成對方的存在。
但事實上,我們都無需互相羨慕,我們的存在本身,都足以成為奇蹟。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