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一個明星改名的城市,你見過嗎?
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做到了。
2023年3月,她一聲吶喊開啟漫長的巡演,首演的城市為她直接瘋狂,演出那兩天改名“斯威夫特市”。

前段時間她的巡演大電影上映,更是“炸”翻了整個電影圈,成為了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音樂紀錄片。

2023年《時代週刊》的年度人物也是她,獲選理由則是:
“Taylor Swift能夠在一些非常黑暗的時期給全世界的人們帶來希望。
她找到超越邊界的方式,成為光之源。當今地球上沒有其他人能像她一樣感動這麼多人。”

就算不關注歐美音樂圈、沒聽過她的歌的人,也多多少少聽過Taylor Swift的名字,中國粉絲更喜歡親切地叫她黴黴。
從16歲出道至今,黴黴的履歷也著實很耀眼:
獲得10座格萊美、坐擁5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史上唯一獲以自己名字命名終身成就獎的女性、第一位3次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女性……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成為了眾人期待我成為的那個人”。

但鮮為人知的是,如今33歲的黴黴曾被叫了4年撒謊精、被蕩婦羞辱、一路唱衰……
在跨過緋聞和網暴、跨過低谷和孤獨,經歷了多次自我蛻變之後,黴黴才成就了這樣一個音樂傳奇。

年少成名卻被全網黑
Taylor Swift(以下簡稱黴黴)是一個被音樂選中的孩子。
在身為歌劇演唱家的祖母的薰陶下,她從小便對音樂劇產生濃厚興趣,並會定期參加聲樂和表演課程。
8歲時,黴黴就開始了她的演唱之路,10歲在各種當地活動中唱歌,包括集市活動和派對活動。
11歲在NBA球隊面前表演國歌,12歲開始自己寫歌,並逐漸能創作成熟的歌曲。

2006年,16歲的黴黴釋出了自己第一張同名專輯《Taylor Swift》,並參與了全專輯的作詞作曲。
這張專輯在公告牌鄉村專輯榜連讀8周冠軍,還為她提名了2008年格萊美最佳新人獎。
原本低迷的鄉村的鄉村音樂市場,也因為黴黴的加入而變得興盛。

可是,命運雖然將她高高舉起,很快又狠狠摔下。
2009年,年僅19歲的她獲得“最佳女歌手錄影帶獎”。
頒獎臺上,彼時還是主持人的Kanye突然打斷正在發表獲獎感言的她,並說“碧昂斯的MV才是最好的”。
出道以來一直順風順水的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資格站到那裡?

到了2016年,Kanye跟黴黴又來了一場惡戰。
Kanye把黴黴寫進自己的單曲《Famous》裡,並稱呼她為“bitch”。
在他看來,是自己當年搶了黴黴的話筒,才讓她賺足了話題度從而爆火。
隨後他又放出一段影片稱自己跟黴黴說過這首歌,對方也同意了。
然而黴黴卻說自己並不知道最終歌詞是這樣的,影片經過了剪輯。

雙方開始了一場大“撕逼”,大部分網友選擇相信Kanye,指責黴黴刻意賣慘博取同情。

甚至還在她的ins賬號底下,刷滿了“毒蛇”表情,內涵她是蛇蠍女人,罵她“撒謊精”……

一時間,黴黴淪落到聲名狼藉的地步。
#Taylor swift 完蛋了#甚至成為全球熱門話題。
2016年8月29日,黴黴在日記寫下:這個夏天簡直是一場絕望的災難。
然後,消失了一整年。


報之以“歌”
有人說,黴黴的成功只不過是因為一流的商業包裝和出色的公關技巧而已。
但是,她能站上如今的位置,靠的從來都不是運氣。
作為一名多產的創作型歌手,黴黴幾乎全面公開自己的私生活,將創作與現實相互聯結。
從小受鄉村音樂薰陶的她,會自如地把青春期女孩的敏感情緒和對浪漫的遐想寫進歌裡。

於是,一首不加矯飾也少有修辭表達的《Fearless》誕生,讓她成為了被主流獎項認可的實力派歌手。
在第52屆格萊美頒獎禮上,黴黴作為鄉村樂女歌手大獲成功,獎盃都差點拿不下。

此後她乘勝追擊發表好幾張鄉村音樂專輯,幾乎成為鄉村音樂的代言人。
但她並沒有侷限於“鄉村音樂人”的標籤,反而決定嘗試更多流行、搖滾和電音風格的音樂,以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 2012 年發行的第四張專輯《Red》開始,她走上了轉型的創作道路,幾乎是一手包辦了自己專輯裡所有的詞曲創作。
短短兩年之後,她帶著流行樂專輯《1989》大殺四方,獲得三項格萊美獎。
MTV大獎一口氣給她頒了9座獎盃,包括含金量最高的年度MV獎項。

《紐約時報》評價稱:“在這張專輯裡,她沒做什麼,跟她做了什麼一樣重要。”
黴黴也由此成功從一個鄉村歌手成長為全球的流行巨星。
她說:“我無法改變自己即將會遭遇什麼,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歌。”

在被全網網暴後消失的那一年裡,她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創作上:
“因為這是我所知道唯一能存活下來的方式”。
2017年,她把痛苦的反思寫成了《Reputation》,全面宣告自己的迴歸,並突破自我框架達到無人能及的高峰。

在這張專輯裡,她用擅長的音樂作武器,對這些年飽受的暴力、傷害與紛紛擾擾,猛烈地進行了反擊。
而正是這張專輯的發行,撼動了整個歐美流行樂壇。
她被《時代週刊》選為年度人物:

被認為是音樂產業的代表人物:

談及這些年的心態變化,她說:
“在那之後,我意識到每個唱片公司都在積極的試圖取代我!
於是我想,我應該先用一個新的我來取代我自己,任何人要擊中一個在迅速移動和前進的目標,都是更加困難的。”


“我不要活在男性所期望的女性形象裡”
在黴黴13歲時,她曾在日記本中寫:
“我從小到大的道德準則,就是必須讓人覺得我是好的。”

因此多年來,她一直小心翼翼地活在“好女孩”的路徑裡:
頒獎禮上被搶走話筒也努力保持微笑,事後回應稱:“不想讓大家不舒服。”

被挑剔身材,就努力減肥,180的個子減到56公斤,營養不良,幾近昏迷。

被拿緋聞做文章,就不再跟異性約會,而是和女孩玩耍。
但隨即她發現,即使自己一直保持身材完美,也依舊會被針對和批評。
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人討厭她只因為她“太優秀、太瘦了,這讓我很不爽。”
她終於受夠了:“我們不可能擁有完美的身材,去它們的吧!”

有段時間,“泰勒胖了”成為熱搜,她反而更喜歡那個能量滿滿、身體強壯的自己。
在《Look What You Made Me Do》裡,她向世界宣佈:“舊的泰勒已經死了。”
“我不會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改變自己,我只會做我自己。”

在新歌裡她還表示,有幾段感情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正是這些經歷才造就了更好的我們。
也側面反擊那些說她談了一段又一段戀愛的人。

在被性騷擾後她頂著壓力提起訴訟,索要的賠償卻只有1美元。
“我不要活在男性所期望的女性形象裡。”

她開始試著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為更多女性發聲,反對一位不維護女性權益的參議員:

在新歌《you need to calm down》的MV末尾單獨留白,號召所有人為平權法案投票:

為了保護女性權益,她還勇敢地參與政治,公開表示支援與特朗普對立的民主黨。
身邊的人都表示反對稱:總統可能會跟你作對。
她說:“去他的,不在乎。”

她終於明白,比起討好別人的喜歡和認同,做最真實的自己,才會讓自己更快樂。
但更讓人慶幸的是,她依舊沉迷於創作,準備著製作下一張專輯。
“趁社會還能容忍我的成功,我要努力工作。”
美好依舊,但不再討好。

*注:文章配圖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寫在最後·
在榮獲紐約大學榮譽博士時,黴黴的演講震撼人心:
“我該怎麼給這麼多人的人生選擇提供建議呢?我不會的。
壞訊息是:答案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好訊息是:答案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一如她在某場演唱會中的致辭說的:
“你不用跟別人做比較,是你定義了自己的美麗和價值。”
從黴黴身上,我們看到了榮光和流言,也看到了成長和轉變:
直面外界的爭議並勇敢反擊、從不把自己拿去和別人比較、一次次戰勝曾經的自己、永遠擁有創作的熱情、永遠追求真我……

她所有的生命力都導向了她的個人目標:
“我才是那個不斷演變的作品!”
這正是她作為一個音樂偶像所傳遞給我們的力量:失敗感也可以轉化為頓悟,並終將成為建立另一種生活的前提。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失意時堅守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
你聽過Taylor Swift的歌嗎?最喜歡哪首?對於她的經歷,你有什麼想說的呢?點個在看,評論區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過年紅包12個免費送,戳二維碼0元寄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