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IP地址:分類規劃到子網劃分,網路基礎一次搞定
文章目錄
-
• 一、IP地址的格式 -
• 二、IP地址的分類 -
• -
• 2.1 IP地址的組成部分 -
• 2.2 IP地址分類 -
• -
• 常用A、B、C三類IP地址的組成 -
• 私有IP地址 -
• 2.3 子網掩碼 -
• -
• A、B、C三類地址的預設子網掩碼 -
• 三、二進位制與十進位制 -
• -
• 3.1 二進位制 -
• 3.2 十進位制 -
• 四、IP地址的規劃 -
• -
• 4.1 子網劃分的原因 -
• 4.2 根據IP地址分類劃分子網 -
• 4.3 子網劃分的原理 -
• -
• 子網劃分理解 -
• C類地址劃分 -
• 4.4 判斷IP地址的可用性 -
• -
• 例:子網地址與廣播地址計算 -
• 4.5 子網劃分的軟硬規則 -
• -
• 軟規則 -
• 硬規則 -
• 4.6 IP地址規劃的原則 -
• -
• 規劃原則 -
• IP地址規劃注意事項 -
• 4.7 拓展: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 -
• -
• 介紹 -
• VLSM的優點 -
• VLSM的實現步驟 -
• 示例 -
• 步驟1:確定子網需求 -
• 步驟2:計算子網掩碼 -
• 步驟3:劃分子網 -
• 步驟4:分配IP地址 -
• VLSM與FLSM對比 -
• 總結
一、IP地址的格式
IP地址是一種網路編碼,用來唯一標識網路中的裝置,以確保主機間正常通訊。IP地址由32位二進位制(32-bit)組成。
特點
-
• 唯一性:每個IP地址在同一時間內唯一標識一個裝置。 -
• 結構: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網路部分和主機部分。
二、IP地址的分類
2.1 IP地址的組成部分
IP地址由四段數字組成,每段取值範圍為0-255。具體兩大部分組成:
-
• 網路部分(Network):用於識別子網或網路。 -
• 主機部分(Host):用於識別網路中的具體裝置。
2.2 IP地址分類

常用A、B、C三類IP地址的組成
A、B、C類IP地址的網路部分和主機部分佔位不同。
|
|
|
|
|
|
|
|
|
|
|
|
|
|
|
|
私有IP地址
私有IP地址是專門為企業內部網路設計的,不能在網際網路中使用。私有地址包括以下三組:
-
• A類:10.0.0.0 ~ 10.255.255.255 -
• B類:172.16.0.0 ~ 172.31.255.255 -
• C類:192.168.0.0 ~ 192.168.255.255
2.3 子網掩碼
子網掩碼用於確定IP地址的網路地址。子網掩碼由32個二進位制位組成。
-
• 網路部分:用1表示 -
• 主機部分:用0表示
透過IP地址和子網掩碼進行邏輯“與”運算,可以得到網路地址。
-
• 與運算規則: -
• 0和任何數相與都等於0 -
• 1和任何數相與都等於任何數本身
A、B、C三類地址的預設子網掩碼
-
• A類:255.0.0.0 -
• B類:255.255.0.0 -
• C類:255.255.255.0
三、二進位制與十進位制
3.1 二進位制
-
• 特點: -
• 基數為2 -
• 數值部分用0和1表示 -
• 逢二進一 -
• 二進位制轉換為十進位制的方法: -
• 上標法:將二進位制數每一位乘以對應的2的冪次,然後相加。(上標法,加一加)
3.2 十進位制
-
• 特點: -
• 基數為10 -
• 數值部分用0、1、2、3、4、5、6、7、8、9表示 -
• 逢十進一 -
• 十進位制轉換為二進位制的方法: -
• 餘數法:不斷除以2,記錄餘數,然後將餘數逆序排列。(餘數法,順一把)
四、IP地址的規劃
4.1 子網劃分的原因
-
• 滿足不同網路對IP地址的需求 -
• 實現網路的層次性 -
• 節省IP地址
4.2 根據IP地址分類劃分子網
-
• 有類地址:有類地址是一種傳統的IP地址分配方法,將IP地址劃分為五類:A類、B類、C類、D類和E類。每一類有固定的網路和主機部分比例,且子網掩碼也有預設值。 例如A類地址掩碼8位、B類地址掩碼16位、C類地址掩碼24位。 -
• 無類地址:也稱為無類別域間路由(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是一種靈活的IP地址分配和路由方法,不受有類地址的固定子網掩碼限制。無類地址允許根據實際需求劃分子網,從而更有效地利用IP地址。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需求對IP地址進行子網劃分,使劃分後的IP地址不再具備有類地址的特徵。
4.3 子網劃分的原理
子網劃分理解
如:將192.168.1.0/24劃分成4個小網段
-
• 步驟:將主機位劃分到網路位,增加子網位。
C類地址劃分
-
• IP地址經過一次子網劃分後,被分為三個部分:網路位、子網位和主機位。 -
• 子網數:2^n,其中n為子網部分位數。 -
• 有效主機數:2^N-2,其中N為主機部分位數。
4.4 判斷IP地址的可用性
例:子網地址與廣播地址計算
目標:計算159.64.25.100/25的子網地址和廣播地址,並寫出二進位制的子網掩碼和二進位制的IP地址。
步驟:
-
1. 寫出IP地址的二進位制形式: -
• 159.64.25.100 = 10011111.01000000.00011001.01100100 -
2. 寫出子網掩碼的二進位制形式: -
• /25表示子網掩碼有25位1,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
• 子網掩碼:255.255.255.128 -
3. 計算子網地址: -
• 將IP地址和子網掩碼按位進行“與”運算: -
• 10011111.01000000.00011001.01100100 -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
• 結果:10011111.01000000.00011001.00000000 -
• 子網地址:159.64.25.0 -
4. 計算廣播地址: -
• 子網地址的主機部分全為1: -
• 10011111.01000000.00011001.01111111 -
• 廣播地址:159.64.25.127
結果:
-
• 子網地址:159.64.25.0 -
• 廣播地址:159.64.25.127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4.5 子網劃分的軟硬規則
軟規則
輔助性規則,目的是方便網路管理員的統一管理。
-
• 例:給某大廈的10層分配地址192.168.10.0/24,12層分配192.168.12.0/24。
硬規則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劃分方法。
-
• 例:檢視網路設計,包括每個部門擁有的主機數,確定需要的子網數,每個子網需要的IP地址數和使用的掩碼。
4.6 IP地址規劃的原則
規劃原則
-
• 唯一性:每個IP地址唯一標識一個裝置。 -
• 可擴充套件性:規劃時考慮到未來擴充套件的需求。 -
• 連續性:地址分配應儘量連續,避免碎片化。 -
• 實意性:IP地址的分配應有實際意義,便於管理。
IP地址規劃注意事項
-
• 互聯地址:用於路由器間的互聯。 -
• Loopback地址:用於裝置的自環測試。 -
• 閘道器地址:網路的出入口地址。
4.7 拓展: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
介紹
可變長子網掩碼(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VLSM)是一種靈活的子網劃分方法,它允許根據具體需求對一個網路進行多次、不同長度的子網劃分。與傳統的固定長子網掩碼(FLSM)不同,VLSM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和網路的靈活性,適用於複雜的網路結構。
VLSM的優點
-
1. 提高地址利用率:透過精確地劃分子網,減少了IP地址的浪費。 -
2. 靈活性更高:可以根據不同子網的需求分配不同長度的子網掩碼,適應多種網路規模。 -
3. 更有效的路由管理:減少路由表的條目數量,提高路由效率。
VLSM的實現步驟
-
1. 確定子網需求:分析網路需求,確定每個子網所需的主機數量。 -
2. 計算子網掩碼:根據每個子網的主機數量計算所需的子網掩碼。 -
3. 劃分子網:從網路地址開始,按需分配子網掩碼,將網路劃分為不同的子網。 -
4. 分配IP地址:將子網劃分後生成的IP地址塊分配給各個子網。
示例
假設一個公司有一個網路192.168.1.0/24,需要劃分成四個子網,分別滿足以下需求:
-
• 子網1:需要50個主機 -
• 子網2:需要20個主機 -
• 子網3:需要10個主機 -
• 子網4:需要5個主機
步驟1:確定子網需求
-
1. 子網1:50個主機需要6位主機位(2^6 = 64,減去網路地址和廣播地址,實際可用62個)。 -
2. 子網2:20個主機需要5位主機位(2^5 = 32,減去網路地址和廣播地址,實際可用30個)。 -
3. 子網3:10個主機需要4位主機位(2^4 = 16,減去網路地址和廣播地址,實際可用14個)。 -
4. 子網4:5個主機需要3位主機位(2^3 = 8,減去網路地址和廣播地址,實際可用6個)。
步驟2:計算子網掩碼
-
1. 子網1:/26(255.255.255.192) -
2. 子網2:/27(255.255.255.224) -
3. 子網3:/28(255.255.255.240) -
4. 子網4:/29(255.255.255.248)
步驟3:劃分子網
-
1. 子網1:192.168.1.0/26 -
• 地址範圍:192.168.1.0 – 192.168.1.63 -
2. 子網2:192.168.1.64/27 -
• 地址範圍:192.168.1.64 – 192.168.1.95 -
3. 子網3:192.168.1.96/28 -
• 地址範圍:192.168.1.96 – 192.168.1.111 -
4. 子網4:192.168.1.112/29 -
• 地址範圍:192.168.1.112 – 192.168.1.119
步驟4:分配IP地址
-
• 子網1:分配給需要50個主機的部門 -
• 子網2:分配給需要20個主機的部門 -
• 子網3:分配給需要10個主機的部門 -
• 子網4:分配給需要5個主機的部門
VLSM與FLSM對比
|
|
|
|
|
|
|
|
|
|
|
|
|
|
|
|
|
|
總結
-
• IP地址格式分類:瞭解IP地址的組成和分類。 -
• 私有IP地址、子網掩碼:瞭解私有IP地址和子網掩碼的作用。 -
• 二進位制與十進位制互轉:掌握IP地址的二進位制與十進位制轉換方法。 -
• 子網劃分的原因和原理:理解子網劃分的目的和方法。 -
• 子網劃分硬軟規則:掌握子網劃分的軟硬規則。 -
• IP地址規劃的原則:掌握IP地址規劃的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 -
• 判斷是否為合法的主機地址:透過例項學習如何在應用場景中規劃。
連結: https://blog.csdn.net/qq_44421043/article/details/140743552?spm=1001.2014.3001.550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文末福利





······



以上所有資料獲取請掃碼

100%免費領取
(後臺不再回復,掃碼一鍵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