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魚》背後的故事:只有兩百學生的加國小公校,是如何“勞師動眾”搞一部校園音樂劇的

作者:Yin
來源:公眾號 楓葉國漫談
剛剛過去的一週,是兒子學校Orchard Park的年度音樂劇《小美人魚》的演出周。
他們從週二到週四,每天三場,為家長,社群和其他學校的孩子演出。
演出地點就在學校的小體育館,導演是音樂老師Mrs.G 和一年級的老師Mrs.R。
先簡單介紹一下Ochard Park。
這所學校很小,從學前班,到八年級,只有二百個學生。而參加此次演出的小演員加上小工作人員,總共有一百五十多人。
可謂是“傾巢出動”。
兒子四年級轉學到此。
當時,學校在安省三千多所小學中排三百多名,是一所普通的小公校。
有趣的是,在去年的省考裡,學校的排名突然飆升至安省第一,意外地成了一所十分的滿分小學。
排名雖然上升,但學校還是那所學校,沒什麼變化。
校園音樂劇《小美人魚》從去年的12月初選角,非常正式的那種;到今年1月開始排練,歷時四個半月。
除了最後的彩排,所有排練都用老師和學生的中午休息時間完成。
兒子最想演的角色是Eric王子,因為他想唱歌。
不過,做為學校身材最高大的學生,他最後出演了國王Triton,只有合唱,沒有獨唱。
他的好友Daniel則如願拿到了紅蟹塞巴斯丁的角色。
雖然兒子時不時給我分享一些排練進展,但說心裡話,我對這部劇並沒有太高的期待。
甚至沒有邀請朋友去看。
兒子說,絕大多數的道具,服裝,服飾都是老師和一些同學手工做的。其間也收到過學校發出的材料清單,接受家長的捐贈。
畢竟學校很小,資源和投入都有限。
記得在北京的時候,朋友的孩子就讀於知名的史家衚衕小學。
為了孩子所在班級能在年級的文藝匯演中勝出,她調動了自己的人脈和鈔能力,找來了國家大劇院的導演來編導。
直到上週三晚上,看了演出,不單被小演員們的出色表演圈粉,也被其精彩的呈現和現場的氛圍震撼到。
音樂劇其實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藝術教育形式,在這裡的小學和中學裡被廣泛採用;同時,透過這部劇,也為我打開了另一個觀察加拿大校園文化的視窗,特此分享。
演出日
7點的演出,我們6點58分走進學校的小體育館時,已經關燈。
演出在7點準時開始
燈光再次亮起時,我們看到了下面的一幕。
舞臺上真的有一艘不小的道具船,“拉著”一眾水手們和Eric王子。兩邊站滿了裝扮成各種海底動物的小朋友。
小演員們唱得很不錯,孩子們的和聲也很好聽。
從照片上,還能看到小演員們的微表情。
第二幕,兒子上場了。
他扮演小美人魚們的父親Triton,在劇中有7個女兒。
不得不說,亞洲小朋友演繹起因焦慮而變得兇巴巴的父親時,簡直駕輕就熟,毫不費力。
好友Daniel的紅蟹塞巴斯丁是劇裡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有不少唱段和臺詞。
Daniel從小學習音樂,會多種樂器。他的表演輕鬆自如,遊刃有餘,不論是演唱,還是表演,都十分流暢。
比如這首經典的《Under The Sea》
除了臺上的表演,還有很多學前班的小朋友裝扮的,移動的“海底世界”。他們造型各異,隨音樂而動,認真又可愛。
扮演小美人魚Ariel的女生來自六年級。
雖然兒子之前一直跟我說,她唱得太好了;但現場看她的表演,還是很驚豔。
因為,不僅音色很美,眼神和肢體語言也相當到位。甚至可以說,她是一位極富潛質的音樂劇演員。
好友的媽媽說,說不定哪天就能在百老匯的舞臺上看到她。我覺得完全有可能。

下面這段經典的廚師戲,甚至比網上的很多版本都要精彩。
扮演廚師小演員Julian不論是法語臺詞,還是唱段,都張力十足;而且,演得十分搞笑,臺下的觀眾不時發出陣陣笑聲。
Julian是一位不錯的小冰球球員,還喜歡踢足球,之前看過他們球隊的幾場比賽。
但這個演出,讓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Julian。
在驚歎於小朋友可塑性的同時,也很佩服老師的選角和創作能力
穿黑色衣服的小廚師John也是兒子的好友,他在劇中唯一的一句臺詞是“咖哩魚”。
但這也不妨礙John 80歲的爺爺Tom和奶奶Louise,從渥太華驅車600公里,來倫敦看演出。
他們說,我們不僅僅是來看John的,也是來看他兩位好朋友的演出的。
去年夏天,兒子和Daniel 在他們渥太華的度假屋,一起度過了愉快的6天,和兩位老人早已熟識。
唱跳版的《She is in love》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女巫Ursula的裝扮和戲份都很出彩,氣場強大。
接下來,是另一首特別好聽的歌《Kiss the Girl》。
孩子們的和聲像天籟,聽完內心充盈著一種既甜蜜,又幸福的感覺。
演出結束後,有家長這樣形容自己的觀後感:眼裡看出了淚花,臉上又笑出了皺紋。
這也是我的切身體會。
因為太精彩,和很多媽媽一樣,我也去二刷了最後一場給家長的演出,並記錄下了孩子們的謝幕。
這個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滿的鬆弛感的場景,再次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臺前幕後
演出結束了。
做為當年國內第一批拿到美國PMI認證的專案經理,我對這部戲的製作過程,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以至於很想搞清楚,老師們是如何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再搞定這樣一部,涉及到150多個學生,對學校的規模來說,算得上是大製作的音樂劇的。
老師到底得講多少話,做多少工作,才能實現這個從排練,到製作,再到彩排和演出的全過程。
老師們做這件事情的動力,又來自哪裡?
先說說兩位導演。
Mrs.G是學校唯一的一位音樂老師,也是兒子最愛的老師之一。
她負責全校的音樂課,學校兩個樂隊每週的日常排練,外加音樂劇的製作。
在加拿大,6年級和以上的學生都要學一樣樂器。學生可以任選,學校來提供樂器。
兒子在Mrs.G的課上學會了吹薩克斯風,並加入了學校的樂隊。
一週三次的音樂課上,除了學習樂理、樂器,還有很多關於不同風格的音樂和音樂家鑑賞的內容。
所以,他們的音樂課,是有作業的。
這是兒子7年級時,完成的一個音樂作業。
在這一個作業裡,就把美國從50年代,到80年代的流行音樂的曲風,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全部梳理了一遍。
還要列出自己喜歡的歌手,並說明原因。
因為喜歡老師,兒子的音樂作業從不拖延。
而且,初通樂理和音樂鑑賞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音樂探索,比如花大把的時間,自學吉他和鋼琴。
再說說另一位導演,Mrs.G。
她是一年級的老師。
加拿大小學的每個年級,都只有一位任課老師。最少在校期間,老師的工作量還是很飽和的。
在音樂劇的介紹裡,Mrs.G負責技術和創意(Technical and Creative Director)。
因為,她不僅全程參與每一場排練和演出,而且很多小演員的服裝,服飾,甚至道具,都是她親手製作的。
其中就包括,所有美人魚和其他角色的裙子,兒子的”皇冠”和手杖,等等。
兒子跟我說,音樂劇一共有二十幕。
他們以五幕為一個單位。排完五幕後,再繼續往下排,週而復始。
單單靠上面兩位老師,即便是能力再強,我還是想象不出來,這個劇是如何完成的,因為背後的工作量驚人。
直到在學校看到了這組照片,結合節目單上,對演職人員的介紹,才有些明白了。
原來,“劇組”採取的是專案管理中分包的辦法,把各項工作打包,分給了不同的團隊來完成。
所以,他們不僅有舞臺經理(Stage Manager),服裝設計團隊(Custume Design),  還有佈景和道具團隊(Set Design),音效團隊(Sound Crew),燈光團隊和舞臺工作團隊(Stage Crew),負責拍照的攝影師(Photographer)等等。
而且,還有外援。
比如那艘道具船,兒子告訴我,就是老師從不同的地方,買了配件後組裝;然後,一位從學校畢業的12年級女生,回到學校,完成船身的繪製的。
下面這一套音響裝置連線著所有演員的麥克風,由兒子的班主任“操控”。
據說,他是透過看油管影片學會的。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按演出內容細分的團隊。
比如,負責海洋合唱團和海底動物的隊伍,我數了一下,足足有21人。
舞蹈團隊除了專門負責編舞的同學,也按不同的演出場景做了分成了不同的小組。
在這個低年級舞蹈組裡,還有一個坐輪椅的小女孩。
當然,經理也好,團隊成員也罷,都由學生擔任。從下面的影片裡,就能看出,各個部門成員,在演出中的默契配合。
兒子看了也說,沒想到效果這麼好。
那個蹲在地上,奮力製造海浪的小女孩,深深地打動了我。她雖然不會被看到,但工作卻特別賣力。
演出周裡,收到學校的郵件,就是簡單通知不同演職員到場的時間。演職員一共分成兩類,一類的“Main Cast”,也就是“主要人員”,另一類是“Primary Cast”,“重要人員”。
每位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在學校的櫥窗裡有自己的照片和介紹。後臺工作人員的照片,放在醒目的位置上。
所以,讓這麼多孩子愉快合作的秘訣,無非就是告訴每個孩子,不管是臺前,還是幕後,你的工作對於演出,都同等重要,並給予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孩子,足夠的信任和尊重。
兒子一直跟我說,從排練到演出的整個過程,都太好玩了。
是的,“好玩”的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
回到上面的問題,老師們做這件事情的動力,到底來自哪裡?
我覺得,應該首先來自於對音樂及音樂劇的熱愛,這種熱愛讓他們全情投入,一心想著,如何做一部好作品,而不是,我要付出多少。
而跟孩子們的良性互動,更給她們帶來了,做老師的,真正的快樂。
老師對音樂劇的熱愛感染到了孩子,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又給老師們帶來了無限靈感。
以一年級老師Mrs.R 為例,在她33年的教齡裡,總共參與了15部校園音樂劇的製作。
上面是她給寫孩子和家長的一段話。
她說,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被大笑,音樂和講故事的樂趣包圍。
看著孩子們慢慢融入他們扮演角色,而且,個個都才華橫溢,還互相幫助,絕對是她整個教學生涯中的高光時刻。
不過,有了上面這些,還不足以誕生《小美人魚》。
個人認為,其他包括學校校長,所有的老師,每一個家長和整個社群的支援,才是這樣的藝術教育得以實施的土壤。
因為,大家都認為,排一部音樂劇,對於孩子和學校,並不是浪費時間和資源,而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
這是一種寶貴的基本共識。
在加拿大生活的5年來,感覺到這樣的社會共識,不單存在於學校的藝術教育裡,也存在於社群的體育教育中。
也就是說,加拿大人普遍認為,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和學業同等重要
我們從校長的這一段話裡,也能感受到這種共識的存在。
校長提到,兩位老師用她們的創造力,領導力,以及巨大的投入,激勵了我們的學生,也讓他們在舞臺上大放異彩。
她們製作這部音樂劇,不僅是演出,更是為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記憶。
“坐下來,放鬆,享受它吧”,她最後說到。
關於《小美人魚》的分享到此結束,但思考還在繼續。
最近的時局,以及各種讓人匪夷所思的社會新聞的紛擾,讓大家對教育孩子這件事,心生了不少迷茫。
不過,這所小公校的藝術教育實踐,把我帶回了教育的原點。
也讓我意識到,好的教育,無非就是培養一個眉頭舒展,內心充盈,既愛自己,又有足夠的能量,去照亮別人的年輕人。

今日推薦
《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
原價399元,限時優惠99元/套
2024全新上市,限量刷邊,全綵插畫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milan-21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