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的第51周對地球友好的播報。
01.巴黎聖母院重建,小鳥也有大功勞
12月7號,時隔5年修復的巴黎聖母院開放了。你可能想不到,這和小鳥有什麼關係。
這一切要從小小的橡子說起,每年秋天,一隻歐亞松鴉(Garrulus glandarius,拉丁名翻譯為“喋喋不休的橡子採集者”)大概會在地下藏5000個橡子,為冬天做準備——其中50%橡子都沒有被吃掉。
這些沒有被吃掉的橡子會發芽長成橡樹苗。

認識一下我們的幕後大功臣👆
2019年,當法國政府決定重建巴黎聖母院時,就決定使用傳統的木材建築而不是現代技術,作為原始建築的相同複製品。





儘管有人抗議為修復專案砍伐2000棵有百年曆史的法國橡樹,但國際橡樹協會經過計算稱,這樣做的碳成本將比使用鋼和混凝土要少得多。
而且法國的Quercus et Garrulus協會(拉丁語為“橡樹和鴉”)也透露,大多數巴黎聖母院橡樹不是人工種植的,而是由歐亞松鴉種植的。他們估計,每年在法國各地有20億棵這樣的橡樹。
在法國的研究中,有59%的新橡樹是松鴉種植的,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歐洲其他地區。甚至在英格蘭低地的新林地中,超過一半的樹木是松鴉而非土地所有者、慈善機構或機器種植的。
02.可以在水裡種出來的傢俱
瑞士設計學校ÉCAL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稱為Under Pressure Solutions(UPS)的系列傢俱,由薄而壓縮的纖維素海綿片組成,可以放入扁平的包裹中——有些甚至小到可以透過信箱投遞,從而提高運輸效率。
到達目的地後,這些“家庭種植”產品需要在浴缸或淋浴中浸泡,這會使它們在幾秒鐘內膨脹到原始大小的10倍左右。海綿被擰乾後會留在空氣中自然乾燥並硬化,從而形成堅固的、自支撐的傢俱。
研究人員介紹,這種傢俱不僅可以承受人的重量,在耐久性方面甚至優於傳統的塑膠泡沫。這種海綿是由木材邊角料製成,其強度來源於纖維素纖維——這與樹木用來加固樹幹和枝條的原理相同。


“纖維素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就像樹一樣,它可以同時具有柔韌性和強度,”ÉCAL研究人員兼工業設計師克里斯托夫·古貝朗(Christophe Guberan)說。
只需輕輕噴一點水,這些傢俱部件就會再次變得柔軟,從而可以重新塑形或修復,例如撫平任何凹痕。當這些傢俱達到使用壽命時,它們可以被回收利用,或者直接在後院堆肥處理,幾個月內即可在土壤中分解。
03.南極洲再也沒有狗了
是的,南極洲現在沒有狗。
這一變化源於一個國際協議——《南極條約》,它禁止在南極地區帶入非本地的動物和植物,目標之一是防止外來物種對南極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在20世紀初,狗曾在南極被用作雪橇犬,幫助探險隊進行運輸和探索。

1911年10月19日,52條格陵蘭雪橇犬載著挪威探險隊的羅阿爾·阿蒙森(Roald Amundsen)五人小分隊開啟了前往南極點的征程,並在三個月後成為第一批到達南極點的人類。
但最後只有11只雪橇犬一同返回,剩下的不是死於意外和疾病,就是因為消耗過多食物和資源被阿蒙森下令槍殺。
1957年日本第一次南極地域觀測隊抵達南極時帶去了22只雪橇犬(主要是薩哈林犬)用於運輸和探險。但在科考船“宗谷號”被海冰圍困後,日本隊員不得不乘坐直升機撤離,把23條雪橇犬拋棄在了剛剛建立的“昭和”站。

當時隔一年他們再回到科考站的時候,發現竟然兩隻雪橇犬——太郎和二郎還活著。這在後來成為由高倉健主演的《南極物語》的故事原型。
20世紀後期,隨著飛機直升機、雪地車等科技的進步,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狗可能帶來南極原本沒有的細菌,並且它們作為當地原本沒有的物種,會干擾南極本地的動物和生態。
因此,自1994年以來,南極地區禁止了狗的存在,只有極少數例外,比如用於科學研究的專門情況。
04.我們頭頂的雲,正在悄悄消失
來自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的一個研究團隊為異常突然的全球氣溫上升找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解釋:雲層正在消失,讓地球變得不那麼能夠反射太陽光。

2023年創下了“低行星反照率”的新紀錄。
“行星反照率”是科學術語,指的是反射回太空的太陽光百分比。自1970年代以來,地球的反照率一直在下降,部分原因是北極雪和海冰的減少。而更重要的是,反照率在極地地區之外也在下降。極地地區地表反照率的下降只佔最近行星反照率下降的大約15%。
AWI研究團隊還發現了,北半球中緯度和熱帶地區低空雲層的減少。其中,在大西洋上空,低空雲層的減少尤為明顯。這也是大西洋成為2023年創下最不尋常溫度記錄的地區之一的原因。在這裡,某些雲正在消失。
導致這些雲層消失的原因除了大氣中人為氣溶膠的濃度較低,還包括全球變暖本身。
05.自1970年以來,
鯊魚和鰩魚數量減少了一半
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真實狀況很難評估,並且很少有全球性的指標來追蹤過度捕撈這一主要威脅。
近日,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於Science《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計算了鯊魚和鰩魚50年的滅絕風險和生態功能紅色名錄指數。
結果發現,自1970年以來,過度捕撈使它們的數量減少了一半,紅色名錄指數惡化了19%。

種群數量的下降最初始於河流、河口和近海沿岸水域。從那裡開始,它們擴散到整個海洋,深入深海。
“除了故意捕撈和意外捕獲,棲息地退化、氣候變化和汙染也加劇了鯊魚的威脅,”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該研究的合著者科林·辛普芬多弗(Colin Simpfendorfer)教授說。
“結果是,超過三分之一的軟骨魚類(包括鯊魚、鰩魚和銀鮫等物種)現在面臨滅絕的威脅。”
06.對於鯨目動物,
塑膠袋聽起來和魷魚一樣美味
透過自身的聲納,把聲波反射到潛在獵物身上,是鯨類在黑暗中尋找食物的方式。
一項發表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海洋汙染公報》上的新研究表明,由於形狀、大小、風化程度和化學成分的複雜組合,漂浮在海洋上的塑膠袋垃圾的“回聲”,對於鯨類來說,聽起來和魷魚的“回聲”非常相似。
在該研究中,杜克大學海洋哺乳動物學博士生格雷格·梅里爾(Greg Merrill)和他的同事收集了九種包括塑膠袋、氣球,以及擱淺鯨類腸胃中發現的其他常見塑膠垃圾,並將它們綁在船下的裝置上,使用捕獵齒鯨時使用的聲波頻率擊打。
結果發現,所有測試的塑膠物品的回聲都與魷魚的回聲一樣強,甚至更強。其中,與魷魚回聲重疊最多的塑膠是鯨類胃中常見的袋子和薄膜塑膠。
在塑膠出現之前,鯨類在深海遇到的任何能發出足夠強回聲的東西,都可能是生物,而且很可能是可食用的。
07.冰山在唱歌
從表面上看,南極洲的冰架是廣闊的白色沙漠,但在水下,另一個故事展開——冰山在唱歌。
當以人類耳朵可聽的頻率播放時,這很容易誤認為是鯨魚的歌聲——它其實是由冰山在海底相互摩擦時產生的,所產生的“歌聲”可以在數千英里之外的印度洋水域被探測到。
“冰山板塊就像一個調音叉,”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中心的教授亞歷山大·加夫裡洛夫說。“歌聲的頻率取決於冰山的尺寸。”
現在,在地球的兩端,科學家們正在收聽冰山的音樂,希望獲得關於冰山的誕生和死亡,以及氣候變化如何改變這些過程的新見解。
冰山產生的噪音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起伏不定。潮汐每天產生運動,導致鄰近的冰山相互摩擦或磨擦海底,它們產生的噪音頻率隨著磨擦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也有季節性訊號——南大洋冰山產生的噪音量隨著南極洲從夏季到冬季的變化而上升和下降。
隨著巨大的冰山在更溫暖的溫度中崩塌,巨大的冰塊墜入海洋,產生了一系列深沉的隆隆聲和“bloops”(一種海洋中的巨大聲音),這些聲音在海洋中傳播開來。
然而,更長時間尺度上的變化則更加複雜。
例如,一項在南大西洋的研究發現,隨著2004年到2012年間冰山總體積的減少,融化冰山產生的低頻噪音水平也減少了。然而,其他人則難以在長期聲學記錄中看到趨勢。
⚪️
參考資料:
https://www.euronews.com/green/2024/12/09/with-all-eyes-on-the-paris-notre-dame-reopening-the-cathedrals-saviour-is-revealed-as-the-
https://www.dezeen.com/2024/04/24/ecal-sponge-furniture-ups-milan-design-week/
https://i.jandan.net/p/118617#/
https://www.euronews.com/green/2024/12/09/clear-skies-over-the-atlantic-is-climate-change-to-blame-for-the-alarming-absence-of-cloud
https://www.euronews.com/green/2024/12/06/shark-and-ray-populations-have-halved-since-1970-and-overfishing-is-to-blame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fr/animaux/pour-les-cetaces-les-sacs-plastique-ont-le-meme-son-que-leur-diner-cachalot-baleines-odontocetes-pollution-plastique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41206-how-the-sounds-of-icebergs-reverberate-around-the-world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art-news/eating-seaweed-could-make-cows-less-gassy-slashing-methane-emissions-from-grazing-by-nearly-40-percent-180985575/
https://www.instagram.com/p/DDKO14lJ-oX/?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785l1nrpd1o
📧
更多可持續相關資訊
或市場合作,請聯絡我們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