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智慧裝置更新迭代速度越來越快,當升級更換裝置時,如何處理舊智慧裝置成為大家面臨的一個難題。在數字化時代,許多智慧裝置儲存著我們的社交軌跡、財務資訊、消費習慣、健康資料等大量敏感資訊。閒置廢舊智慧裝置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成為資訊洩露甚至是洩密的黑洞,帶來安全風險。
閒置智慧裝置裡藏有大秘密
人們通常認為,手動刪除資訊並將智慧裝置恢復出廠設定就安全了。殊不知,普通刪除只是把資訊資料標記為“可覆蓋”狀態,資料依然留在儲存晶片裡,很容易透過專業資料恢復軟體還原。公開資料顯示,由於受經濟利益驅動、專業資料擦除技術門檻高、企業及個人資料保護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我國近半數閒置交易智慧裝置存在資料殘留或資料擦除不徹底問題。
不當處理 隱患無窮
近年來,因丟棄或回收閒置智慧裝置而導致的個人資訊洩露事件頻發。淘汰的智慧裝置如處理不當,易產生資訊安全隱患。
——隨意丟棄,風險最大。已經損壞且難以修復的智慧裝置,很多人會將其直接丟棄。但經過專業處理,儘管智慧裝置已無法正常使用,但其主機板與晶片有可能被修復,裝置儲存的資料仍可能被讀取。因此,隨意丟棄的“廢物”可能會變成別有用心的人眼中任意訪問的資料庫、資訊源。
——閒置交易,暗藏玄機。在閒置交易的智慧裝置境內外流通中,個別企業及個人為了降低成本、快速通關,存在瞞報品名、夾藏夾帶等現象,尤其是一些涉關鍵資訊的網路基礎設施運營商,在未向我網信部門報備,未進行安全評估情況下,如私自將含有加密資料的硬碟及未擦除乾淨的閒置交易智慧裝置運往境外,極易造成資料洩露風險。
——閒置裝置,竊密跳板。個別智慧裝置在關機後仍能被遠端定位與追蹤,如果該裝置事先被安裝了特定程式,或預留後門,其攝像錄音功能在關機狀態下也能被啟用使用。比起正在使用的手機,已關機的閒置智慧裝置更容易被忽視,可能在不經意間成為監控竊聽的工具。
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閒置智慧裝置不同於一般的廢舊物品,在日常處置時,要做好防範措施。
——日常用機不涉密。牢記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不用聯網智慧裝置記錄、儲存、處理、傳輸任何敏感資訊與涉密資訊,定期清理記憶體,查詢修復系統漏洞,提高智慧裝置的安全性。不將聯網智慧裝置帶入涉密場所,不在非涉密場所談論涉密事項。
——隱私資料要處理。在更換智慧裝置前,應徹底刪除舊裝置中的所有資料。為了防止資料痕跡殘留,可再度存入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佔用儲存空間後再進行恢復出廠設定操作,如此反覆,儘量覆蓋原儲存資訊,降低資料被恢復的風險。
——妥善處置閒置裝置。及時退出舊裝置中所有應用的登入狀態,刪除過往裝置登入記錄,必要時可修改重要賬戶密碼;及時關閉定位服務和麥克風等隱私授權,千萬不要未經任何處理就將舊手機出售、捐贈或隨意丟棄。
來源:國家安全部
編輯:王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