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特工隊*》:漫威宇宙的新型開啟方式?

電影《雷霆特攻隊*》海報
《雷霆特攻隊*》(Thunderbolts*)對於傑克·施萊爾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當然,他創作過許多不同形態的影像,包括電影、音樂影片與電視劇集。他參與導演的《無恥之徒》(Shameless, 2016)與《怒嗆人生》(Beef, 2023)都是大受歡迎的劇集,體現了他駕馭繁雜人物與複雜敘事的能力。但這畢竟是他首次導演規模如此龐大的作品。
電影《怒嗆人生》劇照
當然,對於漫威本身來說,這部電影同樣是個挑戰。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2019)之後,漫威電影宇宙宏大的第三階段宣告謝幕。在與許多熟悉的角色道別之後,觀眾們開始期待新的敘事模式和感官體驗。因此,第四、第五階段的漫威電影總是在探索一些新的路徑。
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劇照
前兩年的《旺達幻視》(WandaVision, 2021)是個相對有趣的例子,這部劇集以富有年代感的媒介與型別入手,完成了美國電視工業的自我“幻視”。漫威宇宙中曾經的宏大戰爭,演變成了規模零散、形態多樣的游擊戰。招徠傑克·施萊爾這樣創作路徑多變、作品風格靈活的導演,也並不令人意外。
電視劇《旺達幻視》劇照
右滑檢視更多
漫威宇宙對電影懸念的多元化探索,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取標題的技巧上。傑克·施萊爾與製片人凱文·費奇(Kevin Feige)一樣,沒有解釋片名中星號(“*”)的意義。關於這部影片與漫威宇宙的更多謎底,或許只有留待影片上映後才能揭示。
電影《雷霆特攻隊*》幕後照
作為漫威宇宙第五階段的最後一部作品,《雷霆特攻隊*》所採取的反傳統路徑,是聚焦於一個反英雄團隊。在我們的訪談中,傑克·施萊爾談到了對反英雄角色的詮釋與思考。在他看來,反英雄的“相對性”,以及那些人類共通的感情,是這些角色在保持新鮮感的同時,還能打動觀眾的切入點。
電影《雷霆特攻隊*》幕後照
要做到這一點,註定需要演員的詮釋。影片的首波口碑已經出爐,演員們的表演確實獲得了較高的評價。飾演“冬兵”的塞巴斯蒂安·斯坦(Sebastian Stan)、飾演“美國密探”的懷亞特·羅素(Wyatt Russell)以及飾演“紅色守衛”的大衛·哈伯(David Harbour)組成了令人信服的反英雄群像,但其中最為亮眼的,無疑是弗洛倫絲·皮尤(Florence Pugh)飾演的二代“黑寡婦”。
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雷霆特攻隊*》劇照
皮尤的作品序列令人難忘:《沙丘2》(Dune: Part One, 2024)、《奧本海默》(Oppenheimer, 2023)、《小婦人》(Little Women, 2019)……她也因為一系列出色的表現,獲得過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以及2020年奧斯卡的最佳女配角提名。正如英國版《時尚芭莎》的訪談中指出的那樣,人們常常會忘記她還不到30歲。
皮尤在電影《沙丘2》《奧本海默》《小婦人》中劇照
右滑檢視更多
皮尤仍在拓展邊界。她嘗試著各種型別的角色,不斷調整衡量自身價值的尺度。“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真的很難……”她對記者說道,“但一旦你意識到這種價值……你就會變得無懈可擊。”即將上映的《雷霆特攻隊*》,成為了她對自我的又一次試探。
電影《雷霆特攻隊*》劇照
作為漫威這部新作的核心人物之一,皮尤這句話談的是自己面對聚光燈的感悟。但從影片的角度上來說,這句話似乎也可以用來解釋“反英雄”的意義。正如傑克·施萊爾向我們指出的那樣,英雄與反派的概念是流動的,一切取決於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如果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就算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反派”,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電影《雷霆特攻隊*》劇照
Q
A
時尚芭莎
傑克·施萊爾
Q
&
A
許多影迷對片名中的星號(“*”)很感興趣,您可以解釋一下它的用意嗎?
(笑)不能,我不想顯得無禮,但我也只能保證,你很快就能知道它的意義了。
電影《雷霆特攻隊*》劇照
當你在面對失敗、抑鬱、孤獨這些負面情緒時,如果選錯了路,可能會走向極端和黑暗,但也可能因此走向某種人與人的聯結,最終找到一條更積極、更有救贖感的道路。
“反英雄”是這部影片的特色,也是現在許多超級英雄電影突破套路的方式,您是怎麼看待、處理這一概念的?
我們在構思這部電影時,其實是把每個角色都放在“灰色地帶”的譜系上,而非簡單地劃分為“英雄”或“反派”。
比如說,乍看之下我們的主角們是“反派”,但其實在許多語境中,又很難把他們稱為反派,這取決於你看待他們的角度。我們希望每個角色都能展現面對類似問題和內心掙扎時的不同反應,以此作為故事的主旨。
當你在面對失敗、抑鬱、孤獨這些負面情緒時,如果選錯了路,可能會走向極端和黑暗,但也可能因此走向某種人與人的聯結,最終找到一條更積極、更有救贖感的道路。
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們做出的選擇,以及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們,會決定我們最終成為傳統意義上的“英雄”還是“反派”。這就是我們處理這個概念的方式。
電影《雷霆特攻隊*》劇照
我覺得無論是誰,只要能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選擇繼續前行,本身就很了不起了。任何人只要能夠走出孤獨,找到與他人的聯結,這其實就已經足夠了。
在這部影片中,超級英雄以群像形式行動,您如何能確保每個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
我覺得無論是誰,只要能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選擇繼續前行,本身就很了不起了。任何人只要能夠走出孤獨,找到與他人的聯結,這其實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啦,這畢竟是一部動作片,他們也展示了很多看上去很酷的事情,比如救人、互相幫助等等。我們儘量讓這些元素達成平衡,給每個人都安排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我們既要在動作層面上思考他們各自最擅長的能力,也要在角色層面上考慮:觀眾最希望看到他們克服什麼樣的障礙?他們透過什麼樣的行動,才能為團隊或關鍵時刻作出貢獻?這些行為最終也回應了他們經歷的衝突和成長。
電影《雷霆特攻隊*》劇照
關於這一點,您可以再談談劇作方面的思考嗎?
我們這部電影有非常優秀的編劇。埃裡克·皮爾森(Eric Pearson)是這個專案的最初創作者。參與編劇的還有桑尼·李(Sunny Lee),他是我的朋友,也創作了《怒嗆人生》。此外還有喬安娜·卡洛(Joanna Kallo),她在《怒嗆人生》和《熊家餐館》(The Bear)中都有出色的表現。
這些人的共通點在於,他們都非常理解“與眾不同”的感覺,理解那種孤獨感,以及在他人身上重新找到聯結的過程。我們確實嘗試把《怒嗆人生》中的一些主題帶到《雷霆特攻隊*》裡,比如“空虛”的體驗、“虛無”的概念。這種概念雖然在《怒嗆人生》裡也有,但在《雷霆特攻隊*》裡,我們希望用更宏大的方式來表達。
我們在劇本階段始終從角色出發討論問題,不會先考慮那些酷炫、震撼的場面。必須先以角色們的關鍵時刻為基礎,再去圍繞這些時刻構建“酷炫”的橋段。
電影《雷霆特攻隊*》劇照
您很擅長把影像風格和故事內容結合,在這部影片中,您是如何完成這項任務的?
就像劇本創作一樣,一切還是從角色出發。我們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非常棒,而且他們都真的很願意去演繹“真實的時刻”。
當然,這些角色本身屬於非常誇張的型別,比如“紅色守衛者”,演員完全可以只靠喜劇效果來表演,但大衛·哈伯從來不會如此。他總是專注於每個情感節奏,他真的熱愛表演,熱愛真正去詮釋角色的過程,他從來沒有敷衍任何一個鏡頭。
當你擁有這樣的演員時,你就會產生一種責任感:你得為他們寫出好內容,並且用攝影凸顯這些精彩瞬間。
所以,我一直都是從角色出發,然後去想,在這個角色的視角中,他們在動作場面中經歷了什麼?觀眾如何與他們產生情感聯絡?我們怎麼透過攝影去強化這種角色情感?我始終會透過這種方式平衡視覺風格與故事調性。
電影《雷霆特攻隊*》幕後照
您的創作內容非常廣泛,除了電影之外,還包括熱門的電視劇集、音樂影片等,您覺得這部電影的創作對您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
毫無疑問,這確實是我參與過規模最大的專案。這部電影讓我突破了自己,做到了以前沒做過的事。
我肯定不可能獨自完成這種規模的專案——我們這次找來了很多我在其他專案中合作過的新人加入漫威團隊,但同時,劇組裡也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他們已經參與過很多部漫威電影,而且他們其實和獨立電影圈的人一樣,真心熱愛電影和講故事。
比如拉塞爾·鮑比(Russell Bobby)是漫威的老牌道具師;斯金·凱特克(Skin Cetic) 是特效主管;海蒂·莫尼梅克(Heidi Moneymaker)是動作指導,她也是常年為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 擔任替身的動作女演員。
這些人真的非常熱愛這種電影的創作,而且他們也經驗豐富。如果不向他們請教,那我就太愚蠢了。他們非常樂於合作,你完全可以和他們商量:“我們非常尊重你們的經驗,但能不能換種方式拍這場戲?能不能讓這個時刻更有意義?有沒有你們一直想要達成,卻始終沒能實現的目標?”
就拿丹·蘇迪克(Dan Sudick)來說吧,他是世上最棒的特效師之一,現在很多電影都不怎麼做實拍特效了,但在這部影片裡,他可以重新找回那種實拍的感覺,這讓他非常興奮。有很多特效其實完全可以實拍,很多人只是因為沒那個“必要”,就直接放棄了。但如果真的用實拍,效果就會不一樣。
總之,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和這些頂級成員一起合作、相互學習的過程。沒有他們,我絕對搞不定這部電影。
一般來說,如果你想拍一個“弗洛倫斯·皮尤從世界第二高的大樓上跳下來”的鏡頭,那感覺就像天方夜譚。但在這個專案裡,我們的製片人傑森·特諾(Jason Teno)真的能把這個夢想變成現實。我覺得這種創作環境非常特別。
電影《雷霆特攻隊*》幕後照
我覺得任何電影在任何時間點都反映了它所處時代的世界,我們也試圖讓這部電影回應人們真實的處境。
有人認為超級英雄電影以及人們對它的看法,往往承載著特定時期社會意識的變化,許多人覺得漫威電影現在也在漸漸轉型。您怎麼看待這樣的觀點?
我上電影學院時上過一門課,講的是電影反映歷史的方式。我記得當時的結論是,一部設定在某個歷史時期的電影,其實更多地反映了那個歷史時代的價值觀,而不是歷史本身。
我覺得任何電影在任何時間點都反映了它所處時代的世界,我們也試圖讓這部電影回應人們真實的處境。
但是,我並不覺得自己在拍電影時,是為了傳達某個“明確的資訊”,我更傾向於說,我在探索一種想法,讓角色們經歷不同的思想路徑。很多觀眾會覺得:“你是不是在向我灌輸某種立場?”但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政治,而在於藝術本身。強行灌輸某個“資訊”不會讓一部電影更好,反而可能讓人覺得缺乏藝術感染力。
真正好的電影,就是要讓每個角色都有表達空間,能夠探索不同的觀點。我們在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那些表面上的“反派”,其實也有他的立場和觀點,從他的角度看,他根本就不是反派。
如果電影過於簡單粗暴地給他貼上“壞人”的標籤,那是對角色的誤解,也會讓影片失去深度。而我們更希望做一部讓角色擁有多面性、讓思想有多種走向的電影,而不是一部直接告訴你該怎麼想、怎麼感受的作品。
電影《雷霆特攻隊*》幕後照
編輯/Timmy
採訪&撰文/陳思航
排版/凌夢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