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借力他們,北京醫生五年間發表了十幾篇SCI論文

讓科研和SCI論文成為臨床工作的副產品。
關鍵詞:SCI論文;MedEditing™;本土潤色
導言:
我們在釋出文獻計量分析推文時,經常收到後臺留言:美國醫生不是不需要發論文嗎?怎麼仍然在論文發表的質量和數量上領先?
實際上,這是誤會。
美國普通醫生確實沒有發表論文的指標要求,但仍有很多醫生喜歡做臨床科研。美國的臨床科研主要由醫生科學家們完成,他們受過嚴格的培訓,也有充足的科研經費;往往也更容易走到專業組組長或者科室主任的位置。
所以,只是沒有晉升和論文的外在要求,但有雄心或喜歡科研的醫生們仍然會進行大量科研研究工作。
在過去的十餘年間,伴隨中國醫生髮表論文的井噴,中國同樣湧現出了一批醫生科學家。這些醫生科學家不僅僅是為了發論文,更是為了解決臨床問題或者探索新的診療方案。
美國MedEditing(美迪醫學編輯)從2018年註冊之初,就一直專門為醫學和生物領域科研人員提供本土潤色,也由此認識了一批長期合作的醫生科學家。
本期是在北京某知名醫院的T醫生的訪談。
作為北京某三甲醫院腦血管領域的醫生,除了日常繁忙的臨床工作外,我的科研任務也相當重。
管病人、帶學生、做實驗、寫論文,每一項都需要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科研工作常常感到時間緊張,壓力也大。每當學生或我自己完成一篇論文後,如何確保論文的質量,尤其是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成了我關注的重點。如果雜誌社因為語言問題而退稿,實在是得不償失。
我選擇了Medediting的語言潤色服務,至今已經有五年了,我個人認為他們在提升醫學論文質量方面非常專業且負責。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和經歷:

1. 我如何接觸到Medediting的?

2019年,偶然間,同事拉我進了一個名為Hanson臨床科研群的微信群。在群裡,每週都會舉辦由英國老師主講的醫學英語口語講座,這個講座是Medediting主辦的公益性質活動。
雖然我平時時間很緊張,但我還是覺得講座內容非常實用,尤其在提高醫學英語口語方面透過這個講座,也逐漸瞭解到Medediting提供醫學論文潤色,翻譯,醫學統計分析等相關服務。

2. 什麼時候開始選擇Medediting醫學論文潤色服務的?

2020年,我的一篇學生的論文在提交後收到了審稿人的修回意見。其中有一條:“需要相關領域的native speaker對語言進行polishing”。
想到群裡Medediting他們的英語講座,決定聯絡他們的客服,諮詢具體的潤色服務。

3. 文章修回後感覺如何?

在論文修回後,我最大的感受是,Medediting的編輯非常專業,他們不僅僅是在語言上進行了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們理解了論文的主題和核心內容。
透過修改建議,我能判斷出這個編輯即使不是我的同行,至少擁有相關領域的經驗,因為在語言潤色的同時,還給出了一些實驗設計,邏輯表達方面的建議。其中的一些建議我也進行了採納,最後文章順利發表。

4. 對Medediting服務的整體感受?

首先,Medediting的對接客服非常耐心,對於我在潤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都能細緻解答。尤其是在文章修回之後,有一些我不太理解的修改部分,我會聯絡編輯進一步確認。由於Medediting的編輯團隊在美國,有時差問題,但客服總是耐心協調,確保我的問題得到回應。
其次,Medediting還提供了一些額外的增值服務。比如,在文章潤色之前,他們會幫忙進行查重,並根據重複率給出合理的修改建議。如果需要,他們還提供降重服務,儘管這需要額外收費,但我認為是值得的。
透過他們的服務,我的論文不僅語言質量有了顯著提高,重複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沒有出現過因語言或重複率問題而遭遇雜誌社退稿的情況。
對於又管臨床又要做科研醫生來說,能夠找到一個既專業又高效的服務團隊,在文章投稿前把控好語言至關重要,能節省不少時間。
個人總體認為Medediting是值得信任及推薦的。
編輯:David,微訊號:medediting,加好友請註明理由。
美國Healsan Consulting(恆祥諮詢),專長於Healsan醫學大資料分析(Healsan™)、及基於大資料的Hanson臨床科研培訓(HansonCR™)和醫學編輯服務(MedEditing™)。主要為醫生科學家、生物製藥公司和醫院科研處等提供分析和報告,成為諸多機構的“臨床科研外掛”。
關注👆,讓科研和SCI論文成為臨床工作的副產品。
掃碼👇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