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豪華車的溢價建立在「真實感上——真皮必須來自特定牧場,木紋必須是對稱切割。當連音響標識都能造假時,消費者會懷疑整個品牌的誠信體系,最終走向競品。此次「山寨音響」事件並非孤例,而是汽車行業激烈競爭下的一個縮影。2022 年,理想汽車 CEO 李想曾在微博直言:「豪華車動輒數萬元的選裝音響,不過是授權貼牌。」此言雖引發爭議,卻也戳中了行業痛點——聲學品牌授權車企使用其調音標準與品控體系,硬體則由車企自行採購,最終以「聯名」形式溢價銷售。典型案例是當初高合汽車的「英國之寶」爭議。
2023 年,50 名車主聯合指控高合 HiPhi X 車型宣稱搭載「英國之寶音響系統」,實際硬體卻來自國產供應商。儘管高合澄清「僅採用其聲學標準」,但律師函與車主拆解影片的傳播,已讓貼牌溢價的行業邏輯暴露無遺。有趣的是,李想一邊批判貼牌亂象,一邊為理想汽車打造「全棧自研音響」的人設。這種矛盾恰恰折射出行業的現實困境:當「品牌故事」比「硬體引數」更易收割溢價時,誰還願意為「真實」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