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旺季警惕詐騙!專家揭露社媒騙局

《波士頓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NBC Boston 7月2日報道 眼下正值租房旺季,當你在尋找一個可以稱之為“家”的新住處時,騙子也在物色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圖片來源:NBC Boston)
雖然線上找房讓潛在租客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瀏覽大量房源,但這個數字環境也會暗藏風險。
LifeLock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在預訂夏季住房或租賃房源時,要麼自己遇到過詐騙,要麼認識的人遇到過詐騙。
LifeLock總經理Ian Bednowitz說:“他們會從Zillow或Realtor.com等網站上覆制真實的房產資訊,然後把這些資訊重新發布到Facebook Marketplace、Craigslist等次級平臺上,甚至可能釋出在他們自己設計的虛假網站上。”
騙子可能會冒充物業經理或房東——只提供線上看房服務,而且給出的條件好得讓人難以置信。
Ian介紹:“他們會說‘嘿,不需要背景調查,不需要收入證明,沒有信用分數限制’,還會說‘你得給我交一筆費用’。他們可能會生成一份假租約讓受害者簽字,這樣你就會覺得一切沒問題,直到搬進去的那天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圖片來源:Pixabay,圖文無關)
他還提醒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找房子時要小心。
Ian說:“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詐騙透過Facebook Messenger和Instagram進行。你需要核實資訊,當面見見那個人。僅憑社交媒體資料是不夠的。”
正規的房東或物業經理絕不會在簽訂租約前要求支付租金或押金。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套固定的租客篩選流程。
Ian稱:“如果他們不索要你的社安號碼和出生日期,那絕對是個危險訊號,如果是正規房東,他們確實需要查你的信用,因為他們要了解你是否有支付能力。”
在簽署任何檔案之前,一定要通讀租約,確保沒有空白處、模糊表述或不完整的句子。
Ian提示:“在租賃市場上,房源緊張往往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你得忍受這種情況,同時要有耐心多看幾個地方,瞭解一下市場情況。在做出承諾之前,在開始進入需要你提供任何個人資訊或投入資金的申請流程之前,一定要做好調查。”
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建議,在網上搜索房東或租賃公司的名稱時,可加上“投訴(complaint)”“評論(review)”或“詐騙(scam)”等詞,看看其他人對此有什麼說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