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文學和音樂愛好者,或許會發現這兩者間總存在著緊密的聯絡。
不必提讓人大跌眼鏡、跨界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鮑勃·迪倫,更不必多言被譽為“搖滾界的拜倫”,曾出版13本小說、詩集,被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視為偶像的萊昂納德·科恩……

▲年輕時的萊昂納德·科恩在閱讀
在他們之外,還有很多獲得諾獎、布克獎,或常年居於諾貝爾文學賠率榜上的大作家,都是爵士樂資深愛好者,他們的爵士品味非凡,甚至自己就是音樂人、樂手……
1.
石黑一雄,曾經的嬉皮士
如今的作家、編劇、爵士音樂人
提起作家中的音樂愛好者,“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的石黑一雄是不可忽視的名字。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
他曾在年輕時留著一頭嬉皮士味十足的濃密長髮,還和鮑勃·迪倫一樣,都將萊昂納德·科恩視作偶像。

▲石黑一雄的嬉皮士時期
作為一名頂尖的內容創作者,石黑一雄不僅僅能寫小說獲得布克獎、諾貝爾文學獎,讓同為日裔作家的村上春樹更加得獎無望;他寫劇本也是一流,擔任自己小說改電影作品的編劇,其中《伯爵夫人》《別讓我走》《告別有情天》等電影都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同時,他還真的能玩音樂——在他進入文學世界,甚至在後期“奪走”村上的諾貝爾文學之前,音樂是他絕對的主業,他還曾滿懷著要當創作型、表演型歌手的決心。

▲曾經放浪不羈愛自由的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曾和村上春樹會面,作為爵士樂的同好,村上春樹給石黑一雄帶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爵士樂女鋼琴家大西順子的CD。

▲大西順子專輯封面
這次會面後,石黑一雄的一本新書面世,而這本書的名字,正是來自這張專輯中的主打曲目——《Never Let Me Go》(別讓我走)。


▲《別讓我走》的書籍封面、電視劇海報
另外,石黑一雄非常喜歡爵士、藍調、靈魂樂女歌手Nina Simone,她的演唱富有情感,嗓音轉換豐富,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者與作曲家,而Nina也很好地代表了他的音樂偏好。

▲Nina Simone
另外,他和村上春樹一樣,也都很喜歡靈魂音樂大師Ray Charles。

▲靈魂樂之父Ray Charles
他還曾為一流的爵士女歌手Stacey Kent的歌曲作詞,作品收錄在專輯《電車上的早餐》中。

▲一流爵士女伶Stacey Kent
據說,Stacey Kent與石黑一雄的合作充滿了緣分——
石黑一雄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選用了Stacey Kent的一首歌,Kent得知後,給他寫去了一封“感謝信”,並表示自己曾讀過石黑一雄的兩部小說,並非常喜歡。
由此,他們相識,Stacey Kent後來邀請石黑一雄為自己的歌曲作詞。石黑一雄的文筆細膩、剋制,當作為爵士樂歌詞後,別有一番風味。後來,數十首曲調優美、歌詞富有內涵的作品誕生。

▲《The Ice Hotel》歌詞
在2023年,還傳出訊息,石黑一雄的爵士樂歌詞合集《我們在雨中穿越歐洲的那天夏天:為斯泰茜·肯特所作的歌詞》將出版。
無獨有偶,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小夜曲》,也與爵士樂有著深厚的聯絡——這本書以爵士樂為線索,串聯起了5個看似獨立,卻又暗中關聯的故事。書中出現了非常多真實世界中存在的爵士音樂人、歌曲,可以說是用爵士樂打破了小說與現實的“第四面牆”。

▲《小夜曲》石黑一雄
書中出現的爵士音樂人包括同被稱為“爵士三大女伶”的Ella Fitzgerald與Sarah Vaughan,Chet Baker的小號音也幾乎穿插了整本書,這些爵士音樂人和選用歌曲的氣質,完美貼合了書中的情節與氛圍,讓人不由得感嘆石黑一雄對於爵士樂和文學的理解是如此透徹。



瑞典學院給石黑一雄的獲獎理由,是——
“在具有強大感情力量的小說中,就人與世界的關係,暴露出了我們虛幻感覺下的那方深淵。”
或許,這句話,也適用於他對爵士樂的熱愛。
2.
村上春樹,
當仁不讓的爵士樂推廣大使
提起作家中的爵士樂愛好者,村上春樹應該是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名字——國內還曾有一個演出,就以“村上春樹的爵士歌單”來命名。

▲以“村上春樹的爵士歌單”為主題的演出海報
除了作家、自律的長跑者、諾獎陪跑王等title,村上春樹還可以說是很多讀者中學時期的音樂啟蒙——
他非常喜歡會將自己偏好的歌曲、音樂人穿插在小說的情節中,讓音樂成為故事的一部分。熟悉他的讀者會知道,他的書中經常會出現The Beatles、Bob Dylan、Radiohead、The Doors、David Bowie等大名鼎鼎的搖滾樂隊和音樂人。
不僅如此,村上春樹對爵士樂的熱愛,更是深入他的作品和生活。

▲看看村上的背後有多少你愛的唱片?
據說,村上春樹的爵士樂啟蒙來自Art Blakey,在聽過這位Hard Bop時期傳奇鼓手極富節奏感的音樂後,他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爵士樂。

▲Art Blakey《Jazz Profile》專輯封面
他甚至還在大學畢業後,和同樣熱愛爵士樂的妻子高橋陽子一起欠了一屁股債,開辦了一個自己的爵士俱樂部,名叫Peter Cat。據說,那時候他經常在自己的爵士吧裡寫一些東西,後來讓他一炮而紅的《聽風的歌》,就是這樣來的。

▲《聽風的歌》封面
村上的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就飽受爵士樂的薰陶,其中出現了很多傳奇小號手Miles Davis的歌曲。在他後面的書中,爵士樂與故事情節的氛圍、情感也一直是如此搭調。

▲傳奇小號手Miles Davis
比如,在小說《奇鳥形狀錄》中,他又提到了Miles Davis的歌曲《Sketches of Spain》,而這首曲子富有神秘色彩的悶音,正與書中詭異、魔幻、虛實交叉的故事呼應——
如果讀者在閱讀文字時也同時播放這首曲子,一定會獲得截然不同的、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收聽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u41167N3/?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35d98a1763e97317eac9cc96104809c9)
而這樣精妙的爵士“插曲”,幾乎能在村上的每一本書中找到,比如《挪威的森林》中的《1973年的彈子球》中Chet Baker的《Essential》,《尋羊冒險記》書中的《Air Mail Special》……
正是因為村上是如此熱衷於在作品中給讀者分享自己的歌單,以至於在上海譯文出版社的一個新版本里,還專門將他每本書出現的歌曲專門整理了出來,放在最後,以便讀者去搜索。

▲譯文新版村上春樹系列後附上的歌單
在生活中,村上春樹還是一個狂熱的爵士愛好者和黑膠發燒友。他有著羨煞一眾黑膠佬的海量收藏,光是他捐贈出去的黑膠唱片數量就超過了1000張。

▲村上春樹與自己的黑膠牆
村上春樹對爵士樂的狂熱,還不僅僅停留在收藏,他還真的寫了一些正經的音樂著作。
除了音樂隨筆《沒有意義就沒有搖擺》,他甚至還專門寫了《爵士樂群英譜》1和2兩本書。


▲村上春樹的《爵士樂群英譜》1和2封面
書中介紹了幾十位有代表性的爵士流派音樂人極其小傳,其中包括:Eric Dolphy、Sonny Rollins、Horace Silver、Anita O'Day、現代爵士樂四重奏(The Modern Jazz Quartet)、Teddy Wilson……



▲Horace Silver/The Modern Jazz Quartet/Eric Dolphy
可見,村上對爵士樂不僅僅是興趣,更是熱愛與專業,而跟著他的作品,讀者不僅僅能進入文學與搖滾樂的世界,更能夠收穫有品位的爵士歌單,一窺爵士樂的魅力與奇情。

▲羨慕村上春樹的黑膠收藏嗎?
3.
米蘭·昆德拉
一個音樂天才,一個“業餘”爵士樂手
2023年的夏天,米蘭·昆德拉猝然離世,讓許多讀者悲痛不已。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曾在全世界銷出3億餘冊,《生活在別處》《小說的藝術》《慶祝無意義》等作品也深受讀者喜愛。
然而,回顧米蘭·昆德拉的一生,或許很少人知道,在成為作家,開啟他的文學世界之前,他先是一個音樂天才。

▲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的父親盧德維克·昆德拉是捷克斯洛伐克赫赫有名的音樂家,尤其擅長鋼琴,而米蘭·昆德拉也曾學習音樂,尤其擅長鋼琴與小號,在他13歲時,還曾跟著捷克著名的作曲家帕維爾·哈斯學習譜曲,這讓他有著紮實的古典樂基礎,他尤其喜歡貝多芬與巴赫。
在他以後的作品中,古典樂也是伴隨文字出現的常客。
帕維爾·哈斯後來在集中營中被殺害,這對米蘭·昆德拉的打擊很大,也影響了他的文學作品——他寫下的第一首詩,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自己青少年時期的老師。

▲年輕時的米蘭·昆德拉
儘管米蘭·昆德拉鮮少在自己的作品或採訪中分享自己的爵士樂歌單,但“爵士樂手”的標籤卻一直跟隨著他。
在一次採訪中,米蘭·昆德拉聊到,自己在18歲時便決定放棄成為職業的音樂家,但在22、3歲時,為了謀生,他曾與朋友一起在bistro裡演奏鋼琴。
他提到,那是在1948年之後,“鐵幕”落下,他認為那時候的自己並不算專業的爵士樂手,但他和諸多被趕出音樂學院的優秀音樂人一起,演奏著類似爵士的音樂,讓人們能跟隨音樂一起肆意起舞。
他提到,當時,這些天真的聽眾要求並不高,他們或許並不真的瞭解“什麼是爵士”,但在現場,無論是樂手還是觀眾,都有著對爵士樂的純粹熱愛——
而這,或許就是爵士樂的意義。
4.
馬爾克斯與科塔薩爾
“懂得了爵士,你就懂得了過去所有音樂”
加西亞·馬爾克斯與他的好友,阿根廷知名作家胡里奧·科塔薩爾也都是爵士樂愛好者。

▲年輕時的馬爾克斯
在大眾的領域,科塔薩爾的名氣或許不及馬爾克斯,但他同為拉美文學巨匠,有著《動物寓言集》《萬火歸一》《跳房子》等代表作,他的作品同樣也虛實結合,充滿炙熱的感受與魔幻色彩。
在音樂品味上,科塔薩爾偏愛法國爵士、阿根廷爵士與墨西哥爵士,收藏了非常多的唱片,他自己也能演奏樂器。

▲多才多藝科塔薩爾
科塔薩爾非常喜歡中音薩克斯風手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甚至還曾為紀念34歲就早逝的這位傳奇爵士音樂人創作了一篇名為《追尋者》的小說,收錄在他的短篇小說集《南方高速》中。

▲Charlie Parker
文學與爵士樂或許也是“雙向奔赴”的,儘管科塔薩爾與查理·帕克似乎並沒有什麼互動,但查理·帕克也是一位熱愛文學的爵士樂手——據說,他隨身帶著Dylan Thomas的詩集。
科塔薩爾經常與馬爾克斯討論爵士樂,這一點在科塔薩爾去世後,也讓馬爾克斯記憶猶新。
馬爾克斯甚至曾說:“如果你懂得了爵士樂,那你就懂得了過去的一切音樂。”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發燒友”,喜歡爵士樂的作家還有許多許多——
比如用爵士樂即興演奏演奏的方式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其代表作名稱即為《爵士樂》的美國黑人女作家託妮·莫里森;


▲託妮·莫里森與她的小說《爵士樂》
比如寫下《在路上》《達摩流浪者》,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他同樣熱愛Miles Davis;
比如曾定義了爵士時代,寫下了眾人耳熟能詳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爵士時代的故事》的菲茨傑拉德,以及他的好友,經常聽著爵士樂進行創作的海明威……
也許,文學與爵士樂就是在冥冥中有著共通之處:
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節奏,在平靜的開頭或外表中暗潮湧動,而最重要的,是文學與爵士樂都為讀者、聽眾帶去長久的感動與享受——
而這種感受,並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消減毫分。
END
點選訂閱⬇️⬇️⬇️
《愛樂》2025年第3期
「愛的多種形態」

序曲|歌唱,愛的曲折離奇
獨白|卡門的愛情自由
詠歎|漫談普契尼歌劇《圖蘭朵》
宣敘|只有她,才像那雍容的月亮
幕間|林天冀的音樂菜譜
間奏|成為茶花女
重唱|《哈姆雷特》的後世今生
追光|倫敦皇家歌劇院新版《費德里奧》
終曲|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版《死城》
安可|我的愛啊,可你總是滴答滴答
專欄
袁樂—迪倫生命中最重要的四年
靜默—三種義大利地區方言聖詠的遺蹟
點選訂閱⬇️⬇️⬇️
《愛樂》2025全年紙刊
優惠進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