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Q2財報季前瞻:哪些板塊盈利增速料奪冠?哪些公司營收增速料超過50%?

  • 華爾街即將踏入第二季業績期,市場氣氛緊張。
  • 標普500指數自4月谷底強勢反彈,再創新高。
  • 新一輪業績將成為關鍵時刻,有助判斷目前股價是否合理,以及市況會否轉趨波動。
華爾街第二季業績期下週開鑼,多間重量級企業將陸續公佈業績,包括摩根大通(NYSE:JPM)、花旗集團(NYSE:C)、富國銀行(NYSE:WFC)、貝萊德(BlackRock)(NYSE:BLK)、美國銀行(NYSE:BAC)、高盛(NYSE:GS)、摩根士丹利(NYSE:MS)、強生(NYSE:JNJ)、美聯航(NASDAQ:UAL)和Netflix(NASDAQ:NFLX)。
標普500指數自4月低位急速反彈至歷史高位,投資者需密切留意企業盈利情況,以評估市場能否延續升勢。
標普500走勢圖,資料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本季度標普500各個板塊,由科技以至製造業均面對重大挑戰。透過Q2財報,投資者預計可以觀察到各企業應對當前局勢的成果,以及它們對未來的展望。
以下為第二季財報期要重點關注的事項:
關稅:業績表現的隱憂
本季最大波動因素來自特朗普突然推行的關稅政策。7月8日,美國宣佈向進口銅材開徵50%關稅,更暗示半導體和製藥業或成為下一波目標。目前14個相關國家須趕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但僅英國和越南完成談判。
這些關稅除了會蠶食企業利潤,更可能打亂供應鏈運作,尤其是跨國企業和製造商最受影響。分析師預計,關稅或令標普500企業第二季盈利增長減少約2個百分點。
美元指數期貨走勢圖,資料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儘管第二季美元指數跌7%為美國出口商提供一定緩衝,但具體影響仍需等待這輪業績公佈後方能清晰。
盈利增長展望
根據FactSet資料,標普500企業第二季盈利預計按年增5.0%,遠低於首季13.7%的升幅。這雖是2023年末季以來最慢增速,但正因預期偏低,只要企業能妥善應對挑戰,反而較易跑贏預期。
標普500盈利預期,資料來源:FactSet
板塊前景
通訊服務:預料這板塊年度盈利增速最高,達29.5%。主要公司有Meta(NASDAQ:META)、Netflix、迪士尼(NYSE:DIS)、Verizon(NYSE:VZ)和AT&T。
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需求持續強勁,料帶動資訊科技板塊業績。英偉達(NASDAQ:NVDA)、微軟(NASDAQ:MSFT)、Alphabet(NASDAQ:GOOGL)和AMD(NASDAQ:AMD)等企業預期表現出色。
非必需消費:消費放緩加上成本上升,為零售和電商帶來挑戰。主要公司包括亞馬遜(NASDAQ:AMZN)、沃爾瑪(NYSE:WMT)、家得寶(NYSE:HD)、麥當勞(NYSE:MCD)和可口可樂(NYSE:KO)。
能源:油氣價格較去年回軟,料影響能源企業盈利。板塊內的油氣巨頭有埃克森美孚(NYSE:XOM)、雪佛龍(NYSE:CVX)和康菲石油(NYSE:COP)。
下半年市況展望
企業如何看待關稅、成本壓力和消費需求等問題,將成為左右股價的關鍵因素。
面對不明朗的經濟環境,具抗跌力的企業料會獲市場青睞。相反,若業績未達預期,股價可能大幅回落。在目前情況下,即使是輕微的業績或前景偏差,也可能引發股價顯著調整。
第二季財報季可重點關注的潛力公司
美股踏入第二季業績期之際正處微妙關頭。標普500指數自4月谷底反彈近28%,令估值水平攀升,目前遠期市盈率約20.6倍,大幅高於15.8倍的長期平均值。
在估值高企的情況下,市場對企業表現的要求甚高,尤其是帶動大市的科技股和成長股更是不容有失。投資者期望這些股份能以強勁的盈利增長來支撐當前股價。
因應當前經濟環境,我用InvestingPro選股工具篩選出了分析師預計每股盈利和收入增長均會超過50%的公司,其中僅19家企業符合要求。
資料來源:InvestingPro
入選公司包括: Capital One Financial  (NYSE:COF)、CoreWeave(NASDAQ:CRWV)、Truist Financial (NYSE:TFC)、Circle Internet Group (NYSE:CRCL)、AngloGold Ashanti (NYSE:AU)、Credo Technology (NASDAQ:CRDO)、小鵬汽車(NYSE:XPEV)、Astera Labs(NASDAQ:ALAB)、TKO Group (NYSE:TKO)、IONQ(NYSE:IONQ)、Celsius Holdings(NASDAQ:CELH)、Hims & Hers Health(NYSE:HIMS)和Tempus AI(NASDAQ:TEM)。
結語
這輪業績期是對企業韌性和應變力的一大考驗。雖然市場前景未明——既可能受惠於較低的業績預期而向好,也可能因政策影響而震盪——但第二季業績必將為2025年下半年定下基調。
在此關鍵時刻,投資者宜精挑細選,著重物色兩類公司:一是盈利前景清晰,二是具備足夠實力應對外圍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