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維持最基礎的生活,究竟需要多少收入?一項近期釋出的研究給出了令人震驚的答案: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四口之家,年收入至少要超過12萬美元,才能維持“基本生活標準”。

這份報告由非營利智庫「路德維希共榮經濟研究所」(Ludwig Institute for Shared Economic Prosperity)於今年5月發表,綜合分析住房、醫療、交通、飲食、撫養子女等各類生活開銷後指出,“基本生活品質”(Minimal Quality of Life, MQL)遠非普通家庭負擔得起。
即使是不養孩子的單身打工族,每年也需支出約4萬5千美元來支付基本花費。而一個標準的雙職工家庭,若育有兩名子女,其年收入需達到12萬302美元,才能勉強應付日常所需。
什麼是“基本生活品質”?
研究中所說的“基本”生活,並非奢華,而是包含以下必要專案的最低生活標準:
穩定住房
醫療保障
食物供應
通勤交通
撫養子女
科技裝置(如手機、電腦)
必要衣物
適度娛樂(包括流媒體訂閱、偶爾觀影和看場球賽)
令人不安的是,全國收入排名後60%的家庭,根本達不到這個收入門檻。報告直言:對許多美國家庭而言,“美國夢”已成遙不可及的幻想。
生活成本飛漲,工資追不上
自2001年以來,美國物價飆升的速度幾乎翻倍,而工資增長卻遠遠落後。僅住房和醫療成本,就分別上漲了130%與178%;托兒服務與課後看護費也不例外,分別飆升超過130%與106%。而一所州內公立大學的平均學費,也已比2001年時上漲了122%。
即便是最基本的生活場景,比如外出吃飯、旅遊、日常購物,成本都已大幅上揚。資料顯示:
外食費用自2001年起上漲134%
食物整體價格上漲92%
旅費自2019年以來上漲35%
超市價格自2019年以來增長24.6%
財務焦慮蔓延,人生計劃被迫擱置
經濟壓力已經直接影響到美國人的人生選擇。研究指出,超過一半成年人(53%)表示由於財務負擔過重,被迫推遲結婚、生育或購房等重要決定;還有38%的人因為負擔不起醫療費用而延遲就診,創下歷史新高。
財務顧問勞拉·林奇(Laura Lynch)在接受CNBC採訪時呼籲人們警惕將問題歸咎於個人習慣:“我們不需要再聽‘少買杯咖啡就能變富’這種說法,問題的根本是社會結構本身已經讓普通人承擔不起生活。”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