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eveyangkang
需求變化:
近些年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兩口子的旅行幾乎沒有了長距離長時間的洲際旅行,越來越多短途(3小時航程/車程)短時間(7天)的旅行,國內居多,出境多為日本香港,每年能去很多次。以前出行的主力配置是軟殼rimowa套娃+雙肩包,由於旅行方式的變化我們發現出行越來越不喜歡帶箱子,講道理rimowa的輪子已經算是非常好推的了,但每次遇到擺渡車,搶行李架,上下樓梯滾梯,上機前下機後連線大巴/地鐵出行都感覺非常不便和煩人。
所以不自覺地我們越來越多次選擇一人一個雙肩包出行,這樣面對上述惱人時就從容非常多。我們之前的主力雙肩背:
優點是:
-
自重非常輕
-
裝載能力很不錯
-
有胸帶
但劣勢也非常明顯:
-
裝載量還是不夠用
-
上開口的設計取包裡底層的東西很麻煩
-
負重大了久背腰痠背疼
所以我們的需求是找到一個
1 既能最大化裝載量(登機箱水平),
2 方便整理(方正+大開口),
3 揹負舒服(有腰帶胸帶),
4 旅行常用品方便快取(比如護照,身份證,充電寶,耳機,電腦)。能夠兼顧
能夠兼顧上述四點的產品非常有限,本期主角恰好可以比較完美的解決我們的痛點並滿足我們的需求。
本期主角定位:
Ospery被大多數人熟知是因為它在戶外揹包這個領域的良好口碑,最近10年越來越多的國人逐漸熟悉、接受並選擇戶外徒步露營的生活方式,讓這個品牌慢慢在國內火了起來。 神秘農場,gregory,deuter也都是在這個賽道上道行不淺的優秀品牌,彼此之間打得風生水起,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也許是出於競爭考慮,小鷹選擇開闢新戰場,把它在戶外領域積累的經驗優勢移植到非戶外旅行方向上。與戶外揹包相比,旅行揹包定位完全傾向於旅行用途,
-降低了戶外防水和拓展掛鉤綁帶的能力,
+提升了儲物便利性(外翻開口,電腦隔層)、
+快取便利性(頂部拉索小口袋)、
+單手提拎便利性(加厚頂把手,側把手) 、
+登機便利性(肩帶腰帶可隱藏收納),
同時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戶外揹包的揹負系統,保證揹負舒適性。
在小鷹官網上也可以看到這種定位的箱包被歸入另外一個品類:


經典產品歸入Backpacks & Bags;旅行產品歸入 Travel
本次分享的Farpoint和Fairview就是在travel—travel backpack品類下的產品。其中Farpoint是男款,Fairview是女款,二者包體完全一樣,區別在女款針對女性體型對揹負系統做了微調最佳化,後續細節圖裡會有具體對比分享。

本期主角細節分享:
左邊是男款 右邊是女款

和rimowa大小對比

男女款揹負系統有一些不同,紅色背板(男款)比白色背板(女款)長出3-4公分,注意看背板第一條縫線的高度

除了背板,肩帶造型也有明顯區別,男款比女款寬不少。同時,女款揹帶弧度更小,為了避免擠壓胸部的尷尬

肩帶和腰帶都可以藏起來,右邊是藏起來後的樣子;

腰帶上有個有彈性的網兜可以收納小物,勉強可以塞進一個16pro,但非常勉強,比較適合放些紙巾:


肩帶上的收納袋是後配的,肩帶上有掛載點,這個位置非常適合用來放護照錢包這類隨手要用的東西

放手機也很舒服:

主倉的開合方式是蚌式平開,可以像行李箱一樣完整攤開


裡面有一個隔層,可以分隔細軟:

貼背側保留了側開的電腦倉,這是絕大多數戶外揹包沒有的。尺寸非常大,圖裡是我的13寸mac,目測放16寸也很富餘:


正面頂部還設定了不小的頂倉,我用來放充電器,充電寶,耳機,也很方便:

圖裡的滑鼠是master3,隨手拿來做尺寸參照物:

重頭戲,裝載能力測試,對比20寸登機箱
兩大兩小四個收納袋裝滿衣服,放進箱子裡已經有點溢位來了,努力壓著點勉強能扣上:




同樣的四件進揹包,合蓋前感覺不可能,但軟質外殼還是比箱子延展性要好,拉上拉鍊沒太大壓力:






包面上的綁帶扣上後拉緊可以進一步壓縮包內物品,也可以讓重心更靠近背側。


填滿後和登機箱的尺寸對比如圖:


頂部把手,側面把手,都很厚實,可以兩向提:


裝滿後上身效果




使用感受:
入了這倆包之後這一年我們出行再也沒帶過箱子,當然前提依然是短時且不瘋狂購物,個人感覺去香港日本體感最爽,這兩個地方的共通點是城市規劃對步行+公共交通非常友好,而步行和公共交通時手裡沒有箱子的爽感是無可替代的。
最近一次去日本走了個大阪-白濱-紀伊勝浦-熊野古道環線最後回大阪,共8天。一路上公交、地鐵、鐵道接連不斷,揹包行確實減少了很多不便,帶著箱子找車站,入住前退房後先存再取這種浪費時間、精力的事情完全被遮蔽掉了。在地買的東西全都塞到揹包裡,回程在機場特意稱個了重,足足21斤,擦著登機尺寸重量的極限。揹著這個重量行走,累還是會累,但得益於優秀的揹負系統,腰帶胸帶繫好拉緊後全部重量都壓在腿上而不是肩頸腰上,個把小時走下來疲勞的是腿和屁股,肩頸腰幾乎沒有任何不適。
當然這包也不是全是優點,也有不足。作為小鷹在旅行這個細分市場的嘗試,為了開口裝載便利性犧牲了防水等戶外必備特性這點不說,整個包在造型上位了追求“儘量不要顯得戶外”導致整個包體沒有安排一處molle系統掛載點,所以戶外揹包上很多優秀的配件都沒法用;同時為了追求包體可以側提,沒有在包的兩側安排開放的水杯收納袋。這兩點是用下來感覺稍微有些遺憾的地方。
當然,對於和我們類似希望空著雙手旅行的人群,亦或是出差較多且對機動性要求較高的人群,個人還是強烈推薦嘗試解鎖一下不同的出行體驗。個人曾經是一年飛90次以上那種靠出賣體力搏航司白金卡的工種,至今看到北京T3航站樓還有生理不適,想起拎著箱子上下樓梯趕擺渡車或者地鐵都瑟瑟發抖,所以我對這個包的喜愛不僅來源於它本身的特性,更源自於我內心對曾經的自己暢快的吶喊:“老子再也不推箱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