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又挖了個天坑,這次立下了雄心壯志,要圍剿全球資本!
尤其是要重點收割新能源企業。
昨天寫了一期印度,果不其然,又有很多小夥伴在後臺問,說全世界都知道印度是外資屠宰場,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跑去印度投資?
其實我這麼跟你說吧:
所有資本都知道印度是外資屠宰場;
印度也知道資本知道印度是外資屠宰場;
資本也知道印度知道…….這幾乎就是明牌,太多的案例數不勝數,一查就知道。
但是依然大量的資本湧入印度被收割,你不理解嗎?
那我給你講個剛發生的故事你就懂了,邏輯是一樣的。

最近大量的媒體報道,有一家公司,我們暫且叫它鑫公司,暴雷了,老闆捲款200億跑路出國,所有投資人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我跟你講下這個公司是怎麼騙錢的,其實就和印度一樣,是最拙劣簡單的騙局…….
這家公司宣稱你只要對它投資,日收益率可以達到1%-2%。
你知道這是啥概念嗎?
你往這個公司投100萬,年底你就至少有365萬的收益,加上本金,你的100萬變成了465萬!
牛幣不牛幣!!!!
巴菲特號稱全球投資之神,最近幾年的年度收益率也就是10%左右,而你只要投資了鑫公司,年度收益率是365%-600%,是巴菲特收益的至少35到60倍!
我就這麼說吧,無論是哥倫比亞的毒販,還是美國的軍工複合體,他們的盈利能力在鑫公司面前都是弟弟中的弟弟,看都不夠看,就算特朗普能操控股市每天掙錢,一樣要被他吊打!
於是烏央烏央的人跑過去投資鑫公司。
其實,但凡是讀過小學的,有基本認知能力的,都知道鑫公司是個騙子公司,玩的就是旁氏騙局。
就是用1%的日息不斷的吸引投資人進來,盤子越滾越大,吸納的資金越來越多,前面的客戶要兌現利息,那就用後面進來客戶的本金去償還…….
就是這麼簡單的騙局。
這個鑫公司呢,當然也做了些簡單的包裝,比如說自己是迪拜黃金交易中心的中國分站,比如說自己是某某超級大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
包裝的手段極其拙劣,但凡動動手指一查就知道是假的。
但事實上,他包裝出來的東西根本就沒人在乎,他所有的客戶都不看這個,就奔著1%的日收益率去投資。
因為誰在乎他是真的還是假的啊…….
鑫公司用暴力手段進行極度擴張,招聘了大量的員工,將全國分為四大戰區,設定班長到司令員9個層級,所有的員工就是瘋狂拉人頭進來投資。
員工不僅基本底薪高,而且只要拉人頭進來,員工就能獲得至少10%的獎勵,這個數字嚇人吧,於是員工打了雞血一樣的瘋狂拉人,你想拉100萬投資馬上就能自己得10萬啊,哪裡還能找這麼好的事情。
在這樣的暴力驅動下,一年多的時間拉到了近200萬的投資者,鑫公司跟打氣球一樣的爆炸式發展。
其實這個鑫公司的老闆,原來就是個騙子,2016年就因為搞傳銷被判刑,2020年成立空殼公司被列為失信人…….
在2025年的今天,獲取這些資訊一點都不難,只要在網路上查一查就知道了。
但是依然烏央烏央的人去投資他的鑫公司。
我說白了吧!
所有的客戶心裡和明鏡一樣,都知道這就是個騙局
所有的員工也都知道這就是個騙局!
鑫公司的老闆也知道所有的客戶知道這是個騙局!
所有的客戶也都知道鑫公司的老闆知道所有的客戶知道這是個騙局!
……
說到這裡,我踏瑪的都不知道這究竟算不算騙局。
因為所有人都在明牌,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就差沒有拿著喇叭喊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公司遲早暴雷,鑫公司的老闆就差沒有把騙子兩個字寫在臉上了。
其實就算他把騙子寫在臉上,依然是烏央烏央的人過去投資。
為啥呢。
我原來說過一句話:所有的韭菜,都有想成為鐮刀的雄心壯志。
鑫公司的客戶說我知道這個公司遲早暴雷,但我一定能在暴雷前成功出逃,套現離場,我不可能是韭菜,我多聰明的人啊,我是鐮刀。
鑫公司的員工對客戶說來吧,你快點進來投資,你就能坑到別人了,我們就是擊鼓傳花的騙局,但你肯定不是最後一棒。
鑫公司的老闆對客戶說沒錯,我就是騙子,你來不來,你不來別人就可以賺1%的日收益率,一年賺365%,你眼紅不眼紅?你不來你就沒機會……..
於是所有人都知道鑫公司是個坑,但是所有人都在投資。

於是在6月底,鑫公司的老闆捐款近200億跑路,所有想做鐮刀的韭菜傻眼了。
正所謂你想要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成功跑路後,鑫公司的老闆還不忘記給所有的客戶群發簡訊,嘲諷了他們一把,說你們的智商和你們的財富完全不匹配,我只是拿走了不屬於你的財富,你們應該感謝我。
反正意思就是你們是天選韭菜,我不收割你們別人也會收割你們,你們應該感謝我在幫助你們成長。
所以看懂了嗎?這不和印度是一樣的嗎?
所有的資本都知道印度是個天坑;
印度也知道所有的資本都知道印度是個天坑;
資本也知道印度知道所有的資本都知道印度是個天坑;
但是所有人都乖乖的跑進去外資屠宰場了躺平了被收割。
某企業要去印度投資,總經理對老闆說你不能去啊,印度是個坑啊。
老闆說沒事,他們給我介紹了個人叫甘地,是莫迪的小舅子,我給了他10%的乾股讓他做印度CEO,任何事情他都能給我搞定。
總經理說老闆你別犯傻了,哪裡有你想的這麼簡單。
老闆怒了,說你少給我嘰嘰歪歪,我這麼雄才偉略的人還能被騙?14億人的市場啊,我要不去競爭對手去了怎麼辦?
2年後老闆血本無歸連滾帶爬的從印度跑出來了,總經理說你不有甘地那個CEO嗎?
老闆哭著說別說了,我問了所有印度的同行,都被坑得外焦裡嫩,他們都被介紹了莫迪的七大姑八大姨做CEO…….
所以這就是為啥很多企業前仆後繼的跑到印度這個天坑去。
其實資本也不是純鯊幣,印度每天都在坑外資,全世界都看在眼裡。
尤其印度近幾年動輒以查稅為理由對外資企業開出天價罰款訂單,這些案例實在是在太醒目了。
於是在2024年,印度的報應終於來了。

2023年,印度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開廠的金額大約為100億美元左右,2024年這個數字爆降至可憐的3.5億美元,降幅高達96.5%,創造了幾十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因為印度做得是太明顯了,直接就是明晃晃的告訴全世界:
快來快來,帶著美元過來,你一過來我就開始搶劫,一分錢你都別想帶回家。
現在印度一看傻眼了,外資都不過來了,咋辦?
莫迪說沒事,我給他們畫一個新的大餅,他們總會有人過來的,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韭菜。
於是印度一分析,說現在中國的新能源車在迅猛發展,於是又打算把中國的新能源車給騙過來,很快,印度又設計了一條毒計。
在以往,印度對進口電動汽車徵收70%的關稅+30%左右的附加服務費,這麼一搞,10萬成本的車到了印度至少變成了20萬,全球的電動汽車就很難賣到印度去。
結果現在印度政策變了,說你只要答應我的條件,以後電動車出口到印度來我只收你15%的關稅。
14億人的大市場啊,你們快過來把,你不來別人就來了,吃米田共都趕不上熱乎的!
聽著是很好,那是什麼條件呢?
就比如A企業,需要向印度投資415億盧比,也就是摺合5億美元開設汽車工廠,那麼A企業就達成了條件。
以後每年就可以用15%的低關稅向印度出口8000輛新能源車。
我一看這個政策,心說莫迪老仙的心可真毒啊,畫餅都不捨得畫大點。
一輛新能源車的利潤我就算是3000美元吧,一年向印度出口8000輛,那就能賺2400萬美元;
5年就能賺1.2億美元,但是代價是啥呢?
就是要向印度投資5億美元全部打水漂,正所謂你要印度的利潤,印度要你的本金。
只要5億美元過去開廠,根據印度一貫的做法,那麼結果一定是:
印度要求必須要使用本土供應鏈,沒有本土供應鏈就逼迫你建本土供應鏈,莫迪說我要每顆螺絲釘都是印度的;
印度要求派駐印度籍的CEO、CFO、COO、UFO………以後怎麼搞都聽印度的;
每年無窮無盡的查稅查死你,但是你能賺一分錢走那都算印度人沒本事;
你但凡想匯走一美元,工商稅務一起上把你往死里弄;
印度工人動不動就鬧事,說你的食堂裡面提供的咖哩味道不對,印度警察動不動就過來找事,你得不停的給好處;
印度本地企業低價強制收購股份,慢慢的用500美元把5億美元的工廠變成印度的…….而且這5億美元還和你結算的是盧比。
好了,接下來一個重要問題,總是有人問我,國家為啥不攔著?
你怎麼知道沒攔呢?
先給你舉個例子,你知道緬北詐騙集團吧,全國都知道,這幾年所有的媒體都在宣傳,密集的資訊轟炸,去東南亞的航班或者關口都有工作人員一個個的問,當面提示去緬甸有風險,把危險程度細緻的說出來。
那又怎麼樣,還不是一堆人過去。
你當真以為哪些人是被騙過去的,他們難道不知道所謂到緬北一天賺2萬塊是騙人的?
那你說國家怎麼辦?把人捆起來不讓他們走?限制他們的自由?
你信不信國家就算把緬甸關口關閉了,他們繞道新加坡和日本都要跑過去。
那國家只能長嘆一聲:我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好言勸不住該死的鬼。
也就是中國宅心仁厚最後把緬北一鍋端了,你看美國人每年被印度騙走1100億美元,特朗普根本懶得管,特朗普說你們這些鯊幣,你們都是活該。
好,回到印度問題。
你說國家沒提醒?你就別說這幾年光自媒體在不停的提醒了,同樣是資訊爆炸密集轟炸,我們就說官方。
外交部多次強調印度營商環境存在歧視性執法和系統性政策波動,要求企業需謹慎評估法律與政治風險。
國資委透過境外投資指引將印度列為中高風險區域,明確告知各種風險。
國家發改委在會議上指出,印度部分行業將外資准入許可與稅務稽查掛鉤,形成系統性合規陷阱……
你去查就會發現這樣的報告非常多,就差沒懟臉上了。
這就和緬北一樣,國家總不能把企業外匯儲備凍結了吧,你信不信就算把對印度的投資渠道凍結了,很多企業繞道到中東或歐洲就能把錢送印度去。
為啥,老闆說14億的大市場啊,我不去別人去了怎麼辦?
這就好比警察對大媽說你別打錢,那個賬號一看就是騙子的。
大媽張牙舞爪恨不得手撕了警察,說你別耽誤我掙錢。
等錢打過去了大媽傻眼了,找到警察又哭又鬧,說你怎麼不攔著我?
有人說國家為啥不把騙子賬號查封了,國家都快哭了,說我查封的還不夠多?最多幾天能甄別出來,可你還嫌我慢?一天多出來上千萬賬號,我怎麼能當天知道誰是合法的誰是非法的,你給我配一億人我勉強能把這個活幹好。
所以,儘管2024年印度吸納外資的規模大幅度下降,但莫迪一點都不慌,因為在印度的歷史上,這事情出了好幾次了,過幾年一堆人就好了傷疤忘了痛,又要跑過去了。
所以沒辦法,因為所有的韭菜都有成為鐮刀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