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邊境衝突背後的複雜博弈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724日清晨,糾纏近2個月的泰柬邊境局勢迎來升級。
泰國空軍出動F-16戰機摧毀柬埔寨軍事設施,柬埔寨用BM-21火箭彈擊中泰國平民區,造成20人死亡和多處建築損毀,數千人流離失所。
很多人還比較懵,怎麼泰國和柬埔寨突然在邊境大打出手了呢?
這背後僅僅只是邊境爭端,還是另有原因呢?
我們從雙方衝突的事發地—柏威夏寺說起。
柏威夏寺始建於公元10世紀中葉至12世紀初,是高棉帝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宮建築物之一。
它矗立在550米高的峭壁上,寺內供奉著眾多精美石刻。
由於地處偏遠,地形險要,所以柏威夏寺儲存得相當完好。
當然,除了文物價值外,因為柏威夏寺可俯瞰泰國東北部平原,成為該地區的軍事制高點,因此又兼具軍事價值。
所以,在泰國和柬埔寨的800多公里陸路邊界上,雖然有多塊爭議領土,但柏威夏寺無疑是博弈的焦點。

之所以雙方要在這裡長期糾纏不清,說到底還是殖民歷史埋下的雷。
1904年法國透過《法暹條約》將柏威夏寺劃歸當時的暹羅,也就是現在的泰國。
但3年後,法國又單方面修改地圖,把柏威夏寺納入當時的法屬柬埔寨。
對於法國這種出爾反爾的行為泰國肯定不認,於是這個樑子就結下了。
到了1962年,雖然國際法院裁決將柏威夏寺判歸了柬埔寨,但卻刻意迴避了周邊4.6平方公里的土地歸屬問題。
而且寺廟建於懸崖頂端,進入寺廟的主要通道又位於泰國一側,這就導致主權歸柬,實控在泰的死局。
因此,泰柬雙方圍繞柏威夏寺的矛盾,展開了一場百年馬拉松博弈。
最近一次大規模衝突發生在2008年,當時柬埔寨將柏威夏寺申遺成功,結果激發了泰國國內民族主義高潮。
時任泰總理阿披實怒吼:“這寺廟自古屬泰!”
為了柏威夏寺的歸屬問題,2008年之後雙方爆發了幾十輪衝突。
甚至在2011年雙方還動用了火箭炮,造成幾十人傷亡,幾萬老百姓跑路,現在該區域還有很多地雷埋在下面。
上次大規模衝突可以歸結於柬埔寨的申遺惹出的事,那麼這次又是什麼原因呢?
可以說,這次問題相比上次更加複雜,把經濟利益、內政外交、地緣博弈全部攪進來了。
為啥?
首先是經濟利益爭奪。
根據柬埔寨方面提供的2024年地質勘探報告顯示,柏威夏寺爭議區根本不是什麼窮山惡水。
下面趴著估值超6000億美元的鏑、鋱等重稀土(這個估值有點誇張,泰國方面勘探報告估值大致就是100多億美元)。
這些資源是新能源汽車、導彈制導系統的核心材料,是老美做夢都想要的戰略命脈。
甚至老美還把這地方在地圖上標紅了,專門寫報告稱是關鍵礦產的替代來源。
所以,西方資本聞著味就撲過來了,包括豐田和柬埔寨UMS集團籤獨家採礦權,德國巴斯夫與泰國PTTEP能源集團秘密接觸。
也就說,泰國與柬埔寨誰能掌握柏威夏寺爭議地區,誰就能擁有這些重要礦產的開發權。
重稀土是目前國際最熱門的礦產,中國憑藉對稀土開採加工的壟斷優勢卡住了西方的脖子。
不論是泰國還是柬埔寨,誰掌握柏威夏寺爭議地區的稀土礦產,誰就擁有了與老美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別是特朗普最近掄起關稅大棒對東南亞國家猛揍的時候,稀土這個籌碼對於泰國以及柬埔寨都太重要了。
於是為了爭奪這個籌碼,泰國與柬埔寨大打出手。
今年5月28號第一槍在哪響的?
就在柬埔寨剛公佈發現稀土的翡翠三角區。
不過規模很小,衝突持續10分鐘左右,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7月16號,泰國士兵踩中反步兵地雷,雖然雙方爭議點是新舊地雷的問題上,但實際上地雷爆炸點還是在礦脈上方。
泰國想介入勘探,柬埔寨想封鎖確權——所以,對不起,炸的就是你。
只是雙方都不便明說而已。
這裡又引申出另一個問題——
既然發現柏威夏寺周邊蘊藏價值連城的重稀土資源,又涉及歷史遺留的爭議區域,為啥雙方不和氣生財搞聯合開發呢?
核心原因是現在兩國國政府已經徹底鬧翻了。
5月28號第一槍打響後,他信之女,泰國總理佩通坦為了緩和泰柬邊境關係,主動打電話給柬埔寨議長洪森,希望他發揮影響力約束下邊境軍隊。
而且態度懇切,一口一個叔,還在電話裡面怒斥泰國軍方負責邊境的將領是瘋子。
說實話,洪森作為他信多年的老朋友,佩通坦私下打電話叫聲叔,吐槽一下,其實也沒啥大問題,畢竟是私下電話。
但關鍵是這通電話居然被洪森錄音了,而且3天后還曝光了電話內容。
導致泰國軍方和反對派對佩通坦口誅筆伐,說她通話內容和總理身份不符,缺乏外交鬥爭經驗,甚至讓泰國蒙羞。
最終佩通坦被停止總理職務。

為啥洪森要公開通話呢?
目前的解釋是,佩通坦掛了電話就宣稱柬埔寨軍隊是迫於泰方壓力才撤軍,直接打臉洪森。
因此洪森才把錄音交給其長子,現柬埔寨首相洪瑪奈進行公開。
這段錄音對於洪瑪奈可謂是及時雨。
因為這哥們之前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嚷嚷著要退出“柬老越發展三角區”,導致國內罵聲一片,正愁沒法轉移國內矛盾。
現在好了,公開通話內容,給國內人看:瞧!泰國總理都道歉了,咱腰桿子硬
甚至把自己塑造成不畏強敵的民族英雄,支援率瞬間飆升15個百分點。
看似合情合理解釋,但有一點比較蹊蹺。
因為就算佩通坦後面操作不當,背刺洪森,但是為啥洪森提前準備錄音呢?
最大的可能性是洪森是有預謀的,打算搞掉佩通坦,為啥?
核心原因跟泰國打擊電詐園區有關。
大家可能不清楚,在緬北、妙瓦底之後,現在的柬埔寨已經成了電詐犯罪人員和資本的新據點。
因為柬埔寨窮得叮噹響,看到電詐產業來錢快,自然眼紅心熱。
默許電詐園區在柬埔寨生根發芽,這背後的保護傘就是洪森家族。
在金邊、木牌等多個地方,都是打著賭場、度假區名義搞電詐產業,這些產業背後或多或少與洪森家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所以柬埔寨在中緬泰等多國聯合執法打擊電詐下,也是陽奉陰違,磨磨唧唧。
電詐猖狂,最受影響的就是泰國旅遊業,於是佩通坦才上強度,直接進行對電詐園區斷網、斷電、斷油
並且“清繳電詐”為名向柬埔寨施壓(特別是中方作為電詐最大的受害方也同時向柬埔寨施壓),迫使後者清理電詐園區
所以,佩通坦打擊電詐的操作本質上就是斷了洪森家族的財路。
在利益面前,別說是叔叔,叫爸爸也會翻臉。
只不過令柬埔寨沒想到的是,代替佩通坦出任代總理的普坦,是他信的嫡系親信。
於是不報此仇,誓不罷休,泰柬雙方徹底鬧翻,邊境衝突徹底失控。
所以,這場泰柬邊境衝突,既有歷史遺留問題,又涉及稀土利益爭奪和兩國政府高層徹底交惡等多種因素,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更為麻煩的是,雖然泰國與柬埔寨都是東盟成員國,但是目前泰國方面拒絕第三方介入,柬埔寨則堅決要訴諸國際法院,等於說雙方都把東盟涼在一邊。
為啥泰國與柬埔寨的邊境糾紛雙方都不願在東盟框架內解決問題呢?
其1,東盟機制本身不具強制力。
東盟奉行"不干涉內政"和"協商一致"原則,缺乏強制性的爭端解決機制。
即便東盟輪值主席國(如馬來西亞)呼籲停火或提出斡旋,也只能以"善意調解"身份介入,無法強制當事國接受調停方案。
東盟需成員國達成共識才能推動實質性行動,而泰柬兩國在主權、民族情緒、歷史認知等方面分歧巨大。
任何一方讓步都可能被視為"政治失敗",導致東盟難以形成統一立場"。
其2,從歷史經驗來看,東盟斡旋曾失敗。
2011年衝突期間,印尼曾以東盟輪值主席國身份嘗試設立聯合觀察團,但因泰國拒絕接受外部監督而失敗。
此後,東盟基本未再將泰柬邊境問題列為峰會重點議題,形成"制度性迴避"。
所以,東盟雖具備地緣優勢和政治意願,但其非強制性機制與成員國主權敏感性之間的矛盾,使其難以成為解決泰柬邊境衝突的有效平臺。
此次衝突再次凸顯
在主權爭端與民族主義高漲的背景下,東盟的"軟制度"往往難以應對"硬矛盾"。
那麼對於這場衝突後續的走勢將會如何呢?
這裡個人做個預判,我認為大機率不會出現邊境衝突演化成兩國戰爭的狀態。
短期只會將烈度控制在有限可控的範圍內,最後還是要談判協商解決。
為啥?
其一,要論經濟體量和軍事力量,柬埔寨和泰國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不管是經濟規模還是軍費開支,泰國都是柬埔寨的10倍,柬埔寨根本沒有打的本錢。
其二,柬埔寨不是烏克蘭,背後沒有北約,充其量越南出頭干預,但本質上都是菜鳥互啄。
西方在東南亞除了煽風點火外,實際影響力有限,最後還是看東方大國的態度。
無論是泰國還是柬埔寨,東方大國才是真正的龐然大物,是舉足輕重決定性的力量。
站在東方大國的立場,東盟是目前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有巨大的利益。
所以東方大國絕不會允許東盟內部特別是自己周邊地區爆發大規模戰爭,這是基本原則。
其三,之所以東方大國現在還沒有出面協調,一來因為先要看看東盟是個什麼態度,這也是充分尊重東盟,二來現在兩國局勢還沒徹底失控。
要知道東大在泰國和柬埔寨的重點專案很多,是不可能坐視局勢擴大化的。
東大現在無非就是靜觀其變。
泰國軍事實力相比柬埔寨具有壓倒性優勢,泰國修理一下柬埔寨也不是壞事。
畢竟柬埔寨最近在運河專案上背刺也需要付出代價的。
由於微信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

透過杭州臭水事件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瞭解哪些更加深層次的東西?
為啥說老百姓生活品質很大程度取決於政府公共產品的供給,逃離大城市去小城市養老就是一個偽命題?
歡迎閱讀星球文章《杭州臭水事件的背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