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億!馬斯克收購英特爾?AI領域要變天? 2025-04-22 17:21 最華人 來源:電動車公社 作者:社長 ID:EVgongshe 一貫喜歡搞個大新聞的馬斯克,最近在替特朗普幹髒活之餘,又搞了個大新聞。 他查賬後發現,美國社保資料庫中3.98億的在案人數不僅比美國的活人多了6000萬,甚至還有1000萬名百歲老人,其中不乏240多歲和360多歲的“元嬰期”大佬。 算下來,這位老壽星或許還為了美國獨立,以120歲高齡打響過萊剋星頓的第一槍,開國元勳實至名歸! 逼著美國社保署官方下場澄清之後,馬斯克又放出了一個新的“暴論”—— 他宣稱剛剛釋出的新一代大模型Grok-3由10萬塊英偉達H100顯示卡訓練而成,能夠拳打ChatGPT、腳踢DeepSeek,是地球上最聰明的AI!而且限!時!免!費! 拋開成績不談,從Benchmarks的測試結果來看,馬斯克的Grok-3確實發揮出了算力的威力,DeepSeek的上一版V3也淪為了背景板。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得出共識: AI,已經成為未來科技的角鬥場。 DeepSeek的做法,有點像是“四兩撥千斤”:既然無法拿到最頂尖的硬體和大規模的算力,就只能用精確的演算法輸送給大模型進行推理,反而帶來了極高的價效比; 而馬斯克的做法,則是經典美式的堆人、堆錢、堆資源,主打一個力大磚飛。 正因如此,才有傳聞稱馬斯克要全資收購英特爾,這家引領了行業發展幾十年的晶片巨頭! 那麼,馬斯克的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英特爾又能否起死回生?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英特爾:走向終局之戰 去年12月底,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宣佈離職。 在他任期內,盲目擴建工廠、產品研發失利、錯失AI智慧晶片研發先機等一系列問題,讓英特爾股價累計下跌超60%,也揭開了這家龍頭企業最後的遮羞布。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英特爾目前只有兩條出路:要麼降本增效,忍恥苟活;要麼ALL IN最新的18A晶片,拼死一搏。 遺憾的是,不光18A晶片遙遙無期,就連降本方案也已經接近極限—— 目前的英特爾在經歷數輪大裁員之後,員工規模終於迴歸了2018年的水平,但531億美元的營收卻比當年少了180億!根本沒有科技行業掙大錢的樣子。 更慘的是,英特爾還被美國的《晶片法案》“忽悠瘸了”,斥巨資在各地接連建廠,沒想到卻被拜登放了鴿子—— 在去年10月份面對議員質詢“英特爾有沒有拿美國政府補貼的錢投資中國”時,英特爾CEO只能沮喪地地說出一句: “我們壓根就沒收到來自美國的資金(約85億美元補貼)”,更別說承諾的110億美元貸款,和25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了。 直到今天,英特爾才堪堪收到22億美元。 即便能全額收回這些補貼,英特爾還要被晶片禁令所影響。“在失去25~30%的市場份額之後(指中國市場),額外擴張的30%產能,能賣給誰呢?” 總結下來,就是人多廠大賺得少,產品還正在被新事物淘汰。唯一能夠自救的“責任人”董事會,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無法挽大廈於將傾。 就因為是這麼一個爛攤子,英特爾如此大廠,才至今都沒尋得合適的CEO! 2024年最慘的晶片大廠,被迫走入一場終局之戰。 而要想破局,就得有一位鐵腕手段的CEO站出來,進能搞定董事會,退能整合內部研發和製造,還能給予市場信心。 符合條件的大統領,其實屈指可數。 馬斯克:困境中的豪賭! 今年1月11日,馬斯克在成為美國政壇上活躍分子的同時,又在X平臺上轉發了一條帖文,並附言“Make Europe Great Again MEGA!!!”(讓歐洲再次偉大)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ALL IN特朗普取得勝利後,馬斯克透過支援英國改革黨、德國另類選擇黨等行動,在歐洲政局中的二次豪賭。 但直接涉政、甚至還有過一些在歐洲人看來“極右”的激進言論,也讓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陷入了一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抵制運動中。 有德國使用者就直言:“我不希望自己每天開的車,是由一個政治立場過於鮮明的企業家所打造的。” 1月26日,德國能源供應商 Badenova、房屋建築公司 Viebrockhaus 以及連鎖藥店 Rossmann等多家企業均表示將不再採購特斯拉,現有租賃期滿後也不會續簽。 於是,今年1月特斯拉在德國的銷量同比暴跌60%,僅為1277輛;英國下跌18%、丹麥下跌40%、法國下跌63%、西班牙慘跌75%…… 而馬斯克的政治豪賭,也是事出有因。 整個2024年,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下滑已經超過10%: 也就是說,歐洲銷量爆冷,不過是特斯拉全球產銷壓力的縮影。 在大促的第四季度,Model 3/Y兩大車型也只交付47.2萬輛,低於市場預期的48.5萬輛;全年不僅沒有“保持50%年增長率”,反而產銷兩端雙下滑…… 和英特爾的邏輯有所不同,如今的特斯拉想要破局,就要推出新的、劃時代的產品:無論是Model Q、Robotaxi,乃至能服務於人類的AI機器人,什麼都行。 正因如此,不甘心只做一家車企的特斯拉才會在人工智慧領域下重注,以期和X(推特)、xAI、Space X等公司一起,拼出馬斯克科技帝國的巨大版圖。 也正因如此,截止到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就囤了3.5萬塊滿血版英偉達H100晶片,如今已經加碼到約20萬塊,畢竟晶片都是構築大樓的根基所在。 收購英特爾,就能讓馬斯克補全在晶片設計與製造領域的上游產業鏈,有了可以比敲程式碼更底層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石。 當然,英特爾的巨大體量也很有可能讓馬斯克陷入債務危機,甚至特斯拉股權會被再度稀釋,可以說這是一場困局中的豪賭。 而每當馬斯克深陷困局的同時,也是他做出一飛沖天逆勢而起“大局”之刻。所以這一次,馬斯克又想要做一盤怎樣的局? 圖窮匕見:馬斯克的科技版圖 2022年10月28日,馬斯克用440億美元成功將推特私有化,成為自己豢養的“小藍鳥”,喉舌戰爭的關鍵之地。 當時那場收購案可以說是精彩絕倫。 從突然掀牌成為推特大股東,到推特緊急自救的“毒丸計劃”,再到和解後又“不賣了”的起訴收購,讓馬斯克在資本操盤上的手腕與能力都顯露無疑。 所有人也都清楚,馬斯克在下一盤事關全球“喉舌”的大棋,但陽謀無解。 不過遺憾的是,全球性綜合社交軟體X的宏圖計劃,在馬斯克收購後並沒能順利展開。如今不僅股價大跌,地位還被Tik Tok、小紅書等企業前後夾擊。 但馬斯克的野心,卻並沒有停止。 因為在推特之後,他還有一盤必須要獲勝的棋局:AI。 畢竟AI帶來的不僅是輿論喉舌之利,還有切切實實物質層面上,足以改變未來生態模式的本源性變革。 目前在人工智慧領域最賺錢的,並不是尚在孵化中的各種大模型,而是實打實股價上漲的英偉達,這一點相信所有人都有所眼紅。 哪怕是在DeepSeek的衝擊之下,英偉達股價一度大幅下跌,卻又很快翻紅。因為作為未來科技的基石,能夠自主訓練大模型的GPU,只會帶來日益旺盛的需求。 於是短短幾日內,英偉達(Nvidia)股價一口氣回彈3%,市值一夜之間增加9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74億元),儼然新能源領域的“寧德時代”。 以馬斯克的性格,當然不願等在老黃書房門前排隊看“賭性堅強”,這才會和待價而沽的英特爾一拍即合。 其實觀察特斯拉的發展路線,大多數人都會發現特斯拉正在不斷“簡化”智慧汽車的製造路線。 無論是中央整合式的電子電氣架構、4680電池、一體化壓鑄還是極簡的外觀內飾,這當中當然有技術發展的底色,但特斯拉做減法的初衷是不變的。 而不論是AI,還是特斯拉機器人制造,都逃不開補全晶片設計與製造這一環節。 縱觀全球,目前同時具備這兩項實力的只有英特爾。 誠然,許多人猜測馬斯克如果收購英特爾後第一件事就是剝離掉各大晶圓廠這些虧本的晶片製造廠,進行“斷尾求存”。 但基於馬斯克對自身利益的考量,未必不會在某些方面進行簡化,改造成更符合他預期的工廠。 畢竟在人類實現人工智慧與登上火星的路上,晶片製造是必須拼上的版圖! 英特爾,也找到了一個能被大眾信任,還能力抗董事會、充滿領導力的大統領幫助他們找準正確的方向走下去,甚至附贈了一條還不錯的“銷路”。 當然,這是比較理想化的場景。 如今的英特爾儘管股價狂跌,但市值依然有1130億美元。以特斯拉去年71.3億的盈利水平來看,還得再掙個十幾年。 而馬斯克在X上折戟、特斯拉受挫、歐洲輿情未解的前情之下,如何募集資金、力排眾議,也是一道難關。 而英特爾作為一個估值1000億、盈利500億的淵源大廠,也收到來自亞馬遜等諸多企業的橄欖枝。究竟能否牽手成功、為彼此亮燈,還有待商榷。 但至少從人工智慧領域加速發展來看,能夠出現一家打通晶片製造與人工智慧全產業鏈的巨頭出現,為未來人類的發展給出新方向,未必是件壞事。 不過商場如戰場,落子無悔,願彼此,未來可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