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風雲|暴跌千億:市場讀不懂藍月亮的財報,藍月亮也讀不懂市場

回想當初,藍月亮與KA渠道決裂,為的是拿回主動權。近10年過去,藍月亮主動把命運交給了別人。
作者 | 劉萍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2008年,藍月亮剛開始賣洗衣液,果斷拿出一半收入做營銷,但效果沒有立竿見影,反而讓公司虧損嚴重。創始人羅秋平笑稱:“虧得好,虧得越多我越高興。”
2024年,同樣是鉅虧,羅秋平卻已笑不出來。
近日,藍月亮釋出最新業績,今年上半年,其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296.36%至-6.64億元,創上市以來中期淨利潤最大降幅。
值得玩味的是,藍月亮業績差,不是因為賣不出去,銷售額其實增長了40.87%,達31.31億元。但奈何營銷太猛,光推廣開支就高達10.95億元,賺錢速度根本抵不過花錢速度
藍月亮的崛起,主要得益於先發優勢,加上成功的營銷策略,搶佔了空白的洗衣液市場。但產品為本,渠道為王,藍月亮鞏固市場的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
令人擔憂的是,藍月亮似乎還在越走越偏。

高開低走
成立於1992年的藍月亮,本是國貨逆襲的典型代表。
早期的10年裡,其靠賣廚房清潔劑、噴霧式衣領淨等產品,在市場初露頭角,2003年憑抑菌型洗手液迎來第一個高光時刻,但整體發展得不溫不火。
轉折點發生在2008年,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特意找上門,建議羅秋平頂著虧損的壓力,轉行賣洗衣液。
當時,洗衣粉是衣物洗滌市場的主流,以寶潔、聯合利華為代表的外資品牌,正忙著跟本土品牌打價格戰,沒有重視消費者對洗衣粉質量不滿的情緒,也無意把洗衣液引入中國。
在張磊的的提醒下,羅秋平注意到這股消費升級的趨勢,便全力押注洗衣液賽道,推出旗艦款洗衣液。
恰逢北京奧運會,郭晶晶以兩枚金牌躍升“跳水皇后”,羅秋平不惜花2億元簽約郭晶晶,而上一年藍月亮年收入僅4億。
線上下,藍月亮採用人海戰術,讓大量促銷員進入重點商超等KA渠道推銷,現場邊洗衣服,邊向消費者解釋洗衣液的優勢。在一家大型連鎖賣場,其他洗滌品牌就幾個促銷員,藍月亮會安排十幾個。
一番組合拳下來,藍月亮成功開啟了中國的“洗衣液時代”。2009年,中國洗衣液市場銷量增長率達65%。
先出手的藍月亮佔盡優勢,資料顯示,2008年藍月亮洗衣液的市佔率排第五,僅過一年,就以32.7%的市佔率奪得冠軍。
回過神來的其他品牌迅速跟進,甚至使出價格戰的慣用手段,但羅秋平已樹立起"藍月亮等於洗衣液"的品牌認知度,市場地位穩固。2012年初,其市佔率高達52.7%。
事實證明,藍月亮重金砸營銷一點也不虧,能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業績。2007年到2013年,其營業收入從4億增長至43億,翻了10倍有餘,年複合增長率達49%。
頂著行業第一的光環,2020年12月,藍月亮在香港上市,成為國內“洗衣液第一股”。
但上市也成了藍月亮的業績分水嶺。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19年藍月亮的市場份額為24.4%,僅比第二名的納愛斯高出0.9%。想成為“中國版寶潔”的藍月亮,差點連本土品牌都打不過。
2020年,藍月亮淨利潤同比增長21.3%,2021年開始,其淨利潤就持續負增長,到2023年,分別下滑22.54%、39.74%、46.8%,下滑幅度顯著擴大,而銷售費用分別同比增長18.62%,10.83%和22.38%。
市值也跟著利潤下跌。上市初,藍月亮市值最高達1122億港元,現在市值不到120億港元,蒸發了近九成
在今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羅秋平、潘東夫婦的財富只剩100億元。短短3年時間,縮水550億元。
行業龍頭被“拋棄”的情況不多見,市場擔憂,藍月亮燒錢換增長的模式難以持續,公司內部亟需解決運營效率、成本控制等管理問題。

渠道激進的代價
如今來看,藍月亮成也渠道,敗也渠道
藍月亮的市場地位,很大程度靠營銷維持。隨著同行湧入洗衣液市場,藍月亮的營銷支出有增無減。廣告不能省,藍月亮就試圖從渠道“擠”點水分。
據公開報道,2015年藍月亮與大潤發進行談判,要求在賣場內設定專櫃,並自主定價,降低合同扣點,儘可能爭取盈利空間。
大潤發拒絕了,羅秋平憤而從大潤發全國320多家門店下架產品,隨後又陸續撤出家樂福、人人樂、沃爾瑪等主要零售商,徹底跟KA渠道撕破臉。
看似意氣用事,實則藍月亮也有考量。
彼時,電商渠道快速發展,對傳統商超的銷量造成嚴重衝擊,但商超收取的種種費用並未隨之減少。藍月亮做到行業第一,也沒有議價權。選擇電商平臺,可以獲得更大的靈活性。
經張磊牽線,藍月亮與京東簽署協議,把旗艦店作為主要陣地。藍月亮確實嚐到了甜頭,2015-2017年,京東自營藍月亮品牌銷售同比淨增長均超過100%。
同時,為彌補渠道損失,藍月亮打造社群小店“月亮小屋”,嘗試“O2O+直銷”的自營道模式。可以說,這又是一個大膽創新。
但藍月亮沒有完全做好渠道轉型的準備。渠道轉型不是簡單地換個地方賣產品,銷售網路、營銷方式、價格體系等方面都需要重新調整。
藍月亮匆忙轉戰電商,不久便被拖入電商價格戰。而其自身的控價也較為混亂,有時經銷商拿到產品的價格比藍月亮自營店貴一倍,讓經銷商很不爽。
雪上加霜的是,“月亮小屋”也沒有收到預期效果。運輸、房租、員工等成本徒增藍月亮的經營壓力,銷量又低,不到兩年就大批閉店,自建直銷渠道計劃宣告折戟。
究其原因,顧客不會從超市買完一堆商品,再特意去“月亮小屋”買洗衣液,畢竟藍月亮並非不可替代。
在渠道上試錯之時,藍月亮給敵人留下了機會。其前腳剛離開商超,同行們就迅速搶佔空出的貨架。2017年,立白洗衣液以26%的市佔率,短暫地反超藍月亮。
固執了兩年,藍月亮被迫向商超低頭,雙方握手言和。但這時的格局早已發生鉅變,競爭對手穩固了市場份額,奧妙、立白、超能等洗衣液擺放的位置更顯眼。
重回商超的藍月亮,依然保持著線上增長強於線下的趨勢。2017年—2019年,藍月亮線上銷售佔比由33.1%升至47.2%,線下銷售佔比由54.4%降至38.7%。
儘管如此,線下才是洗衣液的主戰場。洗衣液屬於高頻消費品,人們習慣了逛超市時順便買回去。無論是轉向電商還是“月亮小屋”,藍月亮都在拉遠與消費者的距離。
重押線上渠道,更讓藍月亮患上了愈發嚴重的“營銷依賴症”。
近年來,線上紅利消退,電商流量越來越貴,為保住行業第一,挽救銷量疲態,藍月亮的線上營銷攻勢越發兇猛。
6月30日,藍月亮攜廣東夫婦開啟直播專場活動,福袋累計送出5000臺iPhone。最終以過億的GMV重新整理了家清單場直播紀錄,累計賣出80多萬單,其中“至尊”組合共銷售1030萬瓶。
亮眼的銷量背後,是藍月亮在“花錢賺吆喝”。據藍鯨財經報道,藍月亮在該場直播的投流費用高達4000萬元。蟬媽媽資料輔證,該專場的付費流量佔比達69%,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從渠道佈局來看,今年藍月亮明顯加大投放抖音,且過於依賴超頭主播,這與平臺加快“去頭部化”、扶持店播的大勢相反。
其實,去年藍月亮在抖音的營銷仍以店播為主,達人帶貨銷售佔比僅為19%。到了今年,達人帶貨晉升為主要銷量渠道。
截至目前,藍月亮已與廣東夫婦、董先生、祝曉晗、舒暢、沈濤等抖音超頭主播開啟過帶貨活動,並保持一定頻率的合作。
商家苦超頭主播的投流費已久,藍月亮卻多次與超頭主播合作,意味著付出了高昂的拉新流量成本。而店播的運營力度不足,又會影響藍月亮的粉絲粘性、消費復購等。
藍月亮在渠道激進,本意是提升利潤,結果反而被吞噬了大部分利潤。2024年上半年,藍月亮線上渠道收益同比增長56.9%,但整體淨利潤暴跌近300%,實在得不償失。
雖如願保持了市場份額第一,但含金量大不如前。資料顯示,2023年藍月亮的市佔率為17.6%,2022年還是24.4%。

定位迷失
羅秋平夫婦都是武漢大學化學系的高材生,是日化行業中少有的“科班”出身的老闆,藍月亮能引領洗衣液潮流,底色是產品的創新力。
但藍月亮的另一個致命失誤,是花了大量精力在營銷,卻沒有培育出新的顛覆性產品。
當洗衣液賽道變得擁擠,藍月亮不曾適當跳出來,審視消費者的需求,而是繼續圍繞洗衣液,推出不同功能的品類。
2010-2018年,藍月亮陸續推出了主打亮白增豔功能、寶寶專用型、至尊濃縮型、手洗型、內衣專用等多類洗衣液。其中,至尊濃縮洗衣液寄予了藍月亮的高階夢,希望由此當上“洗衣液界的愛馬仕”。
來源:藍月亮官方微信
用高客單價的單品,來提升品牌溢價、增加利潤,思路沒有錯,但羅秋平錯判了市場需求。
原先藍月亮的定價已偏高,讓很多消費者用不起。濃縮洗衣液的價格更高,一瓶660g的至尊洗衣液賣139元,同價位可以買到好幾公斤的平價洗衣液,而消費者的普遍認知還處於量大就是優惠的階段。
眼下,藍月亮在電商平臺過度投入營銷,加速了品牌形象“廉價化”,與高階化願景背道而馳。
反觀寶潔,錯失洗衣液商機後,2014年推出洗衣凝珠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立白、威露士等紛紛跟進,共同把中國洗衣凝珠銷售額從2015年的150萬元,拉昇到2020 年的11.2億元,複合增速高達273.3%,藍月亮卻動作遲緩。
儘管洗衣凝珠單價也比普通洗衣液略高,但抓住了消費者不喜歡洗滌產品直接接觸衣物的細分需求,且份量上沒有硬傷,市場還是願意買單的。
不像藍月亮試圖再次以一已之力改變使用者心智,多個品牌都參與了洗衣凝珠教育市場的過程,成本更低,效果更大。
藍月亮陷入創新瓶頸,或與研發投入較少有關。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藍月亮研發費用僅5200萬元,而其2024年上半年銷售及分銷開支就高達22.01億港元,相差近40倍。
細看藍月亮的營收結構,洗衣液仍是核心驅動力,衣物清潔品類收入佔比常年在80%以上,今年上半年佔比88.4%。
對比同行,且不說寶潔橫跨美妝、母嬰、清潔等近乎全方位的產品矩陣,立白也已形成完整、相對均衡的家庭清潔護理產品線,僅衣物清潔領域,就包含洗衣粉、洗衣液、洗衣皂、洗衣凝珠、柔順劑等多品類。
日化行業不存在護城河,本質是一門規模生意,但“產品第一、渠道為王”的公式從未失去過魔力,藍月亮的崛起本身就是驗證
回想當初,藍月亮與KA渠道決裂,為的是拿回主動權。近10年過去,藍月亮主動把命運交給了別人。
時代在變,對手也在變,趁著洗衣液老大的名號還在,藍月亮也是時候該變了。
往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