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的故居,被賣了。
而且出售價格高達2100萬美元(約為人民幣1.65億元)。
這座莊園,記錄了赫本人生最後30年的歲月,如今易主他人,讓無數影迷感慨萬千。
莊園坐落於瑞士的託洛切納茲鎮,這裡雲霧繚繞,山林蔥鬱,仿若人間仙境。
赫本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就被打動了,於是毫不猶豫買下這座莊園,並取名為“La Paisible”,在法語中,意為 “寧靜”,故而人們也親切地稱它為 “寧靜居” 。
寧靜居佔地廣袤,足有40英畝(約161874㎡),主體是一座氣派的豪宅,內有12間臥室與8間浴室。
宅邸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片白玫瑰園,這可是赫本60歲生日時,摯友紀梵希精心為她準備的賀禮。
想象一下,在某個陽光微醺的午後,赫本漫步於這片白玫瑰園,微風拂過,花瓣輕舞,那畫面何等唯美。

然而,時過境遷,令人唏噓。
赫本離世後,她的兩個兒子也不住在這裡。
偌大的莊園,養護起來困難重重,無奈之下,2001年,他們將寧靜居賣給了一對夫妻。

新主人接手後,對整個莊園進行了現代化翻新,雖說保留了那份清幽寧靜的底色,但在許多赫本的忠實粉絲眼中,寧靜居已不復往昔模樣,變得 “面目全非”。
如今走進寧靜居,屋前那一片粉龍月季開得正豔,庭院中,古木參天,草地如茵,每一處細節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條。

臥室延續了素雅風格,沒有過多繁雜的裝飾,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屋內,乾淨透亮,讓人倍感舒適。

開放式廚房採用藍白配色與原木風相結合,實用又不失美觀,一看便是為日常家庭生活精心打造。

就連圖書室,也瀰漫著濃濃的 “閤家歡” 氛圍,彷彿能看到一家人圍坐閱讀、談笑風生的溫馨場景 。

這對夫妻在接受採訪時,曾滿含敬意地回憶道:“房子原本的裝飾極具赫本風格,十分美妙,只是窗簾上滿滿的花朵圖案,雖美卻稍顯過時 。”
翻新後的莊園,確實在現代設施與設計美學上更上一層樓,處處彰顯著有錢人豪宅的奢華與精緻。
可也有不少人為此嘆息:這般設計太過呆板,風格略顯混搭,白白辜負了赫本當年精心打造的寧靜居。
畢竟,對赫本而言,寧靜居遠不止是一座住所,更是她用愛與心血悉心構築的夢幻家園 。

1961年,電影《蒂凡尼的早餐》橫空出世,迅速轟動影壇。
導演毫不吝嗇對赫本的讚美:“彼時,所有人都深深愛上了奧黛麗・赫本 。”

可就在她事業如日中天、光芒萬丈之時,赫本卻毅然選擇急流勇退,隱居到這裡,並將全部心思投入到孩子身上。
她曾無比堅定地說:“為了孩子放棄電影事業,我從未有過一絲後悔。倘若我一心只撲在電影上,恐怕就無法見證兒子們的成長了 。”

因親身經歷過戰爭,所以她不願自己的孩子再遭受戰亂之苦,於是精心挑選了瑞士託洛切納茲鎮這個與世無爭的地方。
她堅信:“這裡,永遠都不會被戰爭的陰霾籠罩 。”
自那以後,寧靜居就成了赫本身心的棲息之所。她盡情享受著與孩子們相伴的每一刻時光。

育兒室裡,小熊、小羊玩偶憨態可掬,藤編小船靜靜擺放,彷彿在訴說著童年的美好故事。
赫本曾坦言:“我離開電影行業,只因無法忍受與兒子們分離的煎熬,我實在太想念他們了 。”

赫本對花草的熱愛,在寧靜居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親手在花園裡種下各類鮮花,她說:“種植花園,就是對明天滿懷希望 。”
據曾在寧靜居生活過的人回憶,赫本常常會在花園裡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精心照料她心愛的玫瑰,眼神中滿是溫柔與專注。

每至傍晚,她還會採摘許多野花,將它們擺滿整個房間,讓馥郁的花香瀰漫在每一個角落。

花園裡,李子、櫻桃、梨等果樹鬱鬱蔥蔥,每到果實成熟的季節,赫本總會熱情地邀請親朋好友帶著孩子們一同前來採摘,大家在果園裡嬉笑玩鬧,盡情品嚐新鮮的水果。

採摘剩下的果實,赫本也不會浪費,她會親自動手,將它們製作成果凍、果醬儲存起來。
據說,赫本最愛的甜點,便是在香甜的冰激凌上淋上滿滿一層自己親手製作的果醬。

企業家奧盧內蘇小時候曾有幸在寧靜居暫住過一段時間,他回憶中的赫本,在家中從不化妝,也不佩戴任何飾品,總是身著寬鬆的牛仔褲和簡單的T恤,親切得如同鄰家奶奶。

寧靜居的閣樓上,堆滿了設計師精心設計的服裝、時尚的帽子以及璀璨奪目的鑽石首飾,可赫本對此並不在意,她大方地對孩子們開放閣樓,任由男孩們在裡面盡情玩耍。
赫本不止一次地提到:“說實話,我生活的全部,便是孩子和鮮花 。”

主臥裡,赫本選用了各種白色藤製傢俱,簡潔清爽,給人一種清朗明快之感。
牆上裝飾著描繪鄉野別墅的名畫,彷彿將田園風光引入室內。
床褥則搭配淡藍色碎花亞麻布帷帳,微風輕輕吹過,帷帳隨風飄動,淡雅又明亮。

然而,在圖書室的設計上,赫本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一面。
她大膽選用了最奪目的桃紅色沙發、地毯和裝飾,牆上還掛著魯菲諾・塔馬約所畫的西瓜畫作。
就連桌上的鮮花,也開得熱烈奔放,如火如荼。

在赫本心中,閱讀是一場熱烈且夢幻的孤獨之旅 。
她曾說:“閱讀,是我一生最鍾愛的活動 。坦白講,我至今仍痴迷於童話故事,它們是我的最愛 !”

時光匆匆,赫本的兩個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他們在寧靜居舉辦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婚禮。隨著孩子們的獨立,留給赫本的獨處時間越來越多。
但赫本並不懼怕寂寞,甚至可以說,她頗為享受這份寧靜。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赫本會拎著小竹籃,腳步輕快地走向花園,去看望那些剛剛甦醒的鮮花。
看著滿園山花爛漫,奼紫嫣紅,內心湧起的那份充盈與愉悅,相信每一個熱愛鮮花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午後,陽光變得有些慵懶,赫本會來到泳池,暢遊幾圈。
要知道,年輕時候的赫本其實很怕水,但她憑藉著堅韌的毅力學會了游泳,正如她那句名言所說:“我懂得不多,但我學得越多,就能成為更出色的演員 。”

到了下午,赫本會牽著最心愛的小狗,漫步在莊園的小徑上,去看看月季花開得正豔。

不過,在赫本的晚年時光裡,她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的工作中,一心致力於解決兒童免疫、飢餓和水源等嚴峻問題。
她不顧艱難險阻,深入到世界上最貧窮、最困苦的角落,擁抱那些瘦骨嶙峋、飽受苦難的孩童,哪怕他們的身軀佈滿蚊蟲叮咬的痕跡。

她見過世間最骯髒、最絕望的景象,卻從未有過一絲退縮,始終心懷希望。

1992年,赫本抵達索馬利亞,孩子們眼中流露出的無盡苦難,她堅定地說道:“孩子們在短暫人生中承受的所有痛苦,我都看在眼裡,我深知,我們必須兌現更多承諾 。”

然而,此時距離她生命的終點,已不足4個月。
1992年9月,她被確診為闌尾癌,癌細胞迅速擴散至腹腔。
即便在化療的痛苦折磨下,她依然會在花園裡艱難地散步,堅持完成了兒童朗讀專輯《奧黛麗・赫本的魔法故事》的收尾工作。

1993年1月,赫本在睡夢中安然離世,她人生的最後一張照片,定格在寧靜居,畫面中的她正與孩子悠閒散步,臉上綻放著美麗的笑容。

如今,赫本長眠於託洛切納茲公墓,距離寧靜居並不遙遠。

雖然寧靜居的主人不是她了,但我想只要寧靜居的鮮花依舊燦爛綻放,綠葉依舊繁茂生長,它就如同一座無聲的豐碑,時刻提醒著我們,四季更迭,春天總會如期而至,而赫本的故事也將永遠流傳。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