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了一頭紅髮後,我成了“不好惹”的女孩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陳彤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去了趟沖繩。走進酒店的時候,我們倆都有點被鎮住了。白色的廊柱,古樸的吊燈,透過大廳的玻璃就可以望見酒店海灘著名的澄藍果凍海,像模擬人生裡搭出來的景,有輕微的不真實感。但很快我們就發現,雖然景色美得不真實,但酒店的氣氛卻過分真實,住店的客人幾乎完美符合同一個畫像:疲憊的父親,倦怠的母親,牽著兩個精力旺盛、眼裡放光的孩子。訂酒店的時候,我查閱了交通訊息、設施資訊,卻獨獨忘了頁面上那一行小字:親子樂園酒店。雖然我們並不是不喜歡孩子,但是兩個未婚未育的女人正面見證育兒工作的繁重,還是難免有些心驚。
上樓的時候,我們和一個十分端正漂亮的家庭搭乘同一班電梯。小女孩被媽媽抱著,圓圓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我們。像是終於對自己的判斷有了自信一般,她突然指著我說了一句:あか!(紅色!)小女孩的媽媽連忙欠身向我道歉。我衝小女孩兒笑了笑,擠眉弄眼地做了個怪表情——看來住親子酒店也挺有樂趣的。

《愛情神話》劇照

自從我染了紅色頭髮以來,小孩子對我的熱情似乎高漲了許多。我的頭髮不是酒紅,也不是紅棕,而是耀眼得幾乎有些冒犯的紅色,消防栓的那種紅。和我人生中的絕大多數重大決定一樣,染紅髮並不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產生的念頭,更像是某種隨機的福至心靈染髮的當天,我原本只是去修剪一下我的頭髮,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了一張今敏的動畫電影《紅辣椒》的截圖,又聯想到ChatGPT給我算命的時候說我八字缺火,需要多增加紅色元素,兩個小時以後《紅辣椒》女主的髮型就出現在我的頭上了。
帶著這頭晃眼的紅色頭髮出門的時候,的確會明顯地感覺到路上行人的態度產生了微小但確切的變化,但好在上海這座城市最大的美德是一句八字箴言:關吾撒體,關儂撒體(關我什麼事,關你什麼事),陌生人之間維持著安全文明的距離,所以平日裡走在街上的時候我也並沒有感受到什麼過分的關注,頂多是視線停留在我身上的時間會多出半秒。這個養育出安福路街拍的地方,容納得下一個染消防栓紅髮的女人。只是有一次,我坐在一家咖啡店的戶外座位時,店員特意拿了一個菸灰缸擺到我的面前,我髮色較為樸素的時候並沒有這個待遇。心裡多少覺得這個小小的事件裡有些幽默,原來發色真的會影響別人對我生活方式的想象。
和絕大多數中規中矩走升學之路的女孩一樣,我對髮色的探索是大學才正式開始的。但這麼多年來,我都一直在保守的深色裡徘徊,左右不過是在五十度棕裡挑選出較為有新意的那一種。真正開始染出格一點的髮色,還是在我下定決心逃離南京西路漂亮寫字樓裡的晉升遊戲,轉行入職一家小而美的媒體之後。
《歡樂頌劇照
第一天報道的時候,迎接我的男同事披了一件花卉紋樣的黑色真絲袍子,悠閒得像是南洋富庶人家的少爺;女同事穿甜美而瘋癲的日本設計師,頭髮區域性挑染成櫻花粉色。中午吃飯的時候,閒聊的話題不是業績和辦公室政治,而是新出的某部晦澀紀錄片。我一邊聽他們說話一邊扒拉著眼前的飯,心裡默默地想:我終於被我的同類圍繞了。
在這樣的環境滋養下,我的穿衣風格迅速地進化,衣櫃裡西裝越來越少,奇形怪狀的單品越來越多,也終於動了染誇張髮色的念頭。某一天,在三個小時的漫長等待之後,我的頭髮變成了芭比娃娃同款的淺金色。回家的時候我的內心沒有太多換新發色之後的欣喜,更多的是忐忑。我知道我的父母是最最傳統的型別,他們絕對不會欣賞這頭離經叛道的金髮。
果然,他們的反應在我的預料之內。整場衝突中,分貝數一度到達了噪音等級,但沒有物品受到重大損害,唯一受害者是被我重重關上的臥室門。這次的金髮事件成了咱老百姓自己的薩拉熱窩事件,我終於下定決心搬出去自己住了。其實我之前就無數次想找間公寓自己獨立居住,但總用種種理由把自己勸下來了:上海高昂的房租、家裡好吃的伙食、還有在外求學時期沒能陪伴父母的愧疚感……但這些理由現在都不重要了,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我要允許我塑造我,我要允許我成為我。其實等我找到房子的時候,我爸媽早就和我的髮色和解了,甚至還開始覺得這個造型有一點好看,但船已離港,我的新生活已經啟航了。
事實上,我並不是唯一一個靠染髮完成自我身份構建的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用顏色為自己下定義,或宣告某種新的開始。CBNData與淘寶直播ON MAP聯合釋出的《Z世代美顏消費趨勢報告》(2021年)指出,從2019年到2021年,Z世代線上彩色染髮劑消費額逐年增長。雖然棕色仍佔主流,但其比例在不斷下降,年輕消費者對藍色、灰色、粉色等潮流髮色的喜愛日益增加。
《二十不惑》劇照
而根據GlobalInfoResearch的報告,2020年至2025年,全球染髮劑市場規模將以8.4%的複合增長率迅速增長,到2025年預計達到302.90億美元,其中中國染髮劑市場規模將超過400億元。鮮豔的髮色不再只是亞文化群體的標配,它們正逐漸融入主流視野,成為一種視覺上的意圖表達工具。比起溫順、低調、服從,紅、藍、粉、紫這些誇張顏色的背後,往往藏著主動性、探索欲,或者是某種先做了再說的魄力。
那一年的春節,我的金髮迎來了一位重磅的挑戰者——我那人好嘴壞的姑姑。家庭聚會上,她一見到我就開始滔滔不絕地發表看法,從染髮劑的危害說到追星對年輕人的負面影響(她覺得我染金髮一定是喜歡上了什麼不三不四的明星),捎帶質疑我從大公司辭職的決定,並落腳於金色頭髮會讓我找不到男朋友。哦,關於這一點,她倒是沒有說錯。我發現染了誇張的髮色之後,因為我的形象變得不那麼溫柔乖巧,反而帶了點攻擊性,桃花顯著減少,但我倒是覺得這個難嫁風髮色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預先篩選。如果連一個出格髮色都接受不了,那等他發現我出格的性格豈不是要覺得天塌了?
《還是覺得你最好》劇照
通常在這樣的家庭聚會上,我的角色都可以用一個科幻小說術語概括:BDObig dumb object,巨大沉默物體),這麼多年來我早就摸索出我的生存之道,不管親戚說什麼,我只要保持沉默點頭微笑就好。但那一天,我實在是覺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騰的一下怒火就把我腦中的保險絲燒斷了。我回了一句:這顏色是在染在我頭上還是染在你頭上?我喜歡不就行了?這句話的效果無異於核彈,我姑姑從沒預料到我這個永遠點頭微笑的巨大沉默物體居然有了臺詞,一時間的錯愕讓這位口若懸河的演說家語塞了。
從那以後,我忽然發現我的日子好過了不少,我不好惹的人設算是徹底地立住了,憑空多出了許多自由。我可以拒絕相親,也可以穿露臍裝出席家庭聚餐,之後又換了幾個誇張的髮色也沒人再敢點評。原來當刺頭是種這麼瀟灑的體驗,染彩色頭髮就是最小單位的英雄主義。
《一僕二主劇照
所以當我看到那部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的時候,我完全能明白為什麼誇張的髮型對殺馬特們有如此的重要性。紀錄片裡有一個被採訪者說:我要搞殺馬特是為什麼的?是因為好孩子會被欺負,我搞成一個壞孩子的形象就不會被欺負。殺馬特文化的發起人羅福興人生中第一次染頭髮的原因也是為了對抗霸凌。用項飆的話說,殺馬特是在用各種匪夷所思的造型把自己變成一個主流社會里異樣的陌生者。當工廠的流水線、統一的制服和刻意疏淡人際關係的制度高效率地抹平個性時,殺馬特造型就是重新找回個性和意義的手段。一個鮮豔的髮色可能是普通人能擁有的最便宜的盔甲。
雖然學歷背景和生活環境有巨大的不同,但是一個大城市裡染著誇張髮色的亞文化青年和機油味的鄉鎮裡染著誇張髮色的殺馬特,本質的心理動機並不一定有很大的區別。誇張髮色作為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最基礎的作用是被看見,這是獲取額外關注最迅捷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同時也具備了珍貴的社交屬性。殺馬特很強調家族這個概念,擁有顯眼髮型的殺馬特會自然地結識,並且形成一種互相支援的社群,很多時候同一個家族的成員會互相介紹打工的機會。大城市裡的亞文化青年其實也會不自覺地將髮色視為一種辨認同類的線索,一個彩色頭髮的人身邊往往會有一群彩色頭髮的人,一個朋友圈子裡就可以湊出葫蘆娃七兄弟的配色。鮮豔的髮色是通往同溫層的驗證碼,它讓我們和大多數人區隔,又和一小撮人共振。

《殺馬特,我愛你》劇照

小紅書上討論彩色頭髮的筆記下,就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彩色頭髮的社交屬性。評論區充滿了陌生人之間的友善,染著各種顏色頭髮的人在此互相鼓勵、彼此確認。有人貼出自己的孔雀藍髮色照片,說是人生第一次感到自己在自己的身體裡;有人在看完評論後感嘆原來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覺得染髮之後心態變了,內耗都少了;還有人坦白,自己是在失戀後一口氣染了電光紫,像是用顏色為自己造了一道重新出發的出口。比起裝飾性,這些髮色更多是一種態度宣告、一種自我掌控感的象徵。顏色,在這裡成了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通關暗號,也成了生活中最日常、最便宜的一次造反
但染顯眼髮色也不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維護髮色是著實是一項繁瑣而辛苦的工作。我家裡已經囤積了許多各個髮色時期留下的固色產品,瓶瓶罐罐累積起來也花了不少錢。現在染了紅髮之後,更是每天洗頭的時候都像兇案現場,一不留神家裡的枕套、浴巾就會沾染上紅色的印記。比固色的流程更可怕的是不斷長出的黑色髮根。我總有種錯覺,似乎染了誇張髮色之後,我的新陳代謝就會變得奇快無比,一個禮拜就能長出黑色。如果去補染,漂色加上色兩小時起步不說,價格也要到四位數,真是勞民傷財,教科書式的服美役
坐在理髮店的轉椅上聞著刺激的氨水味時,我忽然想到了那些K-pop偶像。他們會不會也像我一樣,喜歡染髮的結果但討厭染髮的過程?競爭白熱化的偶像工業裡,髮色是一種必要的視覺名片,紅髮的是主舞,藍髮的是主唱,這是最方便被記住的方式。K-pop的迴歸機制也意味著每一個打歌期,組合都會有一個新的概念,而新發色和新造型一樣都是視覺層面的概念敘事。對他們來說染頭髮或許不是一種樂趣,而更多是一種愛豆的自我修養吧。
真想對科學家們振臂高呼,請大家抓緊時間研發出讓人長出彩色髮根的技術吧,拜託了!屆時我將申請和BLACKPINKRosé一起成為第一批臨床試驗志願者。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小風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