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階眼科裝置報告:國產有望全面崛起,市場格局快速重構

近幾年,國產高階眼科裝置領域異軍突起,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加之國產替代政策支援,眾多國產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部分產品甚至展現出媲美乃至超越傳統進口品牌的強勁實力。
然而,隨著市場上國產眼科裝置的數量激增,包括在研產品與已獲批產品數量的快速增長,如何精準識別哪些國產產品真正具備差異化競爭力,能夠有效滿足臨床實際需求,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報告立足於“發掘國產品牌產品力”這一主題,希望從臨床真實需求調研、NMPA批准情況、融資情況、商業化情況、出海戰略、產品核心引數對比等角度,反映國產品牌真實的產品力。
核心觀點

融資和獲批數量均呈現積極態勢。融資方面,2024年1月1日-2025年3月底,國內眼科裝置板塊億元級融資事件數量有14起,佔總數量的54%。NMPA批准方面,121款高階眼科裝置獲NMPA批准,部分產品領域獲批的國產數量已經超越進口,如眼科OCT、光學生物測量儀,行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診斷類裝置國產化程序整體更快。國產眼科OCT憑藉掃頻技術創新,實現掃描速度、成像深度、範圍與解析度的全面突破,技術引數超越同類進口產品,已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獲認可;國產光學生物測量儀部分產品效能已與進口比肩,未來有望藉此提升在高階市場的份額;國產超廣角眼底相機獲批數量激增,關鍵引數表現出色,正穩步縮小與進口頭部產品的市場份額差距;眼壓測量板塊,國產企業正透過開創性技術突破,攻克長久以來眼壓測量不準、無法實現24小時連續眼壓監測等難題。
治療類裝置國產化程序較為遲緩。全飛秒雷射、超乳玻切一體機尚無國產獲批產品,僅少數企業處於研發階段。眼科手術顯微鏡雖有較多國產獲批產品,但進口壟斷嚴重,多數國產產品未達基礎標準,高階產品更是長期空白。
未來,高階眼科裝置企業可從多方面構築長期競爭力。全品類佈局意義重大,企業還應關注眼科手術機器人等潛力產品,同時,需樹立長期品牌戰略,縮小與海外品牌差距,並堅定出海,憑藉技術創新與高附加值產品開拓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01
2024年回顧:融資活躍,產品爆發,國產高階眼科裝置成績斐然
高階眼科裝置涉及多個細分產品領域,主要裝置種類多達數十種,可大致分為診斷裝置和治療裝置。
眼科裝置分類
本次報告從市場規模的大小、產品在眼科診斷治療中的重要性、當前現狀及未來前景多個維度考慮,將眼科OCT、光學生物測量儀、超廣角眼底相機、角膜生物力學分析儀、連續眼壓監測系統、眼科手術顯微鏡、全飛秒雷射、超乳玻切一體機、眼科手術機器人作為重點研究的產品領域。
● 眼科裝置融資相對活躍,億元級融資佔比超50%
大額融資事件佔比高。2024年1月1日-2025年3月底,國內眼科裝置板塊億元級融資事件數量有14起,佔總數量的54%。資本的趨利性決定了其流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領域,這顯示出眼科裝置領域在當前市場中備受資本青睞。

2024年國內眼科裝置領域融資金額分佈

從具體的產品細分領域來看,國產率低、技術門檻高的產品吸引了更為廣泛的資本投入。以全飛秒雷射、超乳玻切一體機、眼科手術顯微鏡以及眼科手術機器人為典型代表,這些高階眼科裝置在技術研發上存在較高壁壘,當前國產產品在市場中的佔比較低,也因此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同時,產品線佈局更豐富、商業進展更快的企業也受到了資本的高度關注。
● 121款產品獲批,多個產品領域國產獲批數量超進口
截至2025年2月7日,一共有121款高階眼科裝置獲得NMPA批准。
國產光學生物測量儀與眼科OCT裝置的獲批進展尤為顯著。獲得NMPA批准的眼科OCT產品有32款,國產產品佔比為68.7%;光學生物測量儀有32款,國產產品佔比為81.2%;眼科手術顯微鏡有32款,國產產品佔比為53.1%;超廣角眼底相機有16款,國產產品佔比為56.2%。

獲得NMPA批准的高階眼科裝置分類

依據首次註冊時間,眼科OCT和眼科手術顯微鏡的國產化程序起步較早。2014年就有1款國產眼科OCT獲批,2015年國產眼科手術顯微鏡獲得了批准。全飛秒雷射和超乳玻切一體機是國產化程序最慢的產品,至今無國產產品獲批。
進入2024年,國產高階眼科裝置領域迎來了一個顯著的爆發期。這一年,國產光學生物測量儀、超廣角眼底相機的獲批數量大幅增加。

近幾年國產高階眼科裝置NMPA批准年份分佈

02
各品類產品力深度剖析,頭部品牌已實現效能、商業化、出海多重突破
本章聚焦眼科OCT、生物光學測量儀、超廣角眼底相機、角膜生物力學分析儀、連續眼壓監測系統、眼科手術顯微鏡、全飛秒雷射、超乳玻切一體機這八大類高階眼科裝置,從產品引數分析、商業化表現、出海戰略等多個維度,剖析國產產品的實力與潛力。

各重點產品板塊國產產品力評估

● 眼科OCT:技術彎道超車,國產市佔率已超50%
眼科OCT是公認的國產化程序最快的高階眼科裝置,首先體現在註冊數量上,獲得NMPA批准的國產眼科OCT裝置數量已經遠遠超過進口數量。根據動脈智庫統計,截至2025年2月7日,累計有32款眼科OCT產品獲得NMPA註冊證,國產高達22款,國產產品在數量上佔據顯著優勢。

獲得NMPA批准的眼科OCT產品

其次,體現在國產產品在核心引數表現上。根據動脈智庫的統計,無論是掃描速度、成像深度、成像範圍,還是成像解析度,國產頭部產品已經表現出超越進口產品的效能。
再者,體現在國產市佔率表現和售價。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眼科OCT 2023年度公立醫院中標公開可查詢臺數為404臺,國產產品的市佔率已經超過50%。並且,國內頭部企業的產品平均中標價格在150萬左右,高於進口產品。
這一系列資料表明,國產頭部企業的市佔率和售價表現均優於進口品牌,說明國產產品並非依靠傳統的低價思路進行競爭,其技術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已經獲得醫院認可,標誌著國產產品在技術、效能、售後、價格等關鍵維度已擁有與進口正面競爭的實力。
國產眼科OCT能夠實現上述對進口產品的超越,核心原因在於掃頻OCT技術的突破和領先。進口產品升級較慢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技術升級後可能不匹配原有的資料庫和算法系統,另一方面在於歐美客戶群體集中於眼科私人診所市場,預算偏緊,而掃頻OCT成本較高。這些因素給予了國產產品彎道超車的機會。
● 光學生物測量儀:與進口的差距在縮短,但院內缺乏彎道超車的路徑
從NMPA批准層面看,國產光學生物測量儀數量佔比高達81.2%。截至2025年2月7日,累計有32款光學生物測量儀獲得NMPA批准,其中國產產品26款,進口產品6款,國產佔比高達81.2%,充分彰顯了國產在市場準入環節的強大競爭力。

獲得NMPA批准的光學生物測量儀

但在傳統醫療市場,國產產品市佔率較低,多因產品效能受限。動脈智庫調研發現,近視防控領域的生物測量儀在下沉市場空間較大,但該領域技術壁壘與競爭門檻不高,國產廠商間競爭激烈,多以價格戰為主。目前,國產光學生物測量儀引數普遍僅能滿足近視防控需求,精度欠佳,不過在便攜性和成本方面有一定優勢。而能滿足嚴肅醫療場景高精度、高穩定性、高重複性要求的國產產品極為稀缺。
此前,高階光學生物測量儀市場長期被蔡司 Master 系列等進口品牌佔據,其中 IOLMaster 700 系列產品上市十年,市佔率優勢顯著。隨著白內障手術進入屈光性時代,臨床對術前、術中、術後各環節要求提高,光學生物測量儀需具備更高測量精度與穩定性。
而現在,國產已實現技術突圍,部分產品已展現出了超越進口的效能指標,顯著提升了國產裝置在高階市場的臨床價值。
● 超廣角眼底相機:國產獲批激增,有望後來居上
眼底病檢查裝置正呈現出從常規小角度成像向超廣角成像拓展、從光學向雷射相機升級、從單模態檢測向多模態和全模態檢測發展的趨勢。這一趨勢不僅在眼科OCT板塊充分展現,在眼底相機領域亦體現得淋漓盡致。受此驅動,眼底相機領域正加速從普通眼底相機的紅海競爭向超廣角眼底相機的藍海市場邁進。

獲得NMPA批准的超廣角眼底相機

產品效能方面,進口產品呈現出了技術分化特徵,均還不能完美兼顧成像範圍和色彩還原度。此外,多家國內企業將超廣角眼底相機作為重點產品在佈局,預計未來五年內,國產有望超越進口,實現充分國產化。
● 角膜生物力學分析儀:首創直接測量剛量/模量技術,國產即將上市
儘管眼壓計已經在臨床應用多年,但真實眼壓測量仍是臨床的一大痛點。越來越多學者認識到角膜的生物力學性質是影響真實眼壓測量的核心因素。傳統眼壓計由於技術原理限制,只能採用理想化的統一假設條件,無法考慮角膜生物力學的個體差異性,導致測量結果存在系統性的誤差。
角膜生物力學分析儀透過分析不同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學特性,修正眼壓計算,為臨床提供了一種可靠的眼壓檢測方法。
曾有2款角膜生物力學分析儀上市,分別是美國Reichert推出的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和德國歐科路推出的Corvis ST,其中ORA已退市,暫無國產產品上市。

全球範圍內的角膜生物力學分析儀

● 連續眼壓監測:臨床需求亟待滿足,國產裝置已實現24小時居家自動監測
臨床早已意識到連續眼壓監測的必要性,但由於缺乏理想的產品,只能使用傳統單點眼壓計,透過“多次單點測試”的方式,每間隔2-3小時測量一次,形成眼壓圖譜,反映24小時的眼壓波動情況。但這種方式眼壓測量點太少,難以確保捕捉到眼壓峰值,無法完整呈現眼壓的波動全貌。
此外,該方式要求患者住院,且夜間需多次喚醒患者進行測量。一方面,患者依從性低,另一方面,這對醫院資源需求極大,包括醫護人手和床位等,能夠開展該項測試的醫院數量極小。所以,傳統方法難以契合臨床對於連續眼壓監測的需求。
根據統計,全球範圍內有數款連續眼壓監測系統在研。

連續眼壓監測系統盤點
經過梳理發現,各家企業的產品在產品原理、技術思路上呈現出多樣化路徑。比如,在使用方式上,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大類。多數患者對侵入式產品接受程度較低,此類產品僅適用於手術患者。非侵入式產品主要透過角膜接觸鏡的形式實現,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光學、壓電、諧振頻率三個技術方向。其中,諧振頻率採用無線傳輸,線圈設計更為簡易,成本低,舒適度好,有機會成為眼壓監測系統主流技術路徑。
● 眼科手術顯微鏡:國產註冊證數量領先,但與進口存在技術代際差異
當前,眼科手術顯微鏡市場呈現出高度的進口壟斷態勢,蔡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超過70%,但進口高度壟斷的根源並非市場準入障礙。
截至2025年2月7日,除開拓普康和蔡司的國產產品,累計有14款國產眼科手術顯微鏡獲得NMPA批准,與進口產品數量相當。早在2015年就有國產產品獲得批准,但受限於光學成像技術、裝置穩定性、操作精細化程度等核心效能上的差距,近年來國產在臨床的滲透率未見明顯提升,始終未能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

獲得NMPA批准的眼科手術顯微鏡產品

眼科手術顯微鏡歷經多輪技術革新,可劃分為多個層級,其功能從最初單純滿足手術放大觀察需求,逐步迭代至既能提供清晰影像,也能實現記錄功能的綜合手術平臺裝置。

眼科手術顯微鏡經歷了多次迭代

動脈智庫對國產眼科手術顯微鏡產品效能進行梳理,並結合臨床調研後發現,僅是在基礎層級,國產的光學照明、機械效能與進口產品都存在極大差距,光學系統的清晰度與解析度不足,無法滿足眼底手術需求,難以在高階市場進行競爭,充分反映出眼科手術顯微鏡技術研發的高難度。
不過,近年有中國企業正在打破行業僵局,推出了數字化全息掃頻OCT術中導航顯微鏡。展望未來,眼科手術顯微鏡市場將呈現國產與進口產品長期競爭的態勢。
● 超乳玻切一體機:進口市場份額超90%,國產穩步推進
玻切機技術瓶頸尤為突出,還沒有國產超乳玻切一體機獲批上市。從技術組成來看,超乳玻切一體機由超乳系統、玻切頭和玻切機三個核心部分構成。超乳系統和玻切頭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在國產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玻切機的技術難度極大,成為了阻礙超乳玻切一體機國產化的關鍵障礙,尚無國產玻切機產品獲得NMPA批准。

超乳玻切一體機及相關產品NMPA批准情況

當前市場上,進口產品在核心引數方面展現出了明顯優勢,佔據了全球超過90%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國產超乳玻切一體機普遍處於研發早期階段,引數效能資訊比較匱乏。
03
未來趨勢:企業多維佈局與政策最佳化協同共進
國產高階眼科裝置行業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未來趨勢如何,國產替代能否進一步深入,將取決於產品戰略、技術創新、品牌戰略、政策引導等多方面因素。
● 全品類佈局
全品類佈局正在成為高階眼科裝置企業的必然選擇。
相較於其他科室,眼科的產業規模較小,但需求複雜,裝置種類繁多,且單個裝置的市場體量有限,難以憑藉單一產品實現大規模的營收。因此,佈局較為齊全的高階眼科裝置產品線,對企業構築競爭優勢有重要意義,更是支撐龍頭公司達到可觀收入體量的關鍵所在。
● 關注更多高需潛力產品
一些極具潛力的高階眼科裝置有望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值得企業重點關注,包括眼科手術機器人、眼球震顫電刺激器等。
其中,眼科手術機器人應用廣泛,當下眾多企業將眼底病方向作為優先發展方向。此外,在科研實驗領域,眼內注射給藥這一操作,特別是聚焦於視網膜下注射以及脈絡膜上腔注射基因藥物與細胞(細胞療法)這類精細且前沿的給藥方式,也是眼科手術機器人極具挖掘潛力的應用場景之一。
眼球震顫神經刺激器則是用於治療先天性眼球震顫,藉助神經調控技術,有效抑制異常神經衝動,從根源上解決震顫問題,在中國市場預計將有20-40億元的市場空間。
● 建立長期的品牌與市場戰略
儘管多個國產高階眼科裝置的效能正在提升,已能與進口產品媲美,但不可忽視的是,國產的品牌力和市場認可度與進口產品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海外品牌在國內市場精耕細作多年,每年在市場投入方面的力度也遠超國產品牌,積累了極高的品牌知名度。未來,國產企業需要樹立長期的品牌建設戰略。
● 堅定出海
出海是國產高階眼科醫療裝置可觀的增量市場。憑藉優異的產品效能和品控力,國產眼科OCT正在快速獲得海外市場認可,國產超廣角眼底相機等產品也已經出海。
目前頭部企業重點瞄準老齡化程度高、經濟發達的歐美國家,而非如其他醫療器械那樣選擇第三世界國家,採用低價策略與進口產品差異化競爭。一方面是國產頭部眼科OCT的產品價值並非體現在價格低廉上,而是技術創新帶來的高附加值,有足夠的技術底氣在高階市場與進口產品競爭,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對眼科診斷和治療裝置的需求持續增長,市場廣闊。
以上為白皮書內容節選,報告整體框架如下:
第一章 2024年回顧:融資活躍,產品爆發,國產高階眼科裝置成績斐然
1.1 眼科裝置融資相對活躍,億元級融資佔比超50%
1.2 121款產品獲批,多個產品領域國產獲批數量超進口
第二章 各品類產品力深度剖析,頭部品牌已實現效能、商業化、出海多重突破
2.1 眼科OCT:技術彎道超車,國產市佔率已超50%
2.2 光學生物測量儀:與進口的差距在縮短,但院內缺乏彎道超車的路徑
2.3 超廣角眼底相機:國產獲批激增,有望後來居上
2.4 角膜生物力學分析儀:首創直接測量剛量/模量技術,國產即將上市
2.5 連續眼壓監測:臨床需求亟待滿足,國產裝置已實現24小時居家自動監測
2.6 眼科手術顯微鏡:國產註冊證數量領先,但與進口存在技術代際差異
2.7 全飛秒雷射:已有國產進入臨床試驗,實現國產替代週期漫長
2.8 超乳玻切一體機:進口市場份額超90%,國產穩步推進
第三章 未來趨勢:企業多維佈局與政策最佳化協同共進
3.1 企業:產品、品牌、市場、出海多維戰略,構築長期競爭力
3.2 政策監管:利好政策不斷,需進一步完善標準化問題
請掃描二維碼新增小助手獲取報告全文,新增過請主動詢問
眾多國產化動作,既推動了國內眼科產業的創新發展,也吸引了資本市場注意進而反哺產業發展。5月9日,動脈網將在蘇州舉辦“眼科產業創新與發展論壇”,邀請眼科行業的臨床專家、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資深投資人以及渠道企業等,共同探討我國眼科產業的自主創新和全球化發展,加強眼科產業的學術交流與產業協同,歡迎大家點選報名

*封面圖片來源:神筆PRO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資訊,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宣告: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資訊和資料,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並確認。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