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黛西讀者專屬抽獎 🎁
下單後來留言板隨便說幾句
或在【黛西讀者大本營】曬單
截團後揪出100個姐妹送禮物
具體怎麼參與在文末細說


文 | 黛西
去年夏天,我在公號首發了自用的萬魔氣傳導耳機,被國貨驚豔到,家裡四位數的耳機頓時不香了!

當時氣傳導耳機還是比較新的品類,知道的人不多,但好東西是藏不住的,不出意外很快火了,作為忠實使用者替它感到高興!
▼ 真開心你們也喜歡

電子產品迭代更新通常很快,但萬魔是那個慢半拍的。
從去年開始研發打磨新款,品牌方几次來問我這個老使用者的建議,經歷了無數輪改良最佳化細節,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終於問世了。
新款萬魔耳機可以說是在我眼皮子底下誕生的,第一時間給你們安排上。

依然是超高性價比,一頓下館子的錢,就能買到音質好、舒適度高的氣傳導耳機。

這場一共上架了三個新款,分別是舒適性價比版S51,高階音質版S70,平價版S31,具體區別和怎麼選擇,咱們後面細說。

先給頭一次聽說萬魔的姐妹們說說,氣傳導耳機到底是啥,我為什麼推薦這款耳機。
放上購買入口為敬!

目錄
一)不同型別耳機啥區別
二)開放式耳機的價效比之王
三)人性化設計,無雞肋功能
四)三款耳機怎麼選
五)黛西讀者專屬福利

一)不同型別耳機啥區別
我每天戴耳機時間很長,前些年買了不計其數的耳機,從幾百塊到幾千塊,從入耳式到頭戴式,從骨傳導到新型氣傳導,全都用過。

雖然算不上耳機發燒友,但對各種耳機的好壞高低,也算有點兒心得,下面挨個聊聊。
👉 先說說以*尼和B**e為代表的頭戴式降噪耳機🎧,打折也得2000-3000塊,音質就一個“絕”字。

缺點是使用場景有限,夏天戴著熱,運動和出門都不方便戴。
不過有一說一,對音質要求很高、有降噪需求,頭戴式還是相當推薦的,那種沉浸式的“澎湃音浪”是其他型別耳機達不到的,頭戴式和開放式耳機的使用場景不同,不衝突也不重複。
👉 再說說以*果為代表的入耳式耳機,一代和二代我都用過。

設計好的入耳式耳機不容易掉,但它也有兩個明顯短板。
一是不能長時間戴,入耳震動直接壓向鼓膜,戴久了耳朵裡面會疼。
二是出門不適合戴,戶外各種環境音會被遮蔽掉很多,感覺車流聲都聽得不真切了,有安全隱患。

👉 再說說以*音為代表的骨傳導耳機,這是前些年耳機屆的一大創新,解決了入耳式的兩個短板。

但是,即便是四位數一副的“骨傳導天花板”,音質也很一般,聲音非常“散”。
▼ 2022年的購買記錄

因為骨傳導透過骨骼傳遞聲音,震動會傳送到周邊骨頭,有一點兒在空曠戶外田野上說話,聲音不夠“聚攏”的感覺,而且漏音普遍嚴重。
骨傳導耳機更大的問題是震麻感,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漏電了😂,後來知道不是耳機質量問題,是骨傳導原理導致的。
另外骨傳導耳機一般是在後面夾著頭的,戴久明顯會從後面壓迫耳廓。

用過那麼多耳機,總覺得有種無力感,要麼使用場景有限,要麼佩戴體驗一般。
直到耳機屆捲到了next level,出現了新型氣傳導耳機。

👉 氣傳導耳機的優點之一也是“開放式”。
耳機不入耳,對鼓膜和耳道友好,戶外也不會阻擋環境聲,減少交通安全的隱患。

它不是一些人說的“把傳統耳機掛在耳朵外面”,也不是另一些人形容的“骨傳導2.0”,而是一個全新的耳機品類。

如今包括“骨傳導天花板”在內的品牌,現在都開始在新型氣傳導耳機上發力了。
因為同樣是開放式耳機,氣傳導耳機從根本原理上解決了骨傳導耳機的漏音、震麻感、和壓迫耳廓問題。
不僅佩戴體驗好,音色也是顛覆性的進步,戴上耳機,閉上眼睛,《七里香》傳進耳朵的一瞬間,頓時覺得之前1000多塊買的“骨傳導天花板”不香了!

這場開團的三款萬魔耳機升級版,都屬於氣傳導耳機,而且新一代在設計上做了很實用的升級,接下來細說。


二)開放式耳機的價效比之王
對於萬魔氣傳導耳機,我真的只想說兩個字:買它。
但我這心裡有包袱啊,不能這麼做,得把原理和科技給你講明白,讓你知道錢花在了哪裡。
三款我都研究對比過,這節主要以S51為例子,寫寫我為啥推薦萬魔氣傳導耳機。

日常長時間戴的耳機,我覺得舒適度甚至比音質還重要。
這也是萬魔升級版耳機讓我驚喜的地方,戴上輕若無物,比上一代更加輕盈、舒服、無感。
▼ S51單隻耳機只有9克

好幾次我戴時間長了,音樂播完自動停了,差點兒忘了耳朵上還掛著耳機,戴著耳機找耳機。

由於耳機不入耳,完全不會壓迫耳道,戴久了也不會悶耳朵,音量調到很大也沒有震麻感。
別看好像是鬆鬆地掛那兒,其實穩當得很,蹦個迪都不掉。

流線型設計,取樣了大量人耳模型做的,液態矽膠裡內建了金屬記憶絲,回彈韌性特別好,頻繁摘戴也不容易變形。

新款耳機的耳掛做了兩個重大升級。
一是把電池挪到了耳掛的末端,讓耳機兩頭重量配比平衡,戴著更舒服了。

二是把耳掛做得更加纖細輕薄,對戴眼鏡的人很友好。
我試了戴上寬腿墨鏡,再掛上耳機,沒有啥異物感,也不會覺得壓耳廓。

但是耳掛隔著眼鏡腿,不貼著耳廓,會感覺戴得沒那麼穩了,不過我試了下甩頭也沒掉。

品牌方推薦的使用年齡是6-99歲,實測孩子確實可以戴,六七歲娃的小耳朵也能掛住耳機,但肯定不像成人掛這麼穩。

當然即便是相同年齡的孩子,耳朵大小差異也挺大的,大小適不適合還得看娃。
娃暫時不合適戴就再等等吧,媽媽先幫你戴著!
點這裡收下:

聲學科技,音質不輸入耳式
最開始,我對氣傳導耳機的音質沒有太多期待。
畢竟開放式耳機的優勢是久戴不壓迫,減少戶外安全隱患,犧牲音質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萬魔耳機神奇的地方是,不入耳的同時,音質也不打折。

新款S51和S70的音質非常清晰飽滿,細節層次分明,完全不輸給入耳式耳機。

而且和骨傳導耳機不同,萬魔耳機的聲音是“聚攏”的,S51和S70甚至有一點立體聲的效果。
作為開放式耳機,到底怎麼做到了這種音質?
我研究了一下,接下來這部分有點兒幹,稍微忍著看一下。
所謂“音質”其實是個玄學,它是相當多因素錯綜影響的結果,這裡面也包含了人耳的差異。
實際能判斷音質好壞的,最終只有那個用耳機的人,而硬體引數可以作為基準參考。

簡單來說,硬體的喇叭單元越好,調音技術越成熟,音質就越好。
喇叭單元中的振膜,就好比一個鼓的鼓面,很大程度影響了音質。

理論上,更大振膜帶來的音質更好,尤其是中低音的表現更好。
市面上除了頭戴式耳機的振膜可以達到40mm,入耳或者耳掛式的耳機振膜一般都在10mm左右。
萬魔氣傳導耳機的振膜最高達到了14.2mm,這在開放式耳機中屬於超大振膜。

不過只是“大”還不能說明全部問題,更重要的是材質,就好比鼓面再大,它是紙皮兒做的,怎麼也敲不出來好聽的聲音。
好的振膜對聲音的反應要既快,又靈敏,還穩定,這樣才能對各種頻率的聲音都做到完整輸出,也就是咱們經常聽到的“高保真”。
振膜的材質有各種指標要求,什麼密度小啦,聲速高啦,彈性模量高啦,媽耶,我頭髮掉了一把,劃個重點吧,按照各種指標要求,自然界最好的振膜材質是金剛石,也就是鑽石。
但是,人工合成鑽石膜的成本太高了,工藝又複雜,很難批次生產,所以就有了類鑽石振膜,聲學特性和鑽石膜很接近,比市面上常用的碳纖維振膜升了一維。
▼ 類鑽石振膜 vs 碳纖維振膜
類鑽石是三維(碳纖維是二維),剛性更強,頻率響應更高,失真度更低

萬魔氣傳導耳機用的就是類鑽石振膜,屬於耳機振膜中的高配,傳出的音樂的細節豐富,失真度低,對聲音對還原度高,重低音更充沛,音質更飽滿。
除了硬體好,耳機的調音技術對音質也很關鍵。
新款S51和S70用了Sonarworks專業聲場校準技術,這是全球揚聲器和耳機校準的領導者,還有獲得過四次格萊美獎的“金耳朵”大師Luca Bignard給萬魔耳機調音。


定向傳聲,解決漏音硬傷
我之前用骨傳導耳機,隊友總說我耳機聲音太大了。
其實根本沒有調很大聲,就是正常音量聽歌,只是骨傳導的漏音很嚴重。
這不是某個牌子的問題,是開放式耳機的一大硬傷。
萬魔用了物理定向技術,用超聲波干擾讓聲波聚攏起來,只覆蓋一定的範圍,這樣就把開放式耳機漏音嚴重的問題解決了。

儘管耳機沒有塞進耳朵,但聲音都被定向傳到了耳朵裡,達到了媲美入耳式的程度。

肯定不能說100%不漏音,但作為不入耳的耳機,真的已經相當好了,尤其是幾百塊的價位,不能要求更多了。
夜深人靜的時候,戴上耳機放一首《野狼disco》,調到比平時聽歌正常音量稍大,隊友在旁邊啥也聽不見。
當然了,如果調到自己聽著都嫌吵的音量,旁邊的人也是可以聽到的,它畢竟是開放式的,不可能做到頭戴防噪耳機那樣把聲音“密封”起來。

點這裡收下:

三)人性化設計,無雞肋功能

通話降噪,智慧拾音
除了聽歌聽書聽相聲,我平時開會打電話也是用萬魔耳機。
有時候覺得周圍背景噪音挺大的,但問電話那頭咋樣,對方都說沒覺得吵。
這是因為萬魔耳機左右一共帶了四個高效能麥克風,ENC通話降噪演算法,可以主動通話降噪。
▼ 4個拾音麥克風的位置

雙麥克風定位語音輸入方位,也就是捕捉到你說話的聲音,同時過濾掉背景的雜音,比如路人的聲音,商場的吵鬧聲音。
根據品牌方的測試,透過主動降噪,可以過濾掉大約30分貝的環境音。
啥概念呢?
室內環境音大約45分貝,安靜室內約30分貝,嘈雜戶外一般在60分貝往上。
也就是說,這個耳機的通話降噪,可以把“嘈雜戶外”環境變成“安靜室內”,太適合在外面打電話用了。

開放式耳機一般都不大,通常在側面有個控制按鍵,用的時候摸半天,還有可能按錯。
萬魔氣傳導耳機拋棄了傳統按鍵,把耳機背面設計成了大觸控區,暫停音樂、接聽結束通話電話,只要輕輕雙擊觸控區就可以了。

好的科技就是服務懶人,太方便了!

這個手勢是可以在app裡自定義的,如果你想換成別的,可以下載app改。(不下載app照樣可以用耳機,不是必須的)

S51和S70還有個神仙功能,藍牙可以同時連線兩個裝置。
▼ 第一次同時連線時,需要先在app裡開啟“雙裝置連線”功能。

比如正連著電腦看劇呢,這時候手機來電話了,藍牙可以在不斷開電腦的前提下,同時連上手機接電話,掛了電話直接無縫繼續看劇。


萬魔耳機的收納盒小巧便攜,同時也是個充電倉。

按照一般使用頻率,一禮拜給充電倉補1-2次電就可以了,然後把耳機放裡面就能充電。

S51和S70還有個特別友好的地方,充電盒支援快充,耳機放進去5分鐘,最長能用2小時!
三款耳機都是IPX5級別防水,運動出汗,濺水都不會損傷裝置,戴著洗臉潑上點水都不擔心。

但一定不要戴著游泳和洗澡,游泳要IPX8級以上才行,而且洗澡的水溫和洗護品可能會損傷耳機。
點這裡收下:

四)三款耳機怎麼選
這場萬魔氣傳導耳機升級版的三款,我根據使用體驗給它們起了好記的名:S31平價版,S51舒適性價比版,S70高階音質版。

從名字就能看出每一款的優勢了。
👉 S51舒適性價比版,舒適度和音質我認為都是物超所值的,價效比top。

價格只有S70高階音質版的一半多,但舒適度完全不輸S70,音質上略有差別,但沒有很大。

👉 S70高階音質版的顏值和音質,都是衝著極致去做的。

充電倉和觸控板,乍一看就是買不起的樣子!

S70的喇叭單元硬體也略勝一籌,用了聲學引擎技術,內外雙磁路,讓聲音更飽滿,聚攏。

如果S51和S70之間pk音質,是“優秀”和“更優秀”的區別,那麼S31平價版的音質我只能給“良好”。
👉 S31平價版的音色沒有特別飽滿清澈,因為藍牙主控晶片不如前兩款,最大優點是價格低。
如果不經常用耳機、對音質要求不高,選S31也足夠啦。

三款充電和續航時間也不同,放個太長不看錶吧!
當然實際用起來肯定會比實驗資料低一些,電子裝置的電池續航能力也隨著使用會降低。

好了,看得差不多了,價格來了!
👉 S51舒適性價比版
質價比top,黛西公號首發價469元,請人下頓下館子的錢,就能買到這麼好用實用的東西,直接衝吧!
黑白兩色都蠻好看的,黑色低調,白色不是那種很硬的白,實物很有高階感。

如果覺得隊友配擁有,可以白色黑色各入一款,搭個兄弟款。
👉S70高階音質版
從裡到外,從硬體效能到外觀設計,這款都是最能打的,適合對音質要求高,預算充足的姐妹,黛西公號首發價699元。

這款比S51價格貴不少,但跟外面比還是很划算的,幫你們比好價啦,便宜了50元。
▼ S70價格對比圖

👉 S31平價版
這款音質上和前兩款差距挺明顯的,但舒適度幾乎無差別,偶爾用耳機或者對音質要求不高的姐妹可以入,黛西公號首發價269元。

三款耳機的官方推薦年齡都是6-99歲,我覺得更適合成人和青少年。
因為不是兒童專用,所以沒有音量上限的設定,給娃用需要自己注意音量不要開過大。

無論娃要不要,一定要給自己買的!
能用到的機會太多了,躺床上聽歌,地鐵裡聽書,運動帶娃和做家務時候聽點東西也很方便,不阻隔環境音。
點這裡收下:

五)黛西讀者專屬福利
老姐妹應該記得,去年首發1MORE耳機時候,抽的周杰倫演唱會門票。
但門票畢竟只是極少數人得到,今年直接陽光普照吧,下單就送周杰倫簽名照一張。

(示例,實際照片隨機發)
另外再送一個醜得很具體的萬魔熊鑰匙扣。(收著吧,也許娃會喜歡呢!)

最後當然少不了喜聞樂見的抽獎環節。
🍪 福利一:社群曬單抽獎
確認收貨後,歡迎來【黛西姐妹大本營】曬單,截團後揪出50個姐妹,送出價值179元的10000毫安的快充充電寶。

先掃碼新增黛西小夥伴來【黛西姐妹大本營】,曬單具體細則近期發到群裡的,姐妹們先掃碼入群,已經進過任意一個大本營就不用重複進啦。

🍪 福利二:留言抽獎
下單後來留言板說幾句,截團後揪出50位姐妹,每人送出價值249元的唱吧麥克風。(三個型號隨機發,不支援指定哦)

兩個抽獎可以同時參與,開獎也都是相互獨立的,說不定兩邊都抽中了呢!

微信的精選留言數量有限,無論你的留言是否被精選,都有機會中獎的。
中獎名單將於11月份公佈,請姐妹們星標公號,這樣才能不錯過推送,不要中獎了沒來領,那就太可惜啦。

點這裡收下:
開團時間:10月9日20點-10月16日24點
本文包含推廣內容和購買連結(俗稱團文)
請姐妹們理性消費,維護家庭和諧
收到團品後有任何問題,請一定聯絡黛西客服,千萬不要忍,也不要包容,更不要怕麻煩我,我從不嫌售後麻煩
任何售後問題,我們都會盡最大能力負責到底,有事別一個人扛,答應我做彼此的天使,比心
找黛西客服最方便的通道是在服務號「黛你一起bu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