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95後白領林寧,50平的家裡有四種香薰,最大的一瓶是一升裝的野獸派,已經用了兩年還剩大半瓶。
“沒辦法,朋友送的、自己買的,根本用不完。”
近幾年,不論生日、紀念日、畢業、離職,購買/贈送香氛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儀式感首選。在小紅書,僅“香薰”相關筆記就有489萬篇。
對映到銷量,2024年雙11期間,天貓專門在香水榜單之外設立了香氛香薰銷售榜。野獸派、觀夏、羅意威、蒂普提克、祖·瑪瓏等香氛品牌位列前十。
不止專業香氛品牌,如今,香氛已經成為整個快消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從名創優品、MUJI等生活方式品牌,到立白、力士等家清日化品牌,甚至連ubras都推出帶有桂花香味的內衣。
年輕人為什麼會愛上香氛產品?願意為怎樣的香氛產品買單?買香氛的年輕人是在買什麼?針對這些問題,有意思報告於近日發起了“2025香氛調查”,共收集到760份有效問卷。
調查發現,年輕人對香氛上頭這件事,不止“好聞”那麼簡單。

01
香水不火了,香氛殺瘋了?
香氛真那麼火嗎?對於年輕人來說,是的。
在參與“香氛調查”的受訪者中,90後、95後、00後佔比66%。具體來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佔據半壁江山,女性佔比86%。
可以看出,一線城市年輕女性是香氛消費的主力軍。
那麼,一線城市年輕女性對香氛有多上頭?
最近一年,超八成人買過香氛或帶香味的產品,約5%的人已被種草,完全不感興趣的僅約5%。

不過,香氛是個大概念,包含香水、家居香氛、身體香氛等。這波火的到底是哪類?
答案是家居香氛和香氛個護。
在“今年買過或關注過的香氛產品”中,家居香氛排名第一,有超七成人選擇;排在第二的是香氛個護,有六成人選擇;而在香氛市場中佔份額最大的香水則落到第三名。

香水不“香”了?有這個苗頭。
調查顯示,最近一年有超四成人購買香水的頻率有所下降。

對於不買香水的原因,七成人表示“以前買的還沒用完”,四成人認為“香水太貴了”,約三成人因為“使用場合變少”。其次是心態變化,“追求鬆弛感”導致自帶精緻感的香水不那麼香了。

香氛為什麼取代香水成為“香餑餑”?
兩個字:悅己。
就如年輕人的自嘲:“自從開始省錢後,香水擦人中,只給自己聞。”香氛同理,無論是擴香石、線香、香薰蠟燭等家居香氛,還是洗髮水、沐浴露、護手霜、牙膏等香氛個護,“香”的都是自己。
用香氛取悅自己,不同年齡層偏好不同。調查顯示,00後愛價格相對便宜的香氛個護和香氛家清,用著香才是真的香;95後財力雄厚,無論對香水還是其他香氛產品都上頭;90後人近中年偏傳統,對香水情有獨鍾;80後偏愛車載香氛,車上有屬於自己的小世界。
對比其他年齡層,85後對各類香氛產品的興趣稍顯遜色。尤其是家居香氛。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家居香氛的消費/關注度隨年齡增長上升,但85後比其他年齡層略有下降。
或許是因為,家居香氛有門檻,不但要有錢,還得有閒。這裡的“閒”,既指閒暇的居家時光,也指對自我的關注。85後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在職場也是中流砥柱,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對自己的照顧。
對於近幾年家居香氛、香氛個護等熱度持續攀升,分析原因,祖·瑪瓏告訴有意思報告,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的居家時間變多。隨著家變成人們的主要活動空間和更為依賴的重要場所,人們對於居家生活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不同香氣適配各個家庭空間,讓一成不變的生活環境產生全新的感官體驗。
另一方面,相比香水,香氛產品的使用場景更為私人。如上班(車載)、居家、沐浴、睡眠,越來越多的場景使用香氛,可以起到舒緩情緒、緩解壓力的作用。
名創優品對有意思報告表示,除生活品質提升、注重自我感受外,營銷助力和產品豐富也是近幾年香氛產品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社交平臺上, 香氛分享、評測內容廣泛傳播,激發購買慾;香氛產品種類、香型日益多樣,定製款滿足個性需求,且價格分層,降低了消費門檻,也推動了香氛市場發展。”
02
香氛,香在哪兒?
從80後到00後,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愛香氛,那麼香氛到底香在哪兒?
三個字:新奇特。
新,是香型新鮮。
在“你喜歡哪種香型的香氛產品”一題中,木質調、柑橘調、花香調排名前三。

木質調自2022年被Tom Ford烏木沉香帶火,在近兩年成為香味“頂流”。經典的木質調香氛常使用雪松、廣藿香、松木、檀木和香根草等香料,氣味溫暖、乾燥,內斂、有禪意,受到不少年輕人喜歡。一些木質香調的香氛,如觀夏的崑崙煮雪、梅森馬吉拉的溫暖壁爐、伊索的紫記線香都因內斂、寧靜的氣息成為“網紅”。
排在第二梯隊的是綠葉調、果香調,分別有三成人喜歡;近些年流行的水生調、東方調等佔比也接近三成。
按年齡層劃分,除花香調、柑橘調等“大眾香調”外,其他香型皆“香由心生”。如00後小孩哥小孩姐,愛鼠尾草、迷迭香等芳香調和以無花果、石榴、水蜜桃為代表的果香調;職場人95後愛空氣、雨水和海洋等自然自在的水生調;成熟講質感的85後愛皮革調;80後則愛茶香綠葉調。
奇,是品味稀奇。
品味稀奇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高階感。在“選購香氛產品時,你會額外為哪些因素買單”一題中,香味高階佔比約53%。

什麼樣的香味比較高階?對於普通人來說,五星酒店香算一個。如名創優品主推的空間香薰以五星酒店香作為賣點,“香格麗之夜”“希爾城晨曦”,彷彿把五星酒店的品質生活帶回家。
除了香味,香氛產品的高階感還體現在瓶身設計和名字意境。如祖·瑪瓏喬治亞白陶系列,採用源自傳統制陶工坊的素胎陶器,白色外觀、質感粗糲、線條極簡,除了能作為香薰,還可以當作居家擺件;觀夏的擴香石則做成水晶的樣子,罩在高透玻璃中,清冷質感拉滿,名字也以崑崙煮雪、仲夏雨夜、窗臺上的莫吉托等場景命名,彷彿置身其中。
除了高階感,香氛產品還講究個性化。調查顯示,喜好特殊香味(紅酒肉桂香、皮革香等)的人佔比約24%,無性別佔比約17%。
特,是千人千味。
調查顯示,在選購香氛產品時,超六成人不在乎品牌,認為好聞就行;選擇熱門品牌(祖·瑪瓏、羅意威、野獸派、觀夏等)佔比約35%;生活方式品牌(MUJI、名創優品等)佔比約27%;小眾品牌(Aesop伊索、LELABO、BYREDO柏芮朵等)也有約25%的人選擇。

相對於香水品類多被歸於美妝,聚焦國外大牌,香氛則跟生活方式聯絡更加緊密,給了後來者機會,跑出不少小眾品牌和國產品牌。在“你買過/關注過的香氛品牌”中,祖·瑪瓏、名創優品、野獸派、觀夏、MUJI排名前五。

與之相應,對於香氛產品的價格接受程度,“價效比”和“中高階”也是各佔一半。
具體來看,消費者能接受的香氛產品價格,百元以下佔比約44%,200元以上的佔比約36%,其中500元以上價格有約13%的人選擇。

名創優品告訴有意思報告,不同價格帶的品牌如高階的祖·瑪瓏和親民的名創優品都能獲得關注,說明香氛賽道目前的狀態逐漸成熟,市場教育比較成功,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逐漸被培養起來了。當下香氛市場消費群體廣泛,涵蓋了不同消費層次的人群,既有追求高品質、高價位香氛產品的消費者,也有注重價效比的消費者。
03
50元和500元的香氛有多大區別?
如果說香水是一種社交貨幣,向外證明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那麼香氛更傾向於一種內在的探尋,探尋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
在“你為什麼購買香氛產品”一題中,營造氛圍感和情緒療愈佔比均約六成;有半數人把香氛當作一種精緻的生活方式。

同時,近四成人購買香氛是為了獎勵自己和獲得積極心態,買給自己的人數佔比超過禮物饋贈。
對此,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年輕人購買香氛產品主要是看重它能帶來的情緒價值,此外,還是為生活空間的設計感和香氛產品的文化內涵買單。同時,具有品質感的香氛產品,也具有社交屬性,是消費者身份的體現。
香氛get了年輕人的情緒,香氛市場的增速也一路狂奔。世界權威調研機構歐睿統計,中國香氛市場近五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1.78%,超過全球香氛市場7%的平均增長水平。到2026年,中國香氛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3億元)。
然而,看似“門檻”很低的香氛賽道,品牌要活得好並不容易。
就消費者反饋來看,儘管“能提供情緒價值”和“生活儀式感”是購買香氛產品的主要原因,但香氛產品的品質依然不容忽視。
香氛,是一分錢一分貨的生意。
“在購買香氛產品時,容易在哪方面翻車”一題中,留香不持久,初聞還行、聞久了香味刺鼻/廉價香精味分別佔比58%和約57%;營銷過度,實物與預期不符佔比約33%;價效比低,用不了多久就沒了佔比約27%。

透過交叉分析我們發現,在100元以下的香氛產品中,香味刺鼻問題佔比最高,背後是香料成本;100元—500元價格帶,六成人認為留香不持久,同時也是營銷過度的重災區。
對於影響香氛產品價格的因素,祖·瑪瓏表示:“跟香原料、調香故事、香氛配方、包裝設計等都有關係。”
具體來看,名創優品告訴有意思報告,香精成本會影響香薰在空間中的表現力,價格高的產品在香精選擇上的確會有更多的空間;更好的揮發性溶劑將使得香薰能在空間中有更好的表現力。如名創優品等規模化品牌是透過自身的規模優勢,與全球頂尖的香精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從而實現質價比。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走質價比路線的品牌,包裝及包材工藝對於成本影響也很巨大。
所以,香氛瓶子用完別扔,或許它才是最值錢的。
作者:賈詩卉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屈博洋
有意思報告影片
推薦閱讀
時髦小姨,人手一串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