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時我將GPA當作生命,大二後我決定“不要命了”

留學生最開始的gpa,一方面看努力,另一方面看玄學。曾幾何時,幾乎所有剛剛踏入校門的留學生都有一個GPA4.0的夢想,而其中很多人的心願竟然也在大一得到了實現。可隨著在學校時間越來越長,大一的GPA目標4.0,大二爭取全A,大三保3.5,大四衝畢業,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呢!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兒來自TD創作計劃的同學面臨GPA跳水後,學會逐漸平靜對待GPA的故事。
我自己是個曾經困於GPA而時常感受到痛苦的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生,下面,我想分享一些自己與GPA跳水相處的故事。
選錯專業痛苦四年
大一即將結束時,我的成績迎來了跳水。儘管最後選擇了Pass/No Pass而保住了GPA,可眼前的兩個C讓我觸目驚心。造成我這種情況的第一大凶手就是在定專業前和定專業後課業難度的不同。而如果越學習越吃力,很有可能是選錯專業了
其實大一的課業難度,的確讓不少人低估了自己專業…其這中以數學區最為嚴重。一上來講講導數,甚至線性代數課最初完全都是在教學生們解方程!嘗試者幾乎全都抱得一個A回家,面對著父母滿意的笑臉,一家人其樂融融,不知道有多少undecided專業的學生都因此而大膽地投入了這個巨坑。剩下的什麼統計區、經濟區也都是重災區,一上來講的東西非常友善,結果到了專業課才開始蹂躪大家的生活。
唯獨CS專業的學生不會掉入這個陷阱。不少學校都有過這樣的傳說,幾節CS入門課被教授故意設計非常得讓學生很難受,這樣就避免了很多人定好專業後悔的現象。你上了入門課,感受到了debug時的喜悅,享受著創造程式碼的過程,那麼恭喜你,繼續大膽去學吧;一上來就很痛苦,寫完了作業電腦一關連忙逃離,出現了問題一拳打爆電腦,那麼也恭喜你,成功被勸退,免去了不少痛苦
我在錄取時也是CS專業的一員,感謝CS入門課勸退了我,讓我避免了未來4年無窮無盡的痛苦。當你發現自己或許不適合現在的專業,比如毫不感興趣時,離開並不丟臉。
對於GPA,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而隨著上大學心態的變化,或許自己不會再那麼重視GPA了。我決定給自己的GPA放放水,就發生在了一次崩潰的夜晚。
從前的我也是非常在乎GPA的。所有的作業都不遺餘力地完成,提交前總是心驚膽戰,怕提交錯了文件,怕格式不對,更怕出現了低階錯誤影響到自己的成績。
那是final week的一個夜晚。再過三天所有課的期末考試都要開始,我也開始了緊張的複習。這時候,心中喜歡了很久的人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麼,主動邀約我第二天開車去郊遊。我的心中充滿了驚喜,但更多的卻是焦慮。
final week的複習可以往後拖一拖,因為open notes且不限時的緣故,提交前總能叫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可統計課一筆沒動的作業就擺在那裡,讓我的心情不安起來。由於final不難,每一次作業都整整佔了7分之多。面對15小時之後的due,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反覆的掙扎讓我又浪費掉了寶貴的半小時時間。崩潰之餘我仔細翻閱了syllabus試圖找到drop lowest的痕跡,這時老師的一句話吸引了我的注意:
When I tell you that you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important, I’m encouraging you to choose to invest your time into activities like exercise, sleep, and relaxation that will boost you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ometimes this means choosing not to complete your homework to 100%.
The natural consequence of this is a homework grade that is less than 100%.
這段話告訴我們,有時候兒要更多地參與生活,參與一些活動,儘管你或許要因此放棄作業中的一部分。
的確啊,我的大學經歷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生活啊。這樣的念頭就想一根火柴掉入了木柴中,讓我的心情越來越激動,並做出了決定:“放棄這次作業。”
我設了個鬧鈴,給自己三個小時的時間,能寫多少算多少。到了時間後果斷提交作業睡覺,為第二天的自駕遊作準備。而我也堅決執行了計劃。面對著交上去的作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坦然。儘管我知道我會因此失去不少成績,但此時和喜歡的人郊遊,的確對於我而言是個更重要的事情。就像老師說的:you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important。
回首自己一年多的學習經歷,從把GPA看作生命的全部,到放下4.0GPA,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
如何避免GPA跳水?
面對GPA的起伏,我感覺其實是有方法可以儘量避免的。
專業沒有完全定死前,反覆斟酌自己的決定
比如在最開始我提到的,定專業前的課程較為基礎,容易讓大家低估這個專業的難度。其實這件事情並不難去解決。每個專業都會有自己的課程表,把課程表裡的每一節課都拿出來去問問百度,看看搜尋出來的資料。如果彈出來的結果讓你覺得還挺有趣,那麼很幸運,你或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專業。而如果你看到那些東西就感覺到頭疼(比如曾經cs專業的我看到資料結構就煩),那麼就應該去b站的YouTube啊找到網課體驗體驗,剩下的就交由自己的感覺了。
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定專業前那些課,很多都是為不同專業準備的。比如經濟也要學很多數學課,但是體驗而言,經濟需要的數學水平比數學課上拿A需要的相比,是沒有那麼高的。拿A代表你即使去數學專業,也是A的水平。所以如果你打算學經濟專業,數學入門課讓你感覺到勸退,但是宏觀微觀入門都OK,那麼也不要急著退出哦。
積極調整心態
而對於心態上的變化,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首先,GPA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呢?比如有些同學處於非常內卷的專業中,舉個例子CS,如果搞不好GPA,未來或許很難申請到滿意的研究生。
而下面,我們不妨想一想,究竟多好的GPA可以讓自己滿意呢?比如自己非常期待在自己學校讀研,而學校恰好提供了保研/5年完成本碩的機會,那麼這個專案的GPA要求只要達到了,不就可以了嗎?
換句話說,對自己學習有目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味只在乎好成績,而不知道好成績要用來做什麼,那麼大學生活真的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如果把GPA當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那麼留學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當放下GPA,不等於放棄GPA
在決定放下GPA後,我的心態出現了幾天非常危險的震動。比如看到其它課作業沒寫完時,第一反應是GPA不重要,well being最重要,算了不寫了…
不過當自己算了一下兒,如果這學期所有課都拿B,那麼GPA直接沒眼看後,還是乖乖繼續寫作業了。
後面的學期,身心輕鬆的我反而找到了學習的節奏。比如我發現,之所以每一次作業都讓我非常緊張,是因為嚴重的拖延症。由於課程的內容是我不擅長的程式設計(儘管我是應用數學專業),每次我都喜歡騙自己“複習好了再去寫”,其實複習沒看幾眼,反而是刷了幾天知乎,然後在due前開始努力。
而當自己沒有那麼在意成績的得失,我開始“趕作業”。hw發下來,立馬兒開始做,做完了之後直接提交,後面的日子竟然異常輕鬆。很多人說壓力是動力,但其實對於我而言,壓力只會降低我的效率,讓自己畏首畏尾。
另外,有一些小竅門的確可以提升自己的成績,並且降低自己的壓力。比方說多去找老師的oh刷刷好感度,這樣paper有可能老師會給一些努力分(這樣真的非常多!)。
放下GPA,是為了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 TestDaily是由北美留學領域的教學和申請專家創立的線上教育團隊,專注於為北美留學生的備考和申請提供優質的資訊和服務,至今已經服務超過20萬人次。
團隊本著專業、務實、可靠的工作品質,設計了一系列質優價廉的留學語培和申請產品,受到廣泛認可。產品和服務詳情,請檢視公眾號選單「TD好課」瞭解。
戳戳「在看」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