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川普政府新一輪對華加徵“對等關稅”政策,正將一批依賴中國製造的小型企業推向生死邊緣。明尼蘇達州小企業主貝瑟·貝耐克(Beth Benike)就是其中之一。她創辦的“忙碌寶寶”(Busy Baby)公司,專為嬰幼兒設計創新用品,卻因飆升至超過100%的進口關稅而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美國川普政府新一輪對華加徵“對等關稅”政策,正將一批依賴中國製造的小型企業推向生死邊緣。明尼蘇達州小企業主貝瑟·貝耐克(Beth Benike)就是其中之一。她創辦的母嬰品牌,因飆升至超過100%的進口關稅而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貝耐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原以為可以應對20%至30%的關稅,然而最新一輪關稅已高達104%。她曾預算3萬美元(約21.9萬元人民幣)的稅費,如今暴漲至23萬美元,使她不得不考慮將整批已完成生產的貨物棄置中國。“我們已經支付了約16萬美元的生產費用,但現在若將貨物運回美國,還需支付更高的關稅成本,這根本無力承受。”

“這批貨售完後,我們將徹底斷貨,這意味著我無法支付員工工資、店鋪租金,甚至可能失去房子。”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貝耐克坦言,一度因為無助在廚房地板上痛哭。她還透露,自己曾出現嚴重情緒危機,並在影片中向外界求助,希望讓更多人瞭解中小企業正在承受的巨大壓力。

貝耐克的產品主要使用食品級矽膠,而這種原料在美國無法獲得。即使願意將製造轉回國內,美國本土的壓模裝置廠商普遍要求一次性下單超過2萬個單位,而在中國,她只需生產幾千件即可。此外,模具在美國的製作成本也高達7.5萬美元,而許多美國企業至今仍將鋼材送往中國製造模具,因為效率更高、工藝更成熟。

“就算現在有人送我一百萬美元啟動資金,我也無法在美國複製這一生產流程。更何況,產品最終售價將高得離譜,消費者根本無法接受。”貝耐克表示。
美國《衛報》報導指出,目前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已高達125%,且實施前僅給予企業短短一週的準備期。貝耐克表示,她正考慮將產品出口至澳洲等國家重新包裝,再試圖以其他渠道引入美國,以規避高額稅費。

根據貿易資料平臺Vizion的資料,4月第一週,從中國前往美國的集裝箱預訂量較前一週驟降67%,從美國出發的則下降40%。長灘港執行長馬科爾德羅(Mario Cordero)警告,若關稅政策持續下去,2025年下半年港口吞吐量將減少20%,並將引發更高失業率和消費支出下降。
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更直言,川普的關稅策略形同“自殘”,“他掄著大錘敲打的不只是中國,還在猛砸美國經濟本身。”
儘管貝耐克已獲得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關注,正嘗試協助其尋找本土製造工廠,但她並不樂觀。“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求我們在如此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商業模式,這不現實,也不公平。”她說。

貝耐克是美國小企業界的縮影——她擁有15項產品專利,憑藉育兒經驗意外開啟創業之路,併成功進入沃爾瑪和Target等大型零售商渠道。然而如今,她的努力和夢想正被突如其來的關稅危機所摧毀。
如今貝耐克只能求助Go-fundme希望獲得捐款來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目標約22萬美金左右,截至發稿前已經籌款到了27855美金。

貝耐克哽咽表示:“我不能失敗。這是我孩子的生活來源,也是我的家。”
當天匯率
1 美元=7.30人民幣
歡迎關注 華人生活網
華人生活app 全新升級了
華人生活app成為你
拓展人脈和商機的工具

閱讀原文網址下載華人生活平臺,
美國同城分類資訊網免費釋出平臺!
點選下方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