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院士名單,公佈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AI/CV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發論文必看!五一福利!快領取CVer學術知識星球優惠券:50元新使用者優惠券(左圖領取)7折+20元老使用者續費券(右圖領取),大家抓緊掃碼加入學習!每天分享最新最優質的AI工作,最強助力你的科研和工作!ideas拉滿!

轉載自:新智元 |編輯:桃子 好睏

【導讀】今年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剛剛揭曉了!圖靈獎得主Bengio、諾獎得主屠呦呦、世界級數學家林芳華等全球頂尖科學家榜上有名。
2025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正式出爐了!
凌晨,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正式公佈了今年當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20位成員和30名外籍院士上榜。
今年名單中同樣有不少華人學者的身影,包括中科大校友範汕洄、世界級數學家林芳華等。
值得一提的是,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和諾獎得主屠呦呦,也成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一員。
每一年,NAS揭曉當選的院士,專為表彰其在原創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和持續成就。
這不僅是對全球頂尖科學家學術成就的肯定,也為科學界注入了全新活力。
截至目前,NAS院士總數分別達到2,662名,外籍院士總數為556名。
接下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華人科學家獲選?

華人頂尖科學家當選
Fan Shanhui(範汕洄)
機構:Joseph and Hon Mai Goodman冠名教授,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
範汕洄現任斯坦福工程學院教授。
1988年,他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系教學改革試點班(零零班)。隨後於1997年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
隨後,他加入了斯坦福大學,憑藉在奈米光子學等領域卓越貢獻,逐步成長為電子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
他本人的研究聚焦於利用輻射製冷技術,將地球與外太空溫差轉化為可持續能源。
他還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 Fellow)、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範汕洄的當選,是三年來中國科大首次有中科大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Lin Fang-Hua(林芳華)
機構:Silver冠名數學教授,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
林芳華是世界級數學家,現為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Silver講席教授。
他還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是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2004年陳省身獎得主,美國數學會2002年博謝獎(Bocher Prize)獲得者——該獎項是分析數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
林芳華教授是創立嚴格的液晶體數學理論的學術領袖。他最先對Ginzburg-Landau渦旋的動力學規律給出嚴格的數學證明,從而解決了該領域久未解決的問題。
Chan Garnet Kin-Lic
機構:布倫化學教授,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部,加州理工學院
Garnet Chan目前是加州理工學院布倫化學教授。他在劍橋大學先後獲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他本人的研究橫跨理論化學、凝聚態物理與量子資訊理論的交叉領域,聚焦量子多體現象及其數值模擬方法。
其核心目標是,解析計算複雜度極限下的物理系統特性,並開發新型物理模擬方法以突破現有邊界。
Chang Edward F.
機構:神經外科系神經外科學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Chang, Edward F.是治療成人難治性癲癇、腦腫瘤、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及運動障礙的神經外科專家。
他的研究聚焦言語、運動與學習的神經機制。
Cheung, Alice Y.
機構:傑出教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Cheung, Alice Y.的研究主要聚焦於,植物訊號轉導機制的解析,探究植物有性生殖過程中雌雄互作與極性細胞生長的分子與細胞基礎。
她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取得了博士學位,隨後獲得了哈佛大學博士後學位。
Jin Hailing
植物分子遺傳學家,微生物與植物病理學系Cy Mouradick冠名講席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Jin Hailing於1991年獲得武漢大學遺傳學學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獲得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
她先後在英國約翰英尼斯中心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加入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現任該校Cy Mouradick冠名講席教授。
她的研究主要聚焦於植物免疫和病原體毒力的分子機制,旨在開發有效的病害防控方法。
其最突出的發現是:病原體小RNA可遷移至宿主植物並抑制其免疫反應(這一現象被稱為跨界RNA干擾),同時植物小RNA也能反向影響病原體毒力,證實了跨界RNA干擾和小RNA運輸的雙向性。
Liu JianguoJack
機構:Rachel Carson可持續發展講席教授,系統整合與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密歇根州立大學
Liu Jianguo是生態學家、人地系統科學家與可持續發展學者,現任密歇根州立大學瑞秋·卡森可持續發展講席教授。
他曾在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後加入密歇根州立大學,期間曾赴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系統整合研究的開拓者,劉教授開創性地建立了自然與社會系統協同、政策與技術融合的跨學科研究正規化。
Liu Jun S.(劉軍)
機構:統計學教授,哈佛大學統計系
劉軍任哈佛大學統計系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統計學家。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貝葉斯統計推斷、統計機器學習及計算生物學。並且,他在馬爾可夫鏈蒙特卡洛(MCMC)演算法及其生物學應用領域著述頗豐,發表多篇研究論文並出版專著。
Shan Shu-ou
機構:Altair冠名教授,兼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物理學執行主任,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部化學系
Shan Shu-ou現為加州理工學院Altair冠名教授。她於1994年獲得了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
她的主要研究內容為,蛋白質摺疊、靶向運輸與質量調控中的分子機器;分子伴侶的作用機制與工程改造。
Shen Kang
機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同時擔任斯坦福大學生物學系與病理學系雙聘教授
Shen Kang目前是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和病理學教授,致力於在分子層面解析神經環路組裝的機制。
其團隊以線蟲(C. elegans)為模式生物,重點研究以下神經環路發育與維持過程中的關鍵細胞生物學事件。
Zhou Jizhong
機構:微生物與植物生物學系總統教授,俄克拉荷馬大學(諾曼校區)
Zhou Jizhong現任俄克拉荷馬大學George Lynn Cross研究教授、環境基因組學研究所所長。
作為國際公認的水環境微生物生態學與基因組技術研究先驅,他諸多領域取得了領先的成就。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在微生物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厭氧微生物學、生物資訊學、宏基因組學。

外籍院士
Tu Youyou(屠呦呦)
機構:教授兼首席教授,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
屠呦呦,青蒿素的發現者,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她曾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系,1995年進入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在523專案期間,她與團隊在簡陋的實驗條件下,面對無數失敗和健康風險,依然堅持不懈。
經過數百次實驗,屠呦呦最終於1971年成功分離出青蒿素,徹底改變了瘧疾治療的格局,2015年她因這一貢獻榮獲諾獎。
Yoshua Bengio
機構:蒙特利爾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運籌學系教授,魁北克人工智慧研究所創始人兼科學主任(加拿大)
在人工智慧領域,Yoshua Bengio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作為深度學習的奠基人之一,他與Geoffrey Hinton並稱為「AI教父」。
他出生於法國巴黎,12歲時,隨家人移居到加拿大魁北克的蒙特利爾。
小時候,Bengio和兄弟Samy用送報紙的收入購買了Atari 800電腦,從此徹底點燃了他對計算機科學的熱情。
他在McGill University先後取得了電氣工程學士、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
Bengio的學術生涯始於1993年,他在蒙特利爾大學擔任教授,並創立了MILA全球最大的大學AI研究機構之一。
一直以來,他本人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這一演算法被主流AI界忽略時,依舊堅持不懈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
最終,透過與Hinton、LeCun合作,讓深度學習從理論走向使用。並在2018年,他們三人共同獲得了圖靈獎,表彰其在DL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今年當選所有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名單如下。
參考資料:
https://x.com/theNASciences/status/1917298007101354445
https://www.nasonline.org/news/2025-nas-election/
發論文必看!五一福利!快領取CVer學術知識星球優惠券:50元新使用者優惠券(左圖領取)7折+20元老使用者續費券(右圖領取),大家抓緊掃碼加入學習!每天分享最新最優質的AI工作,最強助力你的科研和工作!ideas拉滿!

何愷明在MIT授課的課件PPT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何愷明,即可下載本課程的所有566頁課件PPT!趕緊學起來!

CVPR 2025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CVPR2025,即可下載CVPR 2025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ECCV 2024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ECCV2024,即可下載ECCV 2024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CV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交流群成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新增微訊號:CVer2233,即可新增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請加入CVer-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影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解析度、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影像、行為識別、影片理解、影像融合、影像檢索、論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NeRF、3DGS、Mamba等。
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Mamba、多模態學習或者論文投稿+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透過且邀請進群

▲掃碼或加微訊號: CVer2233,進交流群
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來了!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AI論文速遞、優質實戰專案、AI行業前沿、從入門到精通學習教程等資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已彙集上萬人!

掃碼加入星球學習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整理不易,請點贊和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