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領銜!中國生成式AI大會嘉賓再更新,杭州六小龍之一也來了

4月1-2日舉行,聚焦DeepSeek的顛覆與重構!
4月1日-2日2025中國生成式AI大會(北京站)「GenAICon 2025北京站」將在北京中關村東昇科技園萬麗酒店盛大舉辦。中國生成式AI大會已成功舉辦三屆,現已成為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峰會之一。
本次大會繼續由智一科技旗下智猩猩、智東西共同發起,以“大拐點 新徵程”為主題,計劃邀請50+位重量級嘉賓同臺分享和討論,深入解構DeepSeek引發的變革狂潮,全面展示國內生成式AI重大進展。
中國生成式AI的發展,尤其是大語言模型,已經從GPT引領切換到DeepSeek驅動。AI Infra在國內的研究與開發方向更加明確,國產AI晶片與算力領域也獲得再次突圍的新動能。此外,包括AI智慧體、AIGC應用在內的應用熱潮更是備受期待。與此同時,視覺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具身大模型在過去一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本次大會圍繞上述重大變化進行了日程設計。大會主會場首日將進行開幕式、GenAI應用論壇,次日全天將進行大模型峰會;分會場則會先後組織DeepSeek R1與推理模型技術研討會、AI智慧體技術研討會和具身智慧大模型技術研討會。其中,三場研討會為閉門制,主要面向持有閉門專享票、貴賓通票的觀眾開放。
01.
嘉賓陣容更新
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林詠華領銜
上週,大會公佈了首批6位演講嘉賓《清華與上交大教授領銜!DeepSeek時代中國生成式AI大會首批嘉賓公佈,多位頂會作者也來了》。今天將為大家繼續揭曉12位演講嘉賓!
首先為大家揭曉主會場新增的嘉賓。
在第一日上午的開幕式上,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林詠華將帶來主題報告。林詠華在智源研究院主管大模型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系統及基礎軟體研究、產業生態合作等重要方向。今年2月,基於開源統一軟硬體技術棧FlagOS,智源研究院聯合多個晶片廠商一同開發並開源了DeepSeek-R1多晶片版本,推動大模型在不同晶片的適配應用,打破生態牆和算力束縛,進而構建多元晶片的統一技術棧和開源軟硬體生態。GMI Cloud創始人、CEO Alex Yeh將參與開幕式的高階對話環節。2023年,Alex Yeh創立GMI Cloud,將目光聚焦於AI基礎設施領域,致力於挖掘其在細分行業的潛在價值,全力推動“AI+全產業”的算力智慧化升級。
GenAI應用論壇在第一天下午進行,愛詩科技商業化負責人孫偉哲,GMI Cloud亞太區總裁King.Cui,Zilliz合夥人、產品總監郭人通最新確認參與,將帶來主題演講。
大模型峰會將於第二日全天進行。澳鵬Appen中國及韓國區副總裁董成、焱融科技CTO張文濤、Alluxio解決方案架構師湯文軍、Zenlayer行業拓展總監陳秀忠最新確認參與,將進行深入分享。
接下來為大家揭曉分會場新增的嘉賓。
360智腦演算法資深專家鄒昊晟博士將參與分會場首日下午的DeepSeek R1與推理模型技術研討會。鄒昊晟博士主導了開源專案Light-R1和360-LLaMA-Factory,在加入360之前,歷任米哈遊和第四正規化的強化學習研究員,是TF版tianshou的作者。鄒昊晟博士此次將就3月4日開源的Light-R1模型帶來報告分享。Light-R1為低成本快速訓練一個領域專精推理模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研究生、Eko主要作者陸逸文致力於推動虛擬智慧體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與應用。陸逸文博士將在分會場第二日上午進行的AI智慧體技術研討會上作報告分享。他曾在機器人控制和自適應控制領域於ICRA、IROS、CDC等國際頂級會議發表多篇論文。
汪仁涵將在第二日下午進行的具身智慧大模型技術研討會帶來分享。汪仁涵來自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群核科技,負責空間智慧平臺SpatialVerse的整體研發工作。
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此次公佈的演講嘉賓。
1、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林詠華
林詠華,現任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主管大模型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系統及基礎軟體研究、產業生態合作等重要方向。
IEEE女工程師亞太區領導組成員,IEEE女工程師協會北京分會的創始人。曾任IBM中國研究院院長,同時也是IBM全球傑出工程師,在IBM內部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系統的創新。
從事近20年的系統架構、雲計算、AI系統,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研究。本人有超過50個全球專利,並多次獲得ACM/IEEE最佳論文獎。獲評2019年福布斯中國50位科技領導女性。
2、GMI Cloud創始人、CEO Alex Yeh
Alex Yeh是GMI Cloud的創始人兼CEO,在他的卓越引領下,GMI Cloud迅速成為全球AI雲計算領域的領先品牌,助力眾多企業實現AI的即時部署與高效擴充套件。
作為一名極具前瞻性的連續創業者,Alex Yeh的職業軌跡亮點頻出。他曾先後在CDIB Capital、Globaltec Capital擔任董事,專注於VC/PE以及AI領域的投資工作。在創辦GMI Cloud之前,他是加密貨幣創投機構Headline Crypto/IVC的聯合創始人,也是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生態領域最年輕的合夥人,投資專案超過100個,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資本活力。
憑藉在雲計算、AI及Web3領域沉澱的深厚專業知識與豐富實踐經驗,Alex Yeh不斷推動行業的創新突破。2023年,他創立GMI Cloud,將目光聚焦於AI基礎設施領域,致力於挖掘其在細分行業的潛在價值,全力推動“AI+全產業”的算力智慧化升級。
3、愛詩科技商業化負責人 孫偉哲
孫偉哲,愛詩科技商業化負責人,長江商學院FMBA,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碩士;超過10年的企業服務領域深耕經驗,現任愛詩科技商業化負責人,全面負責公司企服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推動業務增長與市場拓展。曾任飛書People商業化負責人,帶領團隊實現了商業化從0到1的突破,並構建了高效的商業化體系。
4、GMI Cloud亞太區總裁 King. Cui
King.Cui,GMI Cloud亞太區總裁,14+年雲計算經驗,歷經產品研發、解決方案、銷售管理。前阿里雲資深總監,帶領團隊完成年銷售額數百億RMB;中國雲計算早期開拓者,前百度雲創始團隊成員。不僅擁有豐富且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和豐富的行業解決方案經驗,還擁有深刻的雲計算技術理解力和發展趨勢判斷力。
5、Zilliz合夥人、產品總監 郭人通
郭人通是Zilliz合夥人和產品總監,是CCF分散式計算與系統專委會執行委員。他專注於開發面向AI的高效並可擴充套件的資料分析系統,是Milvus專案的系統架構師和Zilliz Cloud產品負責人。工作成果曾發表於SIGMOD、VLDB、USENIX ATC、ICS、DATE等國際頂級會議與期刊。在加入Zilliz前,他曾就職於華為,是ModelArts平臺核心研發成員。郭人通擁有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學位。
6、澳鵬Appen中國及韓國區副總裁 董成
董成,現任澳鵬Appen中國及韓國區副總裁,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經就職於IBM,惠普等公司,擁有近20年在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專業經驗。主要負責帶領團隊為國內外頭部的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企業提供高質量訓練資料和服務;依託高質量的AI訓練資料及服務,助力國際領先的網際網路和高科技企業自信地部署AI專案。
7、焱融科技CTO 張文濤
張文濤,焱融科技CTO,專注於分散式儲存領域,擁有超過15年的大規模公有云儲存架構開發和AI儲存架構設計經驗,主導了YRCloudFile高效能分散式檔案儲存系統從0到1的研發及落地,在AI及高算力場景應用落地方面實戰經驗豐富,對專案的整體架構設計和效能最佳化有深刻見解。是中國智慧計算產業聯盟專委會技術專家組成員、上海TGO鯤鵬會成員、CXL技術應用俱樂部專家和信通院分散式儲存產業方陣DSIA核心成員。
8、Alluxio解決方案架構師 湯文軍
湯文軍,Alluxio解決方案架構師,專注於雲原生以及分散式快取技術,擁有超過10年的容器相關領域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產品架構經驗。當前致力於雲原生和資料編排領域的融合,以推進AI場景下的計算效能最佳化。
9、Zenlayer行業拓展總監 陳秀忠
陳秀忠(Adam),Zenlayer行業拓展總監,北郵光通訊博士,擁有14年雲計算行業經驗。曾在信通院標準所、阿里巴巴和大河雲聯從事基礎網路研究和架構設計。於2018年加入Zenlayer,專注幫助眾多出海客戶構建全球基礎網路和邊緣雲網絡,涵蓋遊戲加速器、跨境電商、公有云、金融、RTC、社交娛樂和智慧硬體等領域。在工程師和銷售崗位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刻的見解。
10、360智腦演算法資深專家 鄒昊晟
鄒昊晟博士現任360智腦演算法資深專家,主導了開源專案Light-R1和360-LLaMA-Factory。他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TSAIL朱軍教授組,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系。在大模型之前歷任米哈遊和第四正規化的強化學習研究員,是TF版tianshou的作者。
11、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研究生、Eko主要作者 陸逸文
陸逸文現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機器人學、控制理論、智慧體(Agent)與具身智慧技術。他曾在機器人控制和自適應控制領域於ICRA、IROS、CDC等國際頂級會議發表多篇論文,並積極參與具身智慧的產業化探索,主導開發了開源的五指靈巧手機器人軟體平臺DexRobot SDK。此外,他也是開源智慧體開發框架Eko的主要貢獻者之一,致力於推動虛擬智慧體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與應用。
12、群核科技科研演算法專家 汪仁涵 
汪仁涵,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在群核科技負責空間智慧平臺SpatialVerse的整體研發工作。
02.
人工智慧創新展擴容 展位申請進入倒計時
去年4月,中國生成式AI大會北京站首次設定展區,10家企業進行了技術產品方案展示。而在去年12月的上海站,展區進一步擴容,15家企業展示了技術產品方案。
▲2024中國生成式AI大會北京站及上海站展區盛況
今年,北京站將繼續在主會場外繼續設定人工智慧創新展。展區面積和展位數量均持續擴容,仍以標展為主。屆時,預計將有20+人工智慧產業鏈上的優秀企業帶來技術產品方案展示。
目前展位已所剩不多,歡迎申請。如有意參展,可以新增文末小助手進行諮詢。
03.
報名火熱進行中 電子門票也可以檢視啦
隨著新一輪演講嘉賓的對外公佈,大會的報名也在火熱進行中。
此次北京站設定了四類電子門票,分別是主會場觀眾票、主會場VIP票、閉門專享票和貴賓通票。其中,主會場的座位分佈如下。
四類電子門票中,主會場觀眾票為免費票,申請後需經稽核透過方可參會;主會場VIP票、閉門專享票和貴賓通票均需購買。
針對已申請主會場觀眾票的朋友,組委會的稽核和通知工作正在進行中,小助手將對透過稽核的朋友進行微信告知(優先微信,並輔以簡訊或電話),請您查收和回覆。劃重點啦,一定記得去檢視您的電子門票,這是現場參會簽到需要的,記得儲存哦~
想到現場參會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小助手“泡泡”,進行購票或免費申請主會場觀眾票。已新增過“泡泡”的老朋友,可以給“泡泡”私信,傳送“GenAI25”即可報名。
演講需求、會議贊助的專家或企業也可以私信“泡泡”進行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