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六,新一輪的補貼又開始了。在外賣大戰中,消費者的確薅到了羊毛,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發帖子曬自己一塊錢的奶茶,兩塊錢一杯的瑞幸。
7月7日,淘寶閃購截至的日訂單量突破8000萬單;7月8日,近200個餐飲品牌在京東外賣銷量破百萬;7月12日晚,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達1.5億,再創新高。

在京東進入之前,外賣平臺處於一個雙寡頭狀態。不要看到雙寡頭就想到壟斷,實際上,雙寡頭是一個經濟術語,用來描述一種常見的市場均衡狀態。
CPU市場中Intel和AMD;顯示卡市場NVIDIA和AMD;支付市場的微信和支付寶;客機市場的空客和波音;碳酸飲料市場的可口可樂和百事,手遊行業的騰訊和網易;快餐市場的麥當勞和肯德基。一般來說,這種市場都是比較穩定的,雙方都比較“佛系”。
外賣行業平均利潤率不到3%,交易分散,不存在硬約束,商家想上就上,消費者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平臺也相對輕鬆,行業穩定後主要是逐步最佳化生態,比如發放商家助力金、取消騎手超時罰款。總之,生意慢慢做,不內卷,平衡各方利益,避免行業利潤下降,搞好行業生態。
但京東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狀態,整個市場都被捲入了一個不穩定的狀態。
在外賣大戰中,平臺會給予每單4到5元補貼,價格降下來了,能提升復購率,有些商家依靠薄利多銷,也能維持利潤。但應該看到的是,對很多中小商家而言,參與外賣大戰也是逼不得已,即便虧損也要跟進。
以前家裡開店,整條街的生意只歸我們一家時,生意做起來很輕鬆,想關門就關門一天,出去玩。後來來了家競爭對手,就不敢再隨意關門了。因為顧客一旦去了另一家,可能就一直去哪家,你就會丟掉這個顧客。你損失的就不是一天的生意,而是丟掉一個顧客,丟掉他今後所有的購買。
商家捲入了外賣大戰,為了配合平臺補貼,商家可能需要降低菜品價格,或承擔部分補貼。這對於當下很多生存本就艱難的小店來說,壓力可想而知。有些商家,就會在品質上打折扣。

品質不穩定,其實只是細節問題,從更大層面來看,還存在一些更深層次的不穩定。
燒錢戰略,並不會盲目燒錢,不會不考慮可持續性,也並非只追求短期利益。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充分地相信市場。但市場本身是一個混沌的大系統,充滿各種蝴蝶效應,也有失控的可能。
原本兩家競爭的模式,本質上是一個區域性穩定給的納什均衡點,但同時,這個博弈也存在一個不穩定的邊界不動點。簡單地說,雙方不會輕易開展價格戰,比如你從沒聽說可口可樂和百事打價格戰,肯德基和麥當勞打價格戰。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一旦打破了均衡,價格戰一旦越過邊界,就像真實的戰爭一樣,開啟容易,但戰爭自有其邏輯,要停下來就很難了。
當價格的調整速度較大時,價格演化會出現分岔與混沌現象。這意味不可控。所以,保持較低的價格調整速度、控制價格戰的烈度,就很重要。這可以充分釋放訊號,以避免價格混沌變化。否則,慘烈的價格戰,可能會遠超預期。
回顧過去幾個月,不難發現正是這個現象。
這次的價格戰,最早是京東外賣透過“百億補貼”掀起價格戰,使得行業正陷入一定程度的“內卷式”競爭。接下來是國家五部門聯合約談外賣平臺,權威媒體反對 “內卷式”競爭。進入7月,淘寶閃購宣佈啟動500億元補貼計劃,重新點燃了外賣價格戰。
某種程度上,京東開啟了這場價格戰,但當下的價格戰,已經超出了京東原本的預期。希望接下來的價格戰,不要超越各平臺的預期,也不要超越商家的預期。

四塊錢的百事和可口可樂,市場佔有率是怎樣的,同時降到兩塊錢,還是怎樣的。現在這種“只漲奶茶訂單,不漲正餐訂單”的非理性繁榮,給餐飲商家、騎手帶來壓力,但最終對消費習慣的改變有多大,其實是存疑的。
所以,同質化的價格戰,其實很難有贏家。外賣行業要想長期健康發展,需從卷價格,走向高質量競爭。要放棄電商的流量思維,靠造節來衝單,要用紮實的供給和履約網路,提高使用者體驗。外賣平臺要避免單補貼消費者,還需照顧到商家和騎手的利益。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行業不但要在地域上走出去,出海,也要在模式上,尋找新的優勢。
即時零售是當下各大平臺爭奪的焦點。但即時零售有一個制約的因素就是配送費,而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鮑莫爾病”狀態。
美國的經濟學家鮑莫爾(Baumol)在1967年將經濟活動分為兩個主要部門:一個是具有創新、規模效應,技術進步影響大,人均產出增加快,生產率增長快的“進步部門”,一般指製造業。這些行業,單位產出的成本越來越小。

另一個是創新少,技術影響弱,缺乏規模效應,生產率增加慢的“停滯部門”,一般指服務業,包括教育、市政服務、表演藝術、餐飲、娛樂休閒等。這些行業,效率無法提升,單位服務的工資越來越高。
具體地說,一家汽車廠,可以用自動化生產線來生產汽車,降低汽車的售價,但人工電話客服的工資卻越來越高。
那麼,隨著勞動力工資的上升,即時零售將會面臨的一個趨勢是,騎手的工資會越來越高,當配送費高過一定程度的時候,沒人願意為了一包煙、一個電吹風,花上十幾塊,甚至二三十塊的配送費。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當然是創新。自動駕駛、無人車、具身智慧,機器人配送。所以,透過技術創新提升效率,透過模式最佳化創造價值,才是外賣大戰的真正出路。


央視網、第一財經、光明日報、騰訊大家、南方週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FT中文網、澎湃等特約作家,多家智庫研究員。
關注時政、財經、科技話題,以深度、專業、理性的態度,去掘現象背後的事實。
騰訊大家年度作家獎;
新浪最有價值專欄作家獎;
紅辣椒評論年度佳作獎;
第28屆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第34屆中國經濟新聞獎,評論一等獎
推薦閱讀: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您的關注是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