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4S店陷「山寨音響」爭議,寶華韋健變成「寶華偽健」?

信任
危機
我上面的「W」全部標成了兩個「V」。
2 月 9 日,浙江人民廣播電視臺城市之聲報道稱,一位沃爾沃車主在 4S 店購車時獲贈的寶華韋健音響,被網友指出「Bowers & Wilkins」的「W」中間存在間隔,變成了「VV」,與正品標識不符,疑似存在假冒偽劣的情況。
試想一下,你剛買的寶華韋健,變成了「寶華偽健」,你會是什麼心情。
從質疑到「實錘」
你這個寶華韋健上面的標不對。
1 月 24 日,我們的主人公在車友群裡曬了幾張新車的照片。這本是一次尋常的互動,卻意外揭開了一場造假爭議。照片中,一枚印有「Bowers & Wilkins」的音響金屬標牌引起了車友注意。車友指出,標牌上的「W」,看起來像是兩個「V」拼湊而成——
Bowers & Wilkins 成了「Bovvers & VVilkins」,寶華韋健成了「寶華偽健」。
下圖為真正的寶華韋健
不僅如此,車主在進一步檢查時還發現,它的水晶檔把也疑似存在問題,和原廠的不同,該檔把無法點亮。這一發現讓車主警覺起來。
「當時談的是音響和檔把都是送的。」車主說,其在購車時,4S 店曾承諾贈送「寶華中置音響+水晶擋把」,並明確寫入購車合同,合計價值高達 10679 元。需要說明的是,沃爾沃原廠寶華韋健音響選裝價為 25800 元,遠超合同中贈品價值。
發現問題後,車主立即聯絡了經銷商,但經銷商堅稱,他們一直使用的是所謂的「專用版寶華音響」。一名銷售人員在溝通中還稱自己不認識品牌英文名,無法區分「W」和「V」的區別。
圖片來自:中青網
總之,車主提出的質疑並未獲得有效回應,經銷商一口咬定,該音響同樣符合車輛適配標準,同樣享有保修。無奈,車主只能進一步找到沃爾沃廠家進行投訴。
1 月 27 日,經銷商在接到廠家轉來的投訴後,依舊錶示這是「專用版寶華音響」,甚至表示「做了這麼多年沒聽說過原廠寶華」。一番商討無果,經銷商最後建議車主進行第三方鑑定,並與其法務部門進一步溝通。
圖片來自:中青網
另外,關於檔把的商討同樣未有結果。沃爾沃原廠水晶檔把需要更換整個檔把總成,該車主認為,經銷商的工作人員只是為其貼上了水晶檔把頭,因此缺失了點亮功能。
車主隨後將音響送往第三方檢測,報告顯示該音響名為「沃爾沃專用中置喇叭」,而非來自寶華韋健的產品。
寶華韋健音響因為標識的問題被懷疑真假,目前沒有接到類似的反饋,如果我們遇到大範圍的,或者是大規模的這種反饋,我們一定會給相關車主處理方案,給一個滿意的交代。
面對媒體的質疑,沃爾沃官方客服否認了此次事件的普遍性,但從社交媒體的使用者反饋來看,「有幸」能夠享受到「寶華偽健」的使用者並不在少數。
圖片來自社交媒體平臺
好訊息是,車主表示,經過媒體的曝光,後續與經銷商的溝通「還算順利」。目前,車主已與經銷商達成一致,但由於他簽署了保密協議,其中細節我們未能得知,配件來源以及沃爾沃官方是否對此知情等問題也未有公開說明。
價格戰之下的信任危機
豪華車載音響的崛起,是汽車工業與消費文化交織的縮影。
1930 年,美國摩托羅拉推出首款車載收音機,標誌著車載娛樂的起點。70 年代,磁帶播放器開始普及,但由於其音質粗糙,僅能作為車輛的「功能型配置」,直到 1982 年,BOSE 才為凱迪拉克開發了首套定製音響,開啟高階品牌合作模式。
此後,哈曼卡頓、柏林之聲、寶華韋健等品牌相繼入場,音響成為豪華車「隱形溢價」的核心。
進入 21 世紀,數字訊號處理、聲場建模等技術突破,讓車載音響從「聽響工具」升級為「空間藝術」。以寶華韋健為例,其 2015 年為沃爾沃開發的「哥德堡音樂廳模式」,透過 19 個揚聲器與演算法模擬,將車內聲場精度提升至 0.1 毫秒級延遲,達到人耳難以分辨的沉浸效果。
為什麼車企願為音響豪擲千金?這背後,是車企對使用者心理的精準拿捏。
在發動機、底盤趨同化的時期,音響成為品牌塑造「性格」的關鍵。沃爾沃與寶華韋健的合作,正是為了強化「北歐精緻生活」的標籤。其次,艾媒諮詢調研顯示,有高達 88.65%的消費者將音響列為購車前三考量因素。一套頂級音響能讓車主產生「這錢花得值」的即時滿足感。
但鍍金的標籤一旦剝落,露出的可能是鏽跡斑斑的信任鏈條。
2019 年,保時捷因 4S 店安裝假冒 BOSE 音響,被法院認定構成整車欺詐,判決退一賠三賠償車主 247 萬元 7。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動作變形」的風險遠超經濟層面。
不僅如此,豪華車的溢價建立在「真實感上——真皮必須來自特定牧場,木紋必須是對稱切割。當連音響標識都能造假時,消費者會懷疑整個品牌的誠信體系,最終走向競品。
此次「山寨音響」事件並非孤例,而是汽車行業激烈競爭下的一個縮影。
2022 年,理想汽車 CEO 李想曾在微博直言:「豪華車動輒數萬元的選裝音響,不過是授權貼牌。」此言雖引發爭議,卻也戳中了行業痛點——聲學品牌授權車企使用其調音標準與品控體系,硬體則由車企自行採購,最終以「聯名」形式溢價銷售。
典型案例是當初高合汽車的「英國之寶」爭議。
2023 年,50 名車主聯合指控高合 HiPhi X 車型宣稱搭載「英國之寶音響系統」,實際硬體卻來自國產供應商。儘管高合澄清「僅採用其聲學標準」,但律師函與車主拆解影片的傳播,已讓貼牌溢價的行業邏輯暴露無遺。
有趣的是,李想一邊批判貼牌亂象,一邊為理想汽車打造「全棧自研音響」的人設。這種矛盾恰恰折射出行業的現實困境:當「品牌故事」比「硬體引數」更易收割溢價時,誰還願意為「真實」買單?
更深層的矛盾來自新能源轉型的衝擊。沃爾沃當前的電氣化佈局仍顯滯後,理想、蔚來等自主豪華品牌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搶佔市場,傳統豪華品牌已然陷入了「保利潤」與「保銷量」的兩難境地。
2024 年,沃爾沃在中國市場銷量為 15.6 萬輛,同比下降 8%,經銷商面臨庫存積壓和盈利壓力。為完成銷售任務,部分門店選擇透過「贈品縮水」降低成本。
當經銷商無法從新車銷售中獲利時,就會轉向配件和服務的灰色地帶。即便品牌方將責任歸咎於「個別經銷商的不規範行為」,也抹去這一事件對於品牌的影響。
文 | 李華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