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布魯克林大橋迎來了“驚魂夜”:軍艦意外撞橋導致至少2死17傷!


綜合媒體報道,週六晚9點左右,一艘來自墨西哥的海軍訓練帆船“誇烏特莫克號”(Cuauhtémoc)在駛經東河(East River)時,直接撞上了布魯克林大橋。

三根高聳入雲的桅杆,狠狠刮到了橋面行人道下方的金屬結構,隨後整根折斷,船身瞬間斷電、桅杆塌落,甲板一片混亂。

現場情況讓人窒息:定睛一看,原來桅杆上竟站滿了人!這些艦員綁在桅杆上被甩飛,船體一度偏離拖船失控…

撞橋的主角,是墨西哥海軍訓練艦“誇烏特莫克號”(ARM Cuauhtémoc),這艘船是墨西哥的“國寶級”訓練帆船,自1982年起就在全球航行,是拉美最有代表性的風帆軍艦之一。
它這次來紐約,是為了參加美國即將到來的250週年建國紀念活動,也就是2026年全美大慶(Sesquicentennial)。

這艘“誇烏特莫克號”雖然是海軍艦艇,但它並不是真的戰鬥艦,而是墨西哥海軍的“形象擔當”與訓練平臺,船員基本都是墨西哥海軍士官生和訓練官員,主要任務是向公眾開放參觀,以及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與美國友軍互動、表演儀式操演。

紐約市長Eric Adams本來排了行程下週要登船參觀,結果這船沒等迎賓,先撞了橋,整場歡迎活動變成了悲劇新聞。
據目擊者表示,當晚這艘軍艦沿著東河緩緩北上,遠遠地就看見高高的桅杆快要碰到橋面,大家都覺得“不太對勁”。
布魯克林大橋離水面大約有127英尺高(約39米),而這艘軍艦的主桅高度接近或超過這個極限。結果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啪”——撞上了。

碰撞發生之後,船上突然斷電,桅杆斷裂倒塌,部分艦員因被綁在桅杆上無法脫身,被甩下,船體與拖船短暫脫離控制,向一側偏移。隨後警報拉響,NYPD和FDNY啟動緊急營救。

有多名艦員當時站在高高的桅杆上,撞擊時直接被甩掛半空,部分人懸空數分鐘。一開始,很多人都以為有人掉進水裡。但紐約市應急部門後來確認:所有人都還在船上,只是部分傷員情況嚴重。

據瞭解,事發時船上一共有277名乘客,全員都是墨西哥艦隊和隨船人員,179人已於當天清晨飛回墨西哥的韋拉克魯斯港(Veracruz),剩餘94名船員目前仍在等待後續安排。
截至5月19日,已有2人確認在事件中不幸死亡,其中一人是20歲的América Yamilet Sánchez,來自墨西哥海軍學院工程專業。
另外還有至少17人受傷,其中2人情況危急,仍留在紐約接受治療,情況穩定。

市政府和海岸警衛隊目前已聯合展開調查,不排除涉事船方或領航責任人面臨民事甚至刑事責任。目前調查還在進行,從目擊者和航運圖來看,這次事故很可能是人為誤判高度+操作失誤造成的。
原因之一是東河橋樑的淨空高度是有嚴格航行限制的,誇烏特莫克號這麼大體型的帆船,在進入航段前本應預先申請和評估通行許可。加上當天有拖船牽引,正常說航道控制應當更加謹慎。但眼下看,是低估了桅杆高度或水位變化的影響,才導致事故。

而事故發生兩天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也於5月19日出面回應:這艘軍艦“逆向倒車、加速撞橋”,很可能是機械故障導致方向失控!
根據目擊者拍攝的現場影片,軍艦在撞橋前的行為很反常,突然快速倒退駛向大橋,並非正常航線。而且拖船本來應該在船尾協助,但艦體失控後拖船根本追不上。

目前,事發軍艦已被拖到曼哈頓下東城的36號碼頭(Pier 36),由NYPD現場駐守,等待下一步處理。
海岸警衛隊(U.S. Coast Guard)正在等待私營承包商提交正式打撈方案,擬將船隻拖至布魯克林海軍工廠(Brooklyn Navy Yard),但移動過程將提前協調,儘量不影響東河渡輪通勤。不過海事安全域性仍在做船體結構和裝置檢查,估計整個調查過程至少持續幾個月。
除此之外,紐約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布魯克林大橋受損了嗎?

週六晚事故發生後,布魯克林大橋全橋封閉約90分鐘進行檢查,好訊息是橋體結構無明顯損壞,只是行人道處有輕微擦傷,已經在當晚10:30左右重新開放通行。
但請注意,未來幾天布魯克林大橋仍可能實行間歇性交通管控,大橋維護部門會繼續進行次級結構檢測。如果後續發現疲勞裂痕或桅杆碎片遺留,可能再次短時間封閉。
所以建議大家近幾天避開早晚高峰經過布魯克林大橋,改走曼哈頓大橋或使用地鐵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