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患者進行麻醉管理需特別注意以下要點,需綜合多系統保護與特殊處理措施:

一、術前評估與準備
-
1.核心體溫控制:麻醉前需將患者核心體溫降至38.5℃以下但避免低於37℃,可採用冰袋冷敷大血管處(頸、腋窩、腹股溝)聯合冰鹽水靜脈輸注。 -
2.迴圈狀態最佳化:建立雙靜脈通路(中心靜脈+外周靜脈),優先輸注4℃生理鹽水糾正脫水,監測尿量>0.5ml/kg/h預防急性腎損傷。 -
3.凝血功能篩查:需檢查血栓彈力圖及DIC指標,必要時輸注冷沉澱補充纖維蛋白原。
二、麻醉方式選擇
-
1.優先考慮區域麻醉:對未合併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神經阻滯或椎管內麻醉可減少全身麻醉藥物對體溫調節的干擾。 -
2.全麻藥物調整: -
避免使用增加代謝率的藥物(如氯胺酮)。 -
丙泊酚優於苯二氮䓬類藥物控制抽搐,兼具鎮靜與呼吸抑制風險低的優勢。 -
肌松藥需在意識完全消失後使用,密切監測神經肌肉功能。
三、術中管理重點
-
1.持續降溫措施: -
術中保持冰毯物理降溫。 -
呼吸回路加用溼熱交換器,避免吸入氣體溫度過高。 -
2.多系統監測: -
核心體溫(肛溫/食道溫)每5分鐘監測一次。 -
腦氧飽和度監測預防腦水腫,BIS值維持40-60。 -
連續動脈壓監測+血氣分析(每30分鐘)。
四、術後監護要點
-
1.延遲拔管指徵:若存在持續抽搐、GCS評分<8分或PaO₂/FiO₂<300需保留氣管導管轉入ICU。 -
2.併發症預防: -
亞低溫治療(33-35℃)維持24-48小時預防二次腦損傷。 -
連續性血液淨化治療橫紋肌溶解。
需特別注意:熱射病患者麻醉風險較常規患者顯著增高,建議由經驗豐富的麻醉團隊操作,並提前備好搶救藥品(包括冰鹽水、甘露醇、肌松拮抗劑等)。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