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這波複雜又頻繁變化的關稅政策,竟被不法分子盯上,衍生出一種全新的騙局玩法——“關稅詐騙”。
▶ 關稅詐騙怎麼玩?
網路安全專家指出,這類詐騙通常偽裝成“關稅付款請求”,透過簡訊、郵件或社交媒體訊息發出,聲稱收件人需補繳關稅才能收貨,或者提供“關稅減免”“退稅申請”等釣魚連結,誘導你上鉤。

有時,這些資訊還偽裝成快遞公司、電商平臺或政府機構,借“緊急通知”“付款逾期”等措辭製造焦慮,逼你趕緊付款或提交資料。
網路安全公司 BforeAI 披露,2025年前幾個月,已有近300個與“tariff”(關稅)相關的釣魚網站被註冊,有的傳謠,有的騙錢,可謂“騙術不斷進化”。
▶ 為什麼容易中招?
Fortalice Solutions 公司 CEO Theresa Payton 表示,很多消費者對關稅並不瞭解,加上近期確實有部分快遞或平臺在送貨後收額外費用(如報關費、清關費等),真假難辨。
再加上有些公司確實會把關稅成本轉嫁給使用者,讓詐騙資訊更容易“混進真實”,騙到人。
身份盜竊資源中心(ITRC)主席 James Lee 也指出,騙子最喜歡“蹭政策熱度”,趁大家搞不清楚狀況時發動攻擊。
▶ 三大詐騙“紅燈”要警惕:
1. 突如其來的“緊急付款”通知 如:“立即付款避免扣關”或“包裹已被扣押”等催促性話術,套路滿滿。
2. 可疑網址、假冒發件人 比如發件人是“政府官員”,但郵箱卻不是 .gov 結尾,或者網址拼寫古怪,這類“李鬼網站”要高度警惕。
3. 費用不透明 正常商家在結賬時會明確寫清關稅或手續費,並提供諮詢渠道。如果突然來一筆神秘收費,多半不對勁。
▶ 溫馨提醒:
-
真正來自政府的進口關稅收費,通常會附帶正式的報關表格(如 7501 表);
-
不要點奇怪連結,更不要隨便填銀行卡、登入賬號、社保號等敏感資訊;
-
收到疑似關稅通知時,請透過官網查驗或聯絡正規客服,別被釣魚鉤住。
面對這種“蹭政策、混真假”的詐騙新套路,大家務必要保持警惕。在關稅政策不斷調整的當下,這種“資訊混戰”恐將成為網路犯罪的溫床。
別讓一條簡訊、一封郵件,讓你錢包大出血、個人資訊裸奔!
↓↓ 冷暖器維修 ↓↓↓↓留言評論比新聞精彩,歡迎指點江山!↓↓↓煎餅師傅波特蘭店 回味無窮↓餐館,報稅,超市,皮膚診所,快遞。↓↓↓↓↓↓








(↓美西記事公眾號 商業合作 ↓)
(↑ 別無分號,獨此一家。商機無限,先來先發達! ↑)

這個公眾號太好了,我要關注它!
—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 更多新聞在 malldo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