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不法金融中介亂象隨之引發關注,尤其是一種叫“包裝貸”的騙貸套路,為害不淺,已經形成金融“黑灰產”。這裡說的“包裝貸”,就是一些非法貸款中介為了牟取利益,透過虛構職業、包裝資產、偽造流水等非法手段把一些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人,經過包裝後貸出款來,並且從中分贓分成。最後,這個被“包裝”出來的人,就成了“職業揹債人”,成了老賴。最近,就有一位觀眾給《焦點訪談》反映了他自己被包裝成“職業揹債人”的所謂經歷。
近段時間,村民黃某禮接連收到了當地法院的四份判決書,事由是:當地三家銀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起訴黃某禮欠債不還,顯示:黃某禮分別借了農業銀行34萬元房貸和6萬元裝修貸,以及農商銀行3.5萬元裝修貸,郵政儲蓄銀行4.7萬元農戶貸,四筆貸款共計48.2萬元。
“職業揹債人”黃某禮:“還不上,我自己沒有償還能力,絕對還不起。”

既然根本沒有償還能力,那這個錢是怎麼從銀行貸出來的呢?
今年53歲的黃某禮,沒有固定工作,平時靠打些零工勉強過日。有一天,一個做“包裝貸”的黃姓貸款中介找上了他。
黃某禮:“打電話說,有人可以從銀行幫我做貸款,做80萬出來,只還一年就不要還了,比如說還一年還了10萬,那我還有70萬,是不是?”
很顯然,從一開始,黃某禮就想白得一筆錢。而對這明擺著是違規違法的勾當,他也是心知肚明。
黃某禮:“介紹人還說銀行也不會找我麻煩,條件(代價)就是黑戶,做老賴。然後考慮了半個月,我說可以。”
記者:“你圖的是什麼?”
黃某禮:“目的就是想不還,做老賴。我不在乎能貸(揹債)多少,我只在乎能拿到多少。”

為了牟利,黃某禮在黃姓中介帶領下,先列印了一份他的徵信報告,顯示:沒有任何徵信記錄,為“白戶”,便於不法中介進行“包裝貸”。緊接著,他們去見了一位陳姓貸款經辦人。
黃某禮:“陳軍就是給我辦貸款的經辦人,跟我談條件。他說:我80萬不敢保證,(到手)30萬保證的。但款貸了,就要給他25%。”
根據黃某禮所說,記者找到了這位貸款經辦人陳某。
記者:“你收的是25個點嗎?”
貸款經辦人陳某:“前面是20個點,我就是中介,介紹一下,反正你貸款多少錢,到時候返給我多少錢。”
談好分成後,黃某禮為了能到手30萬,他把身份證和銀行卡交給了貸款經辦陳某,任由其進行“包裝貸”,那主要是包裝什麼呢?
貸款中介:“包裝客戶名下有資產,客戶的流水。”
那麼,按照“包裝貸”套路,怎麼樣才能從銀行貸出大額貸款呢?首選自然是買房子。

於是,貸款經辦陳某找到了當地炒房客遊某,遊某為了牟取超額貸款,將事前收購的葉某名下一套20萬左右的二手房,以近兩倍的高價賣給了黃某禮。
而這筆“低買高賣”的房產交易,再由炒房客遊某轉交給了一家合作的房貸中介“代辦”過戶手續和銀行貸款。
範某,就是當時“代辦”的房貸中介業務員。
房貸中介範某:“相當於他(貸款經辦陳某)跟遊某(炒房客)已經成交,談好了,然後拿過來給我們做,讓我們代為辦理貸款。”
按照農行辦理房貸的要求,貸款人必須提供工作單位,可黃某禮明明沒有工作,但記者卻在黃某禮的申貸表上看到,他填寫的是當地某建設公司。這是怎麼回事呢?
黃某禮:“我沒有在這家公司上班,房貸中介發我手機上,讓我在農行填寫上,他說要記牢。”

這個虛假的就業資訊,至今還保留在黃某禮的徵信報告裡。對此,記者向給黃某禮辦理房貸的報送機構農行進行了瞭解。
記者:“這個工作單位的資料來源是你們銀行的嗎?”
農行工作人員:“對,我們行報送的,他提供了這家公司蓋章的收入證明。”
記者看到,黃某禮申貸檔案裡的這份“收入證明”,的確顯示的是“當地某建設公司”。
那麼,這份收入證明到底是真是假?記者和黃某禮一起找到了這家公司。
公司工作人員:“我公司沒有這個事情,作假的。”

按照銀行貸款管理規定,發放貸款需要做到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重點就是核實真假,確保專款專用。
假的工作單位、假的收入證明等,這種“包裝貸”是怎麼透過銀行稽核這最難的一關的呢?
黃某禮:“什麼都是要包裝的,(貸款經辦人)陳軍說你不要怕,我跟銀行有勾結,我給銀行也有錢。”
對此,記者想找到當初給黃某禮辦房貸的銀行客戶經理瞭解情況。
農行工作人員:“王經理調走了,不在這邊。”
透過虛構就業、偽造收入證明,黃某禮順利貸出了第一筆款34萬元房貸。
記者在黃某禮與農行簽訂的這份《個人購房擔保借款合同》中看到,房產評估價值和購房總價一樣,都是42.5萬元。銀行按照評估價的80%,發放了34萬貸款,並將34萬房貸直接打入了原房主葉某的賬號。
記者發現,透過“高評高貸”的操作,這筆34萬貸款入賬後,有近15萬元被炒房客遊某轉走。
記者:“你怎麼能讓他拿您的卡轉?”
葉某:“算上首付,我收了24萬(賣房款)就可以了,剩下又不關我事,那邊房子也只賣這麼多。”
透過“包裝貸”,炒房客套現了十多萬元,房貸中介賺取了手續費,貸款中介們各自牟利。黃某禮雖沒拿到現錢,但被包裝出了一套房子。

按照“包裝貸”套路,包裝出房產只是第一步,為了繼續騙取貸款,貸款經辦陳某又安排黃某禮與另一撥貸款中介榮某繼續配合,套取第二筆貸款。
貸款中介榮某:“我是辦貸款的,陳軍找我,說有一個客戶要辦貸款,他跟我說這個客戶有房子。”
的確,有了房產,就可以申請裝修貸。可裝修是假,騙貸是真,怎麼騙?這些不法貸款中介也有自己的一套把戲。
黃某禮:“是(貸款經辦人)陳軍,鑰匙在他身上,他弄一個裝修的假象,說這裡拍一下就可以貸20萬出來。”
記者:“那這個假象做給誰看呢?”
黃某禮:“做給銀行的人,銀行要來拍照。”
想從銀行騙取裝修貸並非易事。按照農商行辦理裝修貸的要求,客戶經理還需上門實地檢視裝修的真實性,避免作假,但怎料農商行的人根本就沒去現場。
記者:“拍照你本人在不在現場?”
黃某禮:“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他叫我自己拍一下,我轉發給他。”
想貸出款,除了檢視現場,還需證明還款能力。

記者在黃某禮從農商行調取出來的申貸檔案中發現,裡面有其農行賬戶顯示:2023年3月10日到8月10日,共六筆“當地某建設公司”每月發放給黃某禮5000多的工資流水,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記者隨同黃某禮在農行現場列印了賬戶流水,對比後,根本就沒發現任何工資流水。顯然,這六份流水也是偽造的。
黃某禮:“這個工資流水是貸款中介叫我交給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
憑藉偽造的工資流水和作假的裝修現場,黃某禮又順利地從農商行貸出了他的第二筆款3.5萬裝修貸。
黃某禮:“35000元給他(貸款經辦人陳軍)23700元。過了十天到半個月以後,又叫我去農業銀行做貸款。”
有了第二筆貸款還不夠,接下來還要藉著所謂裝修搞到第三筆貸款。但這上一筆裝修貸還沒還,第三筆能貸出來嗎?
黃某禮:“農行的工作人員跟我說,你35000元那邊去還掉,還款證明打出來,我這邊6萬就給你。”
雖說沒法還款,但記者卻瞭解到,在黃某禮第三筆申貸檔案裡,有一份農商行3.5萬貸款提前還款的結清證明。

記者:“還款證明到底是真的假的?”
農行工作人員:“提供過來了,我們沒有找農商行核驗這個問題。”
農商行工作人員:“你沒還掉,我怎麼可能去給你開結清證明。”
看來,這3.5萬貸款提前還款的結清證明也是偽造的。
在貸款中介的包裝下,黃某禮再次順利拿到了他的第三筆貸款6萬元裝修貸。
黃某禮:“6萬給他(貸款經辦人陳軍)36000元,過了十天,又叫我去郵儲銀行辦了一筆。”
為了騙取更多貸款,“包裝貸”貸款中介再次找到黃某禮,透過郵儲行專門扶助農戶種養殖的“毛竹貸”套取第四筆貸款。
可是,黃某禮的徵信報告裡至今還顯示是有工作單位的,那他的農戶身份又是怎麼確定的呢?
貸款中介榮某:“開一個村裡的證明,就可以貸農戶貸了。”
黃某禮:“姓榮的貸款中介,帶我去找郵儲銀行的陳經理做貸款。陳經理帶我拍這些毛竹山照片,實際這個毛竹山不是我的,以這裡這些毛竹山的名義貸出來的。”
記者:“那當時怎麼拍的?”
黃某禮:“連我和毛竹一起拍。”

隨後,記者在郵儲銀行調查時發現,當時所拍照片的確在申貸檔案裡。
但其實在放款之前,貸款經辦陳某就給黃某禮打過包票。
貸款經辦人陳某(微信語音):“放心,百分百會放款,我等下跟業務員交代一下,叫她儘量早點放款。”
很快,黃某禮又順利拿到了他的第四筆貸款4.7萬毛竹貸。
黃某禮:“我的款一到,銀行就會通知他(貸款經辦人陳某),47000元好像是給他21700元。”
自始至終,黃某禮既沒還款能力,也從沒想過要還款。
黃某禮:“拿什麼東西去還?不還銀行也拿我沒辦法。”
黃某禮甚至連還款的樣子也不想做,這可急壞了銀行的客戶經理。據黃某禮說,剛放款的前幾個月,郵儲行客戶經理在每月30日都會提供給他200多塊錢,讓他還月供。對此,記者向郵儲行的信貸部主任進行了求證。
郵儲行信貸部主任:“都離職了,她不是我們的員工了。”
記者:“4月30號,客戶經理陳經理給他轉了283塊錢。”
主任:“我也搞不懂,不知她當時怎麼想的?但是黃某禮一直在投訴她。”
然而,面對黃某禮的投訴,郵儲行客戶經理還讓黃某禮配合回訪電話,並承諾來幫其還款清賬。
客戶經理陳某(黃某禮提供的錄音):“麻煩你配合一下,如果後期有人給你打回訪電話,說我們是不是有貸款中介合作,你一定要說沒有。”
黃某禮:“那(貸款)中介給你多少錢?”
陳某:“(貸款)中介只是因為他有給我做房子抵押的客戶,我貪的是這個(客戶提成)。到期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內部資金賬戶轉進47000元,幫你結掉,就沒有這一筆了。”
就這樣,在黃某禮的配合勾結下,在非法貸款中介和銀行個別人員的裡應外合下,黃某禮名下四筆貸款,關關造假關關過、次次貸款被瓜分、筆筆用途對不上,但卻毫無意外地背上了48.2萬的債務,成為了“職業揹債人”。

對於這種“包裝貸”,當地金融監管局也進行了相關調查。
金融監管局工作人員:“這幾個銀行應核實未核實,未能發現相關虛假申貸材料,這就是銀行貸前不盡職的問題。”
記者還走訪發現,在當地像黃某禮這樣被不法貸款中介“包裝貸”出來的“職業揹債人”還有不少,比如:村民陳某軍背了41萬元,村民王某長背了四筆貸款共計72.8萬元,村民陳某壯背了兩筆共86萬元,等等,他們也都收到了法院的判決書。
在這個騙貸的黑灰產中,以不法貸款中介為中心,一頭是“包裝物件”也就是“揹債人”;另一頭則是“銀行稽核把關者”也就是“銀行客戶經理”。揹債人法律意識淡薄,不法中介膽大妄為,金融機構內部稽核不嚴,他們緊密合作,各自牟利,互為幫兇。據瞭解,目前職業揹債類犯罪整體呈現出涉案金額大、發案數不斷上升等特徵。這類職業揹債類違法犯罪,破壞了金融管理秩序、損害了社會信用體系、影響了社會穩定,必須依法嚴懲,多方共治,斬斷黑灰鏈條。
編輯|金冥羽 杜恆峰
校對|湯亞文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本文轉載自央視新聞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