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美國貨,僱美國人”:USCIS對H-1B發罕見要求

《洛城焦點》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Financial Express網站4月22日報道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近日對H-1B簽證持有者及以I-140為基礎的就業類移民申請人採取了一項罕見舉措,要求部分申請人提供家庭住址及生物識別資訊,此舉引發了移民群體的強烈關注與不安。
圖:Financial Express新聞標題截圖
由於USCIS的意外要求給移民社群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人們想知道這一事態發展是否與川普政府驅逐移民的努力有關。據《新聞週刊》援引非營利研究機構nfpResearch在社交平臺X上的發文指出,這項新要求可能與川普政府先前推動的移民驅逐政策存在關聯。nfpResearch在帖子中寫道:“移民局官員正在對H-1B和其他就業類移民申請發出補件通知,要求申請人提供居住地址及生物識別資料,這可能是川普政府識別並驅逐合法居留者計劃的一部分。”
《福布斯》報道指出,USCIS在補件通知中稱,因掌握了與部分申請人相關的“潛在不利資訊”,為繼續處理申請,需要收集其最新住址及生物識別資訊。一名審查員在通知中寫道:“我們遇到了與受益人有關的潛在不利資訊。為繼續處理您的申請或請願書,我們需要受益人的最新地址,以便收集生物識別資料。”通知中還特別要求提供“當前和更新的居住地址”。H-1B焦慮這一舉措發生在近期關於國際學生簽證被吊銷的報道頻發之後,加劇了留學生及在美工作的外國人才的不安情緒。移民律師事務所Goel & Anderson的合夥人Vic Goel表示,這類要求“極為罕見,因為此類案件通常不涉及生物識別程式。”

Goel進一步指出,USCIS所稱的“潛在不利資訊”缺乏明確解釋,使得僱主與律師處於資訊真空狀態。他懷疑此舉可能是政府利用人工智慧系統篩查申請人的結果。“國土安全部似乎正在使用基於人工智慧的工具,根據尚未公開的資料——可能來自社交媒體或其他政府資料庫——對個人進行標記。”Goel說。他還指出,當前缺乏透明度的處理方式,與USCIS自己關於補件請求(RFE)需清楚說明證據不足原因的指導方針相悖。根據USCIS官網,RFE發出原因包括:未提交所有必要證據、證據已失效,或需要額外資訊以決定申請資格。
歷史在重演這並非首次發生類似情況。在川普政府第一個任期內,非移民簽證申請中的補件與拒籤率大幅上升。根據USCIS釋出的《2018財年H-1B申請RFE原因分析報告》,在“買美國貨、僱美國人”政策推動下,RFE數量激增。以下為當年報告中列出的十大補件原因:1、專業職業認定不足:未能證明職位符合《移民和國籍法》214(i)(1)條及相關法規對“專業職業”的定義。2、僱主與僱員關係不明:未能證明僱主對員工擁有合法控制權。3、非現場工作的可用性不足:未能提供充足證據表明僱員在整個申請期限內有明確、具體的工作任務。
4、申請人資格不足:未能證明申請人具備履行專業職業所需的資格。
5、維持身份問題:未能證明申請人目前合法維持其移民身份。6、內部工作的可用性不足:與第3點類似,涉及僱主是否能提供持續工作的證據。7、LCA不符:未能提交有效的勞動條件申請,或LCA內容與職位資訊不匹配。8、AC21與六年期限問題:未能證明申請人有資格獲得H-1B延期。9、行程安排不符合要求:申請涉及多個工作地點卻未提交詳細的行程安排。10、申請費用問題:未能證明已支付所有所需的申請費用。
洛杉磯最值得關注的兩個微訊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