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年,新榜編輯部推薦閱讀的17篇文章

⭐️歡迎預約“新榜內容節—2025新榜大會”直播
此前一個多月,新榜編輯部旗下賬號“新榜”“AI新榜”陸續釋出了一系列年度系列盤點,對過去一年內容行業與AIGC領域的重要話題進行了覆盤與回顧。
為了幫助可能錯過更新的朋友,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本文是對這些年度稿件的推薦合集,開年之際,溫故而知新,推薦圍觀。
2025,山高路遠,一起攀登。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過去一年,抖音上至少有23個賬號漲粉超千萬。然而,“鐵打的抖音,流水的頂流”,這一年抖音頂流頻繁換人,頭部紅人陣營大洗牌。
雖然,“聽泉賞寶”憑藉抽象的鑑寶直播成為2024年抖音漲粉最多的賬號,“國防部發布”“黃子韜”“雷軍”“與輝同行”等賬號緊隨其後,一年漲粉數均超過2000萬。但“抖音一哥”究竟是誰,已不再重要,頂流難當,恐怕也沒人想坐上這一寶座。
值得一提的還有這一年長內容在抖音的出圈。“米三漢”釋出的影片“450分鐘深度解讀《紅樓夢》”異軍突起,單條影片獲贊近1300萬,播放量達3億次。一些對碎片化內容感到疲憊的人,開始尋求自我的注意力修復,長的、深度的內容開始被更多地需要。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2025年初,一場“TikTok難民”賽博遷徙讓小紅書熱鬧非凡。這種珍貴的交流讓小紅書在當下內容競爭中的獨特性愈發凸顯,也讓“畫素級模仿”小紅書的App們望塵莫及。
在流量見底被不斷討論的當下,小紅書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增量生意。
本文梳理了《2024年小紅書漲粉TOP1000賬號》《2024年小紅書獲贊數TOP1000筆記》《2024年小紅書投放博主數TOP1000品牌》等幾組資料,聊聊過去一年,哪些博主在小紅書最火?哪些內容在小紅書最受歡迎?這一年,小紅書商業化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助力內容從業者以及新來的國際友人們進一步瞭解小紅書。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2024年之於B站可謂里程碑式的一年。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UP充電板塊跑出“食貧道”這樣的斷層領先案例,這些年B站終於從用愛發電,走到大聲談錢。
商業上的“揚眉吐氣”背後是內容生態的繁榮,從新站資料來看,2024年釋出的B站影片中,有794條影片播放量超千萬,是2023年的近1.5倍。
雖然少了“二舅”這樣的全網刷屏案例,但細分賽道各自精彩,也不乏黑馬賬號殺出重圍,實現從腰部到頭部的晉升。在短內容的激戰中,如今的B站決心守住優勢,在不久前的百大UP主頒獎中強調將所有獎項頒給橫屏創作者,堅信深度內容的長期價值。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回顧2024,快手原生達人仍牢牢佔據C位,辛巴家族的徒弟們逐漸扛起師門大旗,辛巴向後,蛋蛋向前,快手由此迎來全網首個粉絲數破億女主播。
與此同時,這一年快手也湧現出不少像大冰、張詩堯這樣引發全網討論的博主,成為一些流行話題的初始發源地。
值得一提的還有快手在AI和短劇上的表現。在這波國產AI大戰中,快手不僅作為投放主陣地存在,旗下可靈作為國產AI中的明星應用突破圈層,在海外備受關注。短劇方面,快手作為最早佈局短劇業務的內容平臺,也沒有放棄對短劇付費模式的先行探索,於2024年底上線付費短劇會員,豐富生態的可能性。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2025年,微信依然是國民社交主陣地,微信公眾號依然是圖文作者最重要的創作平臺。新榜編輯部從內容趨勢和功能改版兩個維度對微信的2024進行了系列覆盤。
總的來說,2024年的微信並無“激進”,也不算“剋制”。GMV增長近2倍的微信小店站上C位,在剛剛結束的春節期間憑藉送禮物功能備受關注。AI智慧體和AI配圖等新能力的出現,也給微信內容生態帶來了一些新生氣。有意扶持新人的微信調整了公域推薦的比重,訂閱流量下滑,但公眾號的總流量隨之呈現上升態勢。
新的一年,微信內容生態應該會有不少新故事可講。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如果我們以2023年作為短劇的爆發元年,短劇已經走到爆發後的第三個年頭,行業趨於成熟,短劇也有了更豐富的可能性。
年初,我們深度對話了9位短劇行業的頭部玩家,梳理總結出關於短劇的10個關鍵問題,希望能在總結回顧同時進一步探討2025年短劇的發展走向。
比如付費短劇和免費短劇,誰才是未來?目前很多從業者普遍認為,免費已是大勢所趨。尤其隨著紅果短劇在這一年的爆發式崛起,短劇的免費與付費之爭,恐在2025年得出最終結論。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2024年,也是老闆IP大考之年。
有“爽文大男主”雷軍的成功打樣在前,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老闆們紛紛下場開賬號、做IP,希望成為“雷軍第二”。
這一年老闆IP的成效如何?有關老闆IP的諸多問題是否找到了答案?藉助新榜資料,本文不完全統計了過去一年比較有代表性的若干老闆IP,藉由這些人,我們希望透過本文重新聊聊老闆IP。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當熱梗成為這屆網友的共同記憶節點,熱梗盤點也成了編輯部的固定節目。
雖然,在這個平臺熱點榜單以“分鐘”為更新速度的網際網路世界,對“梗”的消費早已接近飽和,一夜爆紅的含金量也在持續下降。說到底,當今網友根本不缺瓜可吃,也不缺梗可追,看到紅得發紫的素人網紅,也無人大驚小怪。但新梗一旦出現,還是會有眾多網友一擁而上。
熱梗怎麼來的,不是關鍵問題,這梗能火多久,也沒人關心,重要的是能不能成為合格的線上團建工具。只要能玩起來,就算被吐槽“好無聊”,網友們也能本著“那咋了”精神繼續玩耍下去。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新年伊始,我們向來自不同領域的內容朋友們徵集了一條年終總結,你也可以將其視作朋友們打來的新年電話,他們會在這通“電話”中向你講述自己在2024年的內容見聞和創作感受,以及對2025的期待與思考。
這些創作者身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內容標籤,比如脫口秀、AI、短劇、直播、小紅書、公眾號、短影片、播客、女性主義等。這些是他們過去一年重點關注的內容領域,或嘗試進行的創作形式。恰好,這些詞也對應著一部分在2024年被熱烈討論的熱門話題,不妨聽聽身在其中的人如何述說。
內容行業的一年,很難用一期節目來概括,但這些朋友們個體的、具體的經歷經驗,想必還是能給收聽節目的你帶來一點思路、一些寬慰,也可能是在新的一年,面對全新挑戰的勇氣和能量。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本文向14位國內AI領域的一線從業者丟擲了一份提問list,邀請他們從中選擇自己最想談論的幾個話題進行回答。希望以這樣的形式,來記錄我們與AI共處的這一年。
回答者中,有創造AI工具的人,有用AI創作的人,有投資AI的人,有靠AI賺錢的人,有用AI製造流行、開發出爆火AI應用的人,有為AI內容版權打官司的人,有長時間和AI談戀愛的人,也有觀察研究AI行業的人。
這其中,至少有三位採訪物件都提到他們認為最好用的AI工具是Cursor。還看到了一些冷靜思考和熱切期盼,比如有人分享了AI讓自己感到厭煩、擔憂的時刻,也有人對AI可能重塑新的工作方式感到憧憬。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過去一年,AI影片從模型層走向應用層,在內容創作端也分化出兩條路線。
一種是UGC大眾創作,譬如“網際網路樂子人”用AI搞抽象做出來的動輒百萬乃至千萬播放的影片爆款。一種是PGC、PUGC專業使用者創作,大多出自有專業影視製作背景的創作者之手。
這兩篇文章分別從這兩條路線出發,進行了這一年的典型AI作品盤點。
前者整理盤點了播放量靠前、具有一定傳播力,同時符合廣大網友“抽象”要求的「十大抽象AI影片」,並給他們頒了一個抽象的獎。
後者以各大AI電影競賽獲獎短片為主要參考維度,並結合國內外AIGC創作者社群口碑,整理盤點了10部AI短片及其幕後製作過程。圍繞AI影片生成這門新技術,新的影像實驗和探索正在發生。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AI生成的內容無處不在,帶來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誤解和欺騙。
如何對AI生成內容進行辨別,也許會成為未來所有人在內容消費中的基本技能。
本文整理了2024年傳播度較高的十大AI假新聞事件,並分析了其中的作假手段,希望能為各位以及各位的家族群帶來幫助。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人們喜歡跟什麼樣的AI角色聊天?因人而異,這自然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我們仍然能從一些資料中尋找到一些大眾偏好。
本文整理和分析了Character.ai的Top 50角色榜單,以對話量、bot數量作為排序標準,希望探討這些角色的普適吸引力,以及他們是否會影響AI情感陪伴類產品的設計。
AI情感陪伴的本質,或許並不在於追求絕對的多樣性,而是在普遍的情感需求框架內,透過細膩的角色塑造,讓每個使用者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專屬幻想”得到了滿足。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本文整理了2024年值得關注的AI大事件,並嘗試對2025年AI行業的熱門趨勢進行了預測。
這一年,AI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版權、倫理、隱私等多方面的挑戰,不斷衝擊著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
AI科技公司的競爭更加白熱化,巨頭們輪番推出各自的新模型和新產品,技術突破與商業化並進,尤其在影像、影片、3D領域持續加碼,為AIGC創作帶來了更多想象力。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從2023到2025,從GPT-4到Sora到DeepSeek,AI領域每逢開年就有炸裂新聞,似乎成為了某種規律。
對很多人來說,如何從迅猛增長的AI行業找到自己的機會,掘得第一桶金,則成為一個關鍵問題。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創作者們藉助AI變現,靠AI生成內容、知識付費、應用內付費、AI自媒體等方式盈利,帶動了“AI搞錢熱潮”。
本文的重點是2025如何用AI搞錢做副業。我們觀察總結了現階段幾種用AI做副業的常見方向,希望能為各位帶來參考。

感謝各位又一年的支援和關注,新的一年,也希望能繼續同行!
這裡也誠邀各位內容朋友來參加2025年的「新榜內容節」
2025年3月27日、28日,新榜將在上海舉辦「新榜內容節——2025新榜大會」,這是新媒體內容行業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嘉賓名單已在陸續確認中,歡迎你來面基(報名詳情見“閱讀原文”):
  關於新榜


• 作為資料驅動的網際網路內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體內容營銷和企業服務系列產品,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內容資產獲取與管理,服務於內容產業,以內容服務產業。
• 我們的客戶既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中國平安、比亞迪、京東、通威、貝殼、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迪士尼等頭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小企業、新興品牌和MCN機構。面向企業的內容化組織建設,新榜提供從公域流量募集分發到私域內容運營建設的各項所需。
• “新媒體,找新榜”是我們的使命。憑藉全面穩定的新媒體內容資料產品和企業服務能力,新榜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數字廣告領軍企業,曾榮獲“全國內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中國廣告新媒體貢獻年度大獎”等稱號,擁有多個傳播評估監測專利。瀏覽器搜尋新榜官網,獲取更多新媒體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