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機!中澳關係解凍,大量澳企欲進軍中國市場,否則“難以生存”!中國市場難以替代,各界急尋新出口!

疫情後中澳關係的惡化直接導致了貿易往來的冷卻,
貿易禁令的發出也令澳洲本地商家備受打擊。
再加上澳洲國內的疫情封鎖限制,

遊客和留學生的斷層讓本地企業雪上加霜。

如今澳洲完全開放,
商家們已經開啟了新的求生之道。

他們再一次將目光放到了中國。

既然在澳洲生存不下去,

那麼就進軍中國市場!

此外,中澳領導人近期終於再次會晤,這一次的見面更是引起了商界極大的關注,
各行業都期盼著禁令早日解除。
不過,澳洲副總理近期也表態稱,
先不要急,路還長…
不少澳洲企業欲進軍中國市場
由於中國的龐大市場,
不少澳洲企業都將進入中國市場
作為企業重要的發展規劃方向。
例如,Aromababy Natural Skincare的執行長Catherine Cervasio表示,如果她不向海外擴張,她的企業將無法在澳洲生存下來。
事實上,她的產品在Myer等全澳的各大商店都有銷售。
Cervasio女士說:“我們無法生存,因為許多澳洲人沒有足夠的相關知識,對產品也沒那麼認同,澳洲市場對天然有機嬰兒護膚品的需求並不夠。”
“當時(我們向海外擴張),但是在澳洲每年只有20萬到30萬新生兒出生,而中國有數百萬……中國的人口非常多,你只需要獲得一小部分市場,就能為企業提供很大的幫助。”
Asialink Business釋出了一份報告,報告中分析了澳洲中小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機會。報告指出,澳洲企業仍有一定打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不過,企業也擔心貿易禁令和新冠疫情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成本。
報告指出,“儘管面臨一定挑戰,但澳洲中小企業向中國銷售商品的機會不容忽視。”
“中國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消費市場,引領了物流和電子商務創新的潮流,而且會進一步加速發展。到2030年,中國預計將有約4億中高收入家庭,他們將需要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Asialink的執行長Leigh Howard表示,儘管需要權衡風險和回報的情況,一些企業的確可以從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市場中獲益。
“這些國家的市場龐大。亞洲有許多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達到數千萬或數億,甚至超過10億。這些國家的居民也在變得富裕。”他說。
“這確實意味著(在這些國家)存在商業機會。不考慮在這些地方開展業務,就可能意味著錯失了很好的機會。”
Howard先生說,雖然有些企業希望在早期擴張,但有些企業在澳洲已經沒有空間了。
“有些企業需要在澳洲國內發展到一定程度,然後尋找新市場和去向。”他說。
對於Cervasio女士來說,海外擴張為她的早期業務提供了很大幫助。
她說:“那時,我們開始將產品出口,出口市場確實對我們的業務有很大幫助,當時來自澳洲國內的訂單隻佔業務的一小部分。”
她表示,創新型企業可以在中國找到商業機會,這些企業應當將目光投向澳洲以外的廣大地區。
“中國市場有明顯增長,所以在那裡已經不僅僅存在高階和奢侈品市場了,中端市場也同樣豐富。”她說。
不過,那些尋求擴大市場規模的企業也應當明白,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需要很多條件。
“將產品出口到中國市場並不容易。文化障礙、語言障礙、監管障礙都可能存在,還有關稅和稅收以及類似的一些重要事情。”

對於一些澳洲出口企業,本月中澳領導人的會晤無疑是個好訊息。中澳兩國外長在近5個月來的3次見面更是讓業內人士期待已久。

中國市場地位目前仍無法取代
此前,澳大利亞花費巨資吸引大批印度遊客來到澳大利亞海岸,與脫歐後的英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還發現了中東市場。
儘管如此,對於澳洲其他關鍵行業來說,

中國消費者會購買優質龍蝦和紅酒,

還會帶來大量遊客和學生,

其地位並不能簡單地被替代。

澳洲紅酒
澳洲的紅酒商仍在處理其出口市場的混亂局面,該市場以前每年價值約12億澳元。
南澳泰勒葡萄酒公司(Taylors Wines)的負責人Mitchell Taylor表示,所需的調整規模不容小覷。
他說:“雖然我們抓住了一些小機會,但從未有任何東西能取代如此(中國)規模的市場,尤其是在奢侈品市場。”
此前,泰勒紅酒僅從中國
就獲得了其年出口收入的五分之一。
泰勒正在尋找包括新加坡、韓國和北美在內的目的地。他說,儘管印度可能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大市場,但由於准入問題和關稅,這可能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
與此同時,英國被視為廉價產品的主要市場,但如今已超越中國成為高階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首選目的地。
其他奢侈葡萄酒生產商則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將其凍結在中國之外。以奔富品牌最為知名的Treasury Wine Estates Ltd.於9月開始在中國生產,此舉使其得以繞過對澳大利亞的紅酒限制。
他表示,儘管泰勒希望兩國關係有所改善,但從長遠來看,僅依靠中國是一項風險太大的戰略。
他說:“我認為我們必須對中國非常現實和謹慎。我們需要很多安慰,我們希望聽到很多積極的聲音。”
旅遊業
旅遊業仍然強烈缺乏高消費的中國遊客,9月份的數字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月相比下降了92%。
為了縮小差距,澳大利亞旅遊局指望著
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復甦。
然而,儘管印度作為一個市場具有巨大潛力,在過去五年中,在澳大利亞的印度僑民擴大了40%,為朋友或親戚的來訪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但利潤卻不盡如人意。
在疫情之前,來自中國的遊客平均每晚花費215澳元。根據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集團的資料,相比之下,印度人每晚只花費84澳元。
澳新銀行(ANZ)經濟學家Madeline Dunk表示:“就支出或出口收入而言,旅遊業需要的印度遊客數量幾乎是中國遊客數量的兩倍。”
教育業
澳大利亞的國際教育體系仍在應對緊張局勢和邊境關閉的雙重打擊。
根據政府資料,
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
中國的入學人數仍低於疫情前水平的70%。
接下來的兩個主要國家印度和尼泊爾學生的迴歸更加強勁,這給了他們一些安慰。截至8月底,澳大利亞有11萬名印度學生入學,與2019年相比僅下降了約1.5萬人。
然而,對於更廣泛的經濟而言,學生組成的永久性變化將是重大的,因為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時通常比其他國家的學生在消費品上花費更多的錢。

大麥
澳大利亞透過將豐收的大部分糧食轉移到沙烏地阿拉伯,為這種穀物找到了新的歸宿。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爭奪世界最大大麥進口國的地位。
但是,沙烏地阿拉伯通常將大部分穀物用於動物飼料,
這意味著澳大利亞的高階麥芽大麥
以大幅折扣出售。
幸運的是,有一個解決方案:種植其他植物。“農民們已經開始輪流工作了,”
農民現在也在種植油菜和小麥等作物,這兩種作物在俄烏戰爭後需求量都很高。
海鮮
澳大利亞的海鮮業出口了近一半的產品,也一直在全球尋找新的市場。
據澳大利亞海鮮業的資料,儘管中國大陸仍是最大的單一目的地。但中國香港已經佔據了巨大的市場份額,而美國、越南和中國臺灣的需求也大幅增長。
新航執行長Veronica Papacosta表示:“中國仍然是我們的主要貿易市場。這是一種我們彼此熟知的關係。我們在其他市場發現了非常好的採購,但這確實需要一些時間。”

與其他行業相比,化石燃料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長。
對中國的煤炭出口從2019-20財年的近1億噸銳減至約2000萬噸,這對該行業第二大市場造成了巨大打擊。
然而,從2020年7月起,日本、韓國和印度的煤炭採購量有所增加,原因是中國的出口轉向了其他市場。
據政府資料顯示,到2021年底,儘管中國正在實施禁運,但由於疫情限制措施的結束而帶來的經濟激增已將煤炭出口推至新高。
隨著俄烏戰爭引發的化石燃料需求使澳大利亞煤炭行業步入有史以來最賺錢的一年,這一繁榮在2022年才有所增長。
與此同時,據報道,隨著世界各地對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斷增長,
中國似乎一直在考慮
取消對澳大利亞煤炭的限制,
以確保其有足夠的供應。
專家們現在認為,澳大利亞煤炭出口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中國的長期禁令,而是中國一些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場向可再生能源的穩步發展。
中國對澳洲禁令要解除了?

澳洲副總理:路還長

澳大利亞副總理Richard Marles表示,
澳大利亞人不應期望
中澳兩國領導人舉行突破性會談後,
中國會立即解除貿易制裁。
Marles表示,要恢復中澳之間 “複雜”且 重要” 的外交關係,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週早些時候艾博年總理在巴厘島舉行G20峰會期間與中國領導人舉行了一次雙邊會談。
據報道,總理在該峰會晚宴上與中國領導人夫婦進行了第二次非正式談話。
在正式會議上,艾博年提議希望儘快取消對每年價值200億澳元澳大利亞出口產品(包括葡萄酒和大麥)的禁令。
會後,艾博年發表講話指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並表示他認為兩國已朝著修復之前陷入困境的關係邁出了重要一步。
艾博年稱,他和中國領導人都提出了澳大利亞和中國擁有“高度互補經濟”這一事實。
艾博年在印度尼西亞對記者說:“出口我們擁有的一些優質產品顯然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
“而進口這些優質產品符合中國的利益。因此這是一次非常有建設性的對話。”
副總理Marles上週四表示,聯邦政府重視與中國的 “富有成效的兩國關係” 。
“重要的是我們要穩定雙邊關係,這次會談在這方面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印象結語

中澳關係終於在幾年以來迎來了轉折,

近期領導人的多次會面也給澳洲各行業帶來了希望。
此前澳洲一直在找尋能夠替代中國市場的目標,
但如今看來,想要徹底替代如此大規模的市場和消費群體,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想要在新的市場站穩腳跟還需要大量的時間。
因此,想要重回之前的“巔峰”,最直接了當的方式還是和中國互利共贏。
印象君也希望中澳關係可以進一步升溫,步入正軌。
編譯:Carl、小王子
來源:news.com.au、yahoo、彭博社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點️️擊此處“閱讀全文”,下載澳洲印象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