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輕課君| 來源:輕課( ID:gh_8b27cafe21f7)
這幾天,鄭爽又有新訊息了。
有網友曬出了她和朋友的近照,還說這絕對是第一手的新鮮資訊,這不免讓大家紛紛議論起來。

只見照片裡的鄭爽,臉上多了不少肉,明顯發福了。
以前尖尖的下巴,現在都變成橢圓形了,五官也因為肉多了,顯得更小了。
而且,頭髮也沒怎麼打理,亂糟糟的,染了一頭黃毛,看著有點像精神小妹,氣質也變得有點“村”。

看鄭爽的全身照,穿了一身黑,腳上的那雙大logo名牌靴,可見生活依舊奢侈。

看到這,大家不免感慨“鄭爽雖然因各種劣跡被封殺,但卻一直沒停止過折騰。”
從她工作室的狀態來看,她除了打官司,就是忙一些潮牌的事情。
甚至還親自當模特拍攝廣告。
只是,動作有點僵硬單調,業務基礎也差了點。
工作室發的圖也挺模糊的,不知道還有多少粉絲願意被“割韭菜”。


不過,對鄭爽來說,不管粉絲買不買賬,她都得折騰點動作出來。
能挽回一點好感,固然好;
可即便被罵,她也會堅持冒泡。
因為對比被罵,她更忍受不了被忘記。
記得去年10月,鄭爽在偷漏稅被處2.99億罰款後,又有了新處罰。
法院宣判:
鄭爽需返還某影視投資公司3050萬“服務費”,並賠償經濟損失6000萬。
這起判決,還要追溯到8年前。
當時,這家影視公司邀請鄭爽出演女一號。

合同約定,拍攝期間乙方藝人(鄭爽)不能因劣跡影響劇本拍攝和上映,否則要賠付經濟損失。
合同簽訂後,該公司向鄭爽工作室支付共計3050萬費用,用途標註“影視劇服務費”。
如今,鄭爽因劣跡影響影片上映,自然是要賠償的。
可判決下來,鄭爽工作室卻在短暫沉寂後,在社交平臺分享了鄭爽的一段影片,並配文喊冤,要等待真相。

人家對方公司的合同,白紙黑字都寫著她違約,她被封殺也是事實,試問何冤之有呢?
既然註定要賠償對方,為何鄭爽還要鬧這一齣呢?
說到底,她就是為了把事情鬧大,讓大家都關注她。
再往前河北災情時,鄭爽還冷不丁地捐過5萬元。

對於一個涼了好幾年,現在是一個素人的鄭爽來說,5萬金額的確也不少。
只是她過去一向不管他人死活,這幾年卻對公益出奇熱衷,太反常了。
不僅捐了錢,她還組織了“鄭在益起”活動,致力關注困難兒童。

又領養過兩位需要救助的孩子,給其他留守大齡兒童捐贈了兒童智慧手錶。

呃,看到這裡大家一定覺得很荒唐吧?
她連自己代孕的孩子都要棄養,會善良到要領養善待別人的孩子?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博眼球。

為何鄭爽一直會賊心不死呢?
因為明星之所以會成為明星,身上多少都有些表現欲。
這種表現欲,就是鄭爽身上的魂。
所以當她成為素人後,是很難接受那種被忽視的感覺的。
而這種過度表現欲,也與鄭爽成長經歷有很大關聯。
往回追溯鄭爽的成長過程就會發現,她從小就被母親掌控,一直都在按照母親期待的樣子在生活。
從鄭爽一歲開始,母親就給她制定了“十年計劃”,目標就是送她上北影,成為大明星。
那幾年裡,別的孩子去少年宮學跳舞,家長都是等放學了才來接。
可鄭爽媽媽不一樣,她每次都陪著鄭爽一起上課,監督她的一舉一動。

母親不允許她吃零食、長胖、彈錯一處鋼琴,一切按照明星標準在培養她。
那段被壓抑的時光裡,可能鄭爽也想過肆無忌憚地吃零食,也想過和小朋友一起玩。
可這些真實的情緒和需求,都被忽視了,她的自我完全建立在滿足父母的期待之中。
時間久了,她也忘記了自己是誰,需要什麼。
她內心就像個空殼子,完全沒有自己的精神核心,只有從別人的肯定和關注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過去,母親最看不慣她每次拿到劇本就壓力重重,覺得這本應是“幸福而輕鬆”的事。
鄭爽也抱怨過,想過短暫地休息,但最後還是擰不過媽媽的決定,只能一直奔跑。
而且,演戲確實給她帶來了不小的關注度,也讓她收穫了不少掌聲和鮮花。
久而久之,她就把明星當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意義。
再加上她小時候就學舞蹈,經常在舞臺上表演,時間一長也愛上了那種在舞臺上的感覺。
所以,現在一旦沒了過去的關注度,就感覺跟丟了魂兒似的,想方設法地想要吸引大家的注意。
只是,這種對舞臺的痴迷和過度的表現欲,能帶來一時的光芒和滿足;
但長遠來看,這無疑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
因為真正的價值和成長,來自於內心的堅定和不斷的自我提升,而不是外界的關注和短暫的虛榮。
被盲目的表現欲牽著鼻子走,遲早得栽大跟頭。
關鍵詞
合同
一點
公司
明星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