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洛杉磯突發山火。
想必大家都刷到了各種影片。
烈火遍山,硝煙瀰漫,豪宅成了廢墟,草木似在嗚咽。
1月7日爆發至今,仍未完全撲滅。
造成至少24人死亡,多人失蹤,無數房屋被毀,數萬人流離失所。

好萊塢也受重創。
《輻射》《實習醫生格蕾》《絕望寫手》等多部備受期待的劇集相繼停拍。
頒獎季被迫停擺,奧斯卡推遲公佈提名。

網友們也議論紛紛。
有表達關切的,也有幸災樂禍的;
有人震驚於火勢為何數日不絕,更有人藉此對美國政府大加嘲諷。



自然,也少不了趁虛而入的謠言。
最出圈的,莫過於好萊塢招牌被燒燬那張。

不過,魚叔總覺得,紛繁複雜的輿論場中,很多更值得被討論的問題反而被淹沒了。
今天就特來聊一聊,這場開年大火。

洛杉磯山火的新聞,讓我聯想到不少災難電影。
電影《勇往直前》中,廣闊無邊的森林,火勢迅疾蔓延。
很快,滾滾濃煙遮天蔽日。
從空中俯瞰,火勢如洶湧的浪潮一般,吞噬房屋,引燃山坡。

消防隊員盡了全力,卻是無力迴天。

《活火熔城》中,高大而漂亮的房屋,在火舌的舔舐下搖搖欲墜。
街道上瀰漫著刺鼻的濃煙。
慌亂的人群四處奔逃,尋求避所。

混亂之中,「零元購」趁虛而入。
一些人偷偷進入無人的豪宅,掃蕩值錢的財物。

其實,洛杉磯發生火災很常見。
因為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影響,這裡幾乎每年都發生山火。
很多災難片中的森林火災,也都發生在加州地區。



只是這次洛杉磯山火,慘烈程度遠超想象。
極大可能是加州有史以來最為嚴重、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山火。
起初是1月7日上午,加州南部地區突發山火。
之後又有幾處相繼起火。

隨後,因季節性大風的助燃,以及極度乾旱、高溫的氣象因素影響,火勢沿山坡、植被帶步步攀升,燃燒範圍急劇擴大。
迅速升級為超級山火,延續一週多仍未撲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慘重損失。

而作為全球影視產業的核心地帶,好萊塢也隨之震盪。
一來,拍攝工作大面積中斷,創作程序受阻。
十餘名熱門劇集的拍攝被迫暫停,包括《實習醫生格蕾》《海軍罪案調查處》等。
一些電影製片廠和外景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劇組不得不面臨重新選址的困境,製作成本與週期壓力也驟增。

二來,頒獎季推遲,很多活動停擺。
原定於1月舉行的多個重要頒獎禮,如評論家選擇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等,被迫延期。
羅比·威廉姆斯主演的電影《更好的人》等兩部電影的首映式取消。

此外,最受關注的是,明星名流們的住宅受災。
大火燒燬了梅爾·吉布斯、本·阿弗萊克、安東尼·霍普金斯等多位好萊塢明星的住宅。
主演了《當哈利遇到莎莉》的演員比利·克里斯托,為失去生活了45年的家感到深深痛心。
美國名媛帕里斯·希爾頓,在直播中目睹自己的豪宅化為廢墟。

好萊塢演員詹姆斯·伍茲,接受採訪時痛哭流涕說:
「前一天你還在泳池裡游泳,第二天什麼都沒了。」

山火逼近時, 59歲演員塞巴斯蒂安·哈里森,記錄下自己差點被迫跳海逃生的影片。

還有前童星,慘死母親眼前。

有傳聞稱,在洛杉磯置產的不少中國明星也受影響。

超12000棟建築被燒燬,經濟損失預計達1350億至1500億美元;
超150萬戶居民斷電,下水道、電力和交通系統受重創;
18萬居民被強制疏散,700餘人住臨時避難所。


無情的災難,讓人揪心。
但讓人意外的是,網上除了同情和關切的聲音,還充斥著諸多異樣心態。
很多網友抱著隔岸觀火的吃瓜看熱鬧心態。
表示那裡都是富人區,普通人看看熱鬧得了,輪不上操心。


更有甚者幸災樂禍,形容這場山火是「發達國家的風景線」。



還有一些人吐槽美國消防系統辦事不力。
貌似理性、清晰,其實不過是偏見的產物。
比如,很多人對比重慶大火的撲救速度,來拉高踩低。
但實際上,重慶和加州的地理環境、植被特性、地形複雜度、空氣溼潤度都差異很大。
不能簡單地透過比較撲救速度,來批評加州消防員的無作為。


更有不少AI生成的虛假圖片和影片,誇大火勢。
渲染洛杉磯已經成了灰燼的假象。

洛杉磯山火似乎已成為一種隱秘的情緒投射物件。
背後是大眾複雜的社會情緒和深深的社會裂痕。
一方面是對階級差異的不滿,對有錢階層的冷漠和疏離。
面對一場自然浩劫,肆意地宣洩著社會不公。
卻缺乏對受難群體的基本尊重與共情。


另一方面是對民族認同感的凸顯。
忽視地緣和制度的複雜差異,在災難還沒結束時,就急於嘲諷他國的治理能力,以此獲得優越感。
忽視了很多華人同胞也是受難者,世界早已是一個緊密相連的地球村。

如此這般,只是顯得狹隘、短視又無情。

這種種不良情緒交織下,讓災難事件失去了更深層的反思價值。
而虛假資訊的傳播無疑更進一步讓此災難失焦。
愈發混亂的輿論場,加速剝奪著我們對真相的認知。

當然,魚叔無意為洛杉磯的政府辯護什麼。
只是想說,很多人漠然、疏離的態度,忽視了這場火災對普通居民、自然生態和全球環境的警醒價值。
回頭看,造成洛杉磯山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天然的盆地地形、地中海氣候因素外,老生常談的全球變暖現象愈發不可忽視。
《難以忽視的真相》《家園》等電影都曾揭示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對地球的威脅。


在洛杉磯山火事件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受近年來氣候變暖影響,從去年12月以來,洛杉磯市區降雨量僅0.5毫米。
從而使得,植被幹燥易燃且數量增多。
電影《家園》中,就展現了植被對生態的重要性。
熱又少雨的情況下,大量乾燥植就會成為絕佳 「燃料」。

「聖安娜風」等極端強風天氣增多、雷擊頻率上升,為山火提供助力。
山火季節從夏季延長至全年。
惡性迴圈改寫生態系統,影響到動物棲息地,就會加大山火風險。
地球會在洪水火災中一次次重生。
而我們人類等不住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

當然,還有人為因素。
《洪水氾濫之前》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短視行為和制度的複雜問題。
這在洛杉磯山火事件中有明顯體現。
政府輕視自然的威力,削減消防預算,導致消防設施不足、維護不善,消防栓數量少、水壓不足。
城市規劃缺乏前瞻性,大量房屋建在山林周邊,消防車常因道路狹窄、擁堵難以抵達火場。
電力設施老化,電線短路、變壓器故障等問題時有發生。
此外,還有可能存在人為縱火情況。

也因此,洛杉磯山火已不僅僅是一場自然災害,更成了對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多重考驗。
但這顯然不僅僅屬於遙遠的洛杉磯,也是人類共同的挑戰。
地球生態環環相扣,背後離不開全球性的氣候、環境治理危機。
這兩年,國內也山火頻發,造成了很多人員傷亡,家園被毀。


想起電影《2012》《後天》中,末日景象下,人類的掙扎與團結。
我們在很多類似的好萊塢災難大片中,能感受到人類共通的溫情。

現實中其實也是一樣。
這次洛杉磯山火,出現了很多令人潸然淚下的畫面。
比如,兔子博物館被燒燬,40年來的心血付之一炬。
創始人哭訴的採訪,讓不少人深感觸動,很多人都自發捐贈。

還有一男子因山火離家5天后,看到愛犬安然無恙,乖乖在廢墟上等著自己。
重逢的一幕,讓很多人大呼暖心。

《我們這一天》的男主米洛·文堤米利亞,站在廢墟之上,透露自己的妻子即將分娩。
可是,他們為寶寶精心準備的用品,連同他們的財務,已經成了泡影。

無論窮富,家園破碎、回憶成灰帶來的悲傷無助是一樣的。
無論何地,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勉勵的精神力量其實也是相通的。

不過,或許這場大火,也不僅僅代表著痛苦和絕望。
1933年,洛杉磯同樣發生了一次巨大火災。
在電影《金髮夢露》開片,就有所呈現。
硝煙壓迫著城市,烈焰包裹著房屋,好萊塢也未能倖免。


那時,美國也正深陷經濟大蕭條的泥沼,民眾的生活如風雨中的孤舟,飄搖不定。
但,不久之後。
就像夢露的破殼重生,好萊塢也很快就走出蕭條期。
用一部部經典之作,再度點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迎來了黃金時代。
不知這次的大火,在帶來災難的同時,會不會也能孕育著轉機和新生呢。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