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決定轉行時,你可能會感到興奮不已。但是,如果你的求職之路開始變得枯燥乏味、令人沮喪,而簡歷上的空窗期也與日俱增,你該怎麼辦?如何在不找藉口的情況下解決長期暫停工作的問題?面對挫折,如何才能保持動力和決心?

專家觀點
讓我們明確一點:簡歷上,少於一年的空窗期通常不會引起HR的注意。職業指導師兼簡歷顧問特里斯坦·雷菲爾德(Tristan Layfield)表示,僱主們瞭解就業市場的不穩定性,尤其是自疫情以來。但鑑於職業技能需要不斷練習和完善,僱主往往會對過長的空窗期持謹慎態度——而當你試圖進入一個不同的領域時,這個空窗期就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挑戰。
為了成功地應對這一過渡,馬洛·萊恩斯(Marlo Lyons)建議把重點放在你的新職業上。她是《追求新職業:實現職業轉型或找到夢想工作的權威指南》(Wanted → New Career: The Definitive Playbook for Transitioning to a New Career or Finding Your Dream Job)一書的作者。這包括學習新技能、建立行業聯絡以及積累相關經驗。這些步驟不僅有助於縮小簡歷差距,還能讓你成為更有吸引力的求職者。
如果職業最初的興奮感逐漸消失,而開啟新的職業生涯或工作機會又看上去遙遙無期,那麼,你可以嘗試以下策略。
[記住你的初心]
雷菲爾德解釋說,在漫長的求職過程中,對轉行的決定產生懷疑是正常的,“你會想:‘我還能找到工作嗎?’”但正是在這種低谷期,你更需要思考一下,是什麼驅使著你尋求改變。“你的動力就是你的心態。”萊恩斯補充說,請記住,“你是有意識地、深思熟慮地選擇”轉行的。反思一下新領域在哪裡與已有技能和價值觀吻合,並思考它將如何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和目標。你的任務是保持專注和堅定——即使你感覺,自己的求職申請像被黑洞吞噬。“提醒自己思考‘為什麼’將有助於重新點燃你的激情。”萊恩斯說。
[最大限度地促進發展]
萊恩斯說,在轉行的中間階段,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提高自己的技能:報名參加課程、考取證書、在目標行業實習、從事合同工作等。她補充說,這可能需要秉持謙遜的態度,但在與經驗豐富的求職者競爭時,這些技能學習是必要的。萊恩斯回憶,當她正在考職業和高管教練證書時,她對客戶的收費每小時只有5美元。她說:“我並不是專家,我只是在學習,想辦法變得更好。”雷菲爾德認為,這些努力可以向僱主證明,你對在新的職位上取得成功是認真的:“這表明你正在開發新的技能,並積極努力轉型。”此外,這些努力還能為你的簡歷提供新的素材。
[修改簡歷]
萊恩斯建議用“新職業的視角”來改造簡歷。這包括研究目標行業的職位描述、確定相關經驗和技能、再調整簡歷來突出這些優勢。她說,簡歷並不是對過去職業經歷的詳盡記錄,而是“為了證明你有能力在特定崗位上茁壯成長”。當你發現工作要求與你目前的技能不一致時,萊恩斯建議集中精力發展和加強需要的技能(見上文)。雷菲爾德則建議從招聘者的角度換位思考:“問問自己:‘你會注意到一個怎麼樣的候選人?簡歷上的哪些內容會吸引你的注意?’這可以讓你明確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注意差距]
雷菲爾德說,雖然簡歷上較短的空窗期一般不會引起很大的關注,但公司往往更喜歡目前就業且備受青睞的候選人。這就是為什麼轉行時,你的簡歷需要強調對新職業的堅持,來減輕僱主的潛在擔憂。雷菲爾德建議在簡歷中加入“領導力和職業發展”這樣的標題來介紹上過的課程和獲得的認證;加入“專案亮點”來展示合同工作的內容和獨立完成的專案,以及加入一個專門介紹“志願者和自由職業經歷”的部分。他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僱主放心,你一直在保證技能的熟練程度”。
[建立人脈網路]
雷菲爾德建議利用領英研究公司,並找到在你想去的公司中擔任相似職位的員工,然後主動聯絡他們,與他們交談,擴大你的人際網路。“這種戰略調整看似微不足道,但卻能讓你在領英上看到的內容與職業轉型更加相關。”他補充說,透過評論他人的帖子來參與內容傳播,可以提高你的知名度,並有可能讓你在新領域建立聯絡。更不用說,“它還能讓你更加了解想要進入的新行業”。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目標公司是什麼,雷菲爾德建議從專業協會入手:“不要低估行業協會網路活動的力量。”
[不要回避差距,要重塑差距]
如果你已進入面試階段,就說明,“僱主很可能認為,你簡歷上的空窗期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雷菲爾德說,“如果他們不問,說明他們沒有你想象的那麼擔心。”話雖如此,你還是應該做好準備,談談自離職以來都在做些什麼。萊恩斯則表示,要利用這個機會展示主動性,重點介紹課程、自由職業專案和志願者經歷。在討論以前的工作時,萊恩斯建議強調技能收穫,而不是具體工作。她曾經指導過一位希望從銷售崗位轉行進入教學設計崗位的客戶。萊恩斯建議他強調自己過去的經歷——特別是為團隊建立銷售培訓系統和指南的過程——讓這些經歷顯示出自己開發教育資源的能力。
[找到轉行的“小支點”]
“你曾經的職業為你帶來了別人沒有的獨特價值。”萊恩斯說。當轉行所需的時間比預期更長,而你又需要創收時,這一點就變得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較小幅度的轉行可能是更有益的,它可以讓你利用現有的人脈和技能,同時獲得新的經驗,並保持與當前收入更接近的薪資水平。萊恩斯還建議投遞能將當前行業與目標行業聯絡起來的職位。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市場營銷專家,但希望轉入產品管理行業,那麼可以重點考慮產品營銷職位。這一策略的額外好處是什麼?“你會學到很多關於自己想做什麼的知識。”萊恩斯說,“你可能會發現,‘我喜歡產品營銷,不喜歡品牌營銷’,這樣,你就能在轉行的支點中發現一個更細分的支點。”
[把握節奏]
轉行是件大事。“你需要對自己格外寬容,因為拒絕和挫折是求職過程的一部分。”雷菲爾德說。留出時間做一做瑜伽、冥想等緩解壓力的活動。還要記住,你無法完全控制簡歷空窗期的長短,“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動,來儘量減少空窗期。”雷菲爾德說。換句話說:繼續努力擴大你的人脈,發掘隱藏的職位空缺。萊恩斯也表示,要有耐心,並承認自己一路走來所取得的成就。“你要慶祝每一個小小的勝利。如果得到了面試機會,那就太好了。因為這都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她說。
應牢記的原則
要:
透過參加有針對性的活動、在領英上與專業人士建立聯絡、尋求對話,以建立人脈網路,從而獲得真知灼見和潛在的工作線索。
不要:
不要因為職業差距太大而對自己太苛刻;要把被拒絕和挫折當作過程的一部分,並抽出時間參加一些緩解壓力的活動。
關鍵詞:職場
麗貝卡·奈特(Rebecca Knight)| 文
麗貝卡·奈特是一名記者,她撰寫的所有文章都與不斷變化的職業和職場有關。她的文章和報道曾在《波士頓環球報》、《商業內幕》、《紐約時報》、BBC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發表。她入圍了2023年牛津大學路透社研究所研究員的候選名單。在她職業生涯的早期,她曾在《金融時報》擔任過10年的駐紐約、倫敦和波士頓的編輯、記者。
DeepL、ChatGPT | 譯 張雨簫 | 編校
推薦閱讀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哈評中文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