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OpenAI商業化之路還很曲折?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上週五晚,OpenAI的“12天12場直播”活動落下了帷幕。第一天,完整版的o1模型驚豔了全場,能直接解決奧賽級別的難題,並引發了有關教育的討論。
第三天,Sora正式版亮相,所有的ChatGPT Plus使用者每個月都有約50次的體驗機會。但如果想要更多次地使用o1模型和Sora,或者享用更高階的功能,還要購買200美元/月的Pro會員。

但是,隨後的直播內容卻顯得平淡無奇,包括了工作助手Canvas、o1-mini的強化微調、高階影片語音模式、與蘋果的合作、“Projects”專案功能、搜尋功能升級等等。
這些功能雖然也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整體給人一種“調起得太高、後面唱不上去了”的感覺。

好在,最後一天o3模型登場,再次點燃了大家的熱情。o3模型在程式設計和數學等方面都遠超前一代的o1模型。包括在ARC-AGI基準測試(一種用於評估AI大模型抽象推理能力的測試)中,o3的表現也令人矚目。
過去各個大模型在這個測試上的評分幾乎為零,o1也僅為25%左右,人類的分數約是85%,而o3的分數卻達到87.5%,已經超越了人類。
雖然o3模型目前的高成本讓其難以用於實際場景,但也讓大家看到了OpenAI開發出更強大模型的希望,不少人甚至驚呼,OpenAI已經在通往AGI(通用人工智慧)的路上了。
不過,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認為OpenAI的表現只能算是差強人意,甚至暴露出了自己在經營上的弱點。
首先,不可否認,o1和o3模型有很大進步,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也發現,o1在回答問題的質量上也有顯著提升,但客觀來說這些進步仍然是在Scaling Law範圍內實現的。
即使在OpenAI自己的體系之中,o1和o3也最多隻能算是達到了第二層推理者(reasoner)的水平,距離AGI還有好幾道檻要過。
而且,正如我們在9月份o1模型剛推出時所預測的,o1模型的推理能力,其他公司也有可能在短期內掌握。就在o1模型正式推出不久,Deepmind的Gemini也推出了類似的推理功能。
也就是說,這12天的直播充分展示了OpenAI的技術實力,o1和o3模型都很強,但它們並不會給OpenAI帶來決定性的勝利。
反而,透過這12天的直播,我們可以發現OpenAI在經營上有很大的問題:
第一,講的東西太多太雜,不清楚要對外傳遞什麼訊號,這是市場問題;
第二,在業務層面目標不清、四面出擊,沒有明確的商業化方向,這是戰略問題;
第三,更嚴重的是,一味強調技術優勢,但卻並非不可超越,也沒有在平臺化和開放合作的基礎上構建長期業務壁壘,這可是核心競爭力問題。
從業務的角度,在這12天裡既有與蘋果的商業合作成果,也有o1和o3這樣的基礎性研究成果,還有Sora和Canvas這樣的模型應用能力展示,但OpenAI卻把這一堆成果全都混在了一起。
從這種混亂的表現看來,OpenAI可能還沒有想清楚自己未來究竟要朝哪個方向努力,而是在用12次炫技來展示自己的新功能,而且這些新功能都遠沒有達到一騎絕塵的水平,以至於公眾對於OpenAI大部分的直播內容都比較無感。
在商業上,這種做法其實比較危險。
當技術並未與對手拉開顯著差距,或無法廣泛普及時,就將其過早公開展示,可能會為對手指明方向,甚至會給競爭對手留下可乘之機,因為當對手們迅速推出同類產品後,你的領先性會迅速減弱。
正如在年初令全球驚歎的Sora,直到最近才向公眾開放,然而OpenAI所期待的熱烈反響並未出現,大部分人只是簡單體驗一下,沒有感受到其特別之處,也就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原因也很簡單,在這長達10個月的等待時間裡,國內外已有多種影片生成模型搶在Sora之前對公眾開放了,只有專業影片製作者能感受到Sora的差異。所以可以說,Sora反而讓對手的影片應用得以迅猛發展。
未來,等到o3模型也向公眾推出時,很可能面臨同樣的尷尬境況。公眾仍然感受不到其厲害之處,也搞不清自己要用它來幹什麼,加上屆時o3模型價格可能也會非常昂貴,就又會像Sora一樣默默無聞。
當然,o3模型或許就是個ToB的產品,比如可以給大公司用於程式設計、科研、投資分析等工作,並不是給普通消費者用的。但OpenAI並未明確這一點,顯得思路不清。
因為我們看到,除了蘋果以外,OpenAI並沒強調和有廣泛使用者基礎的應用有什麼具體合作,我們還失望的注意到,他們這次的演示也沒有強調GPT Store。似乎OpenAI忽視了自己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構建AI生態系統的潛力。
這是個典型的技術導向、而不是市場導向的公司的做法:他們並不準備將GPT Store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平臺,吸引全球的開發者和企業加入。要知道,技術優勢無法永恆,產業生態才是王道。透過各類開放應用讓OpenAI的技術在各個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才應該是OpenAI這類平臺公司的發展重點!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Mother of All Demos”(所有演示之母)
最後,讓我們用一個故事結尾吧。
1968年,斯坦福研究院的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在“Mother of All Demos”(所有演示之母)中,向人們展示了被稱為“XY位置指示器”的滑鼠、圖形介面、超文字、即時協作和視訊會議等一系列革命性的技術。頗像今天OpenAI的炫技。
但這些演示並未直接帶來商業利益,反而是蘋果公司等更加市場化的初創企業汲取了這些成果,轉化為個人電腦,取得了巨大成功。
OpenAI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缺乏理解、戰略上的分散以及沒有明確的商業化路徑,都表明他們仍然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像斯坦福研究院那樣的研究機構,而不是他們希望成為的商業實體。
這12天的直播沒有像恩格爾巴特的演示那麼具有革命性,卻像恩格爾巴特一樣缺乏商業化思考,他們將註定很難利用自己在AI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獲取到足夠多的商業利益。也許多年後大家回憶起這次直播,也會像回憶當年的“Mother of All Demos”那樣,認為他們自己的商業化雖然不成功,卻啟發了很多創業者吧。
當然,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這種啟發是有價值的,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才能真正擁抱未來。
所以最後做個小廣告,前哨AI少年冬令營開始招募了,我們針對10-18歲青少年打造了全新課程,讓孩子解鎖ChatGPT與AI智慧體等最前沿的AI新技能,創作出出色的個人AI作品,優秀學員更有機會獲得暑期實習機會。
↓前哨AI冬令營,解鎖AI未來(掃碼加入)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詳細的產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訊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點選加入,學會用AI為你工作(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OpenAI的五級智慧分類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