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全球 AI(人工智慧)競賽進入深水區,新加坡的 AI 戰略也到了 next level !
延續2019年提出的AI戰略,新加坡從國家高度提出 AI 2.0 戰略(Singapore National AI Strategy 2.0,NAIS 2.0),將投入 20 至 30 億新元支援 AI 技術研究。
通商中國主席、前新加坡國會議員李奕賢指出,地緣緊張和技術突破並存,AI 將成為新加坡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方向。新加坡政府明確提出要在2030年成為“AI率先經濟體”,AI 2.0 戰略旨在透過系統性佈局,推動新加坡成為全球 AI 創新與治理的領導者。

新加坡 AI 2.0 戰略主要在活動推手(activity drivers)、人與社群(people & communities)和基建與環境(infrastructure & environment)等三大系統上展開行動,推動 AI 技術的卓越突破,以應對全球性挑戰;同時,培育專業人才和全民 AI 素養,最佳化監管環境。

圍繞 AI 技術,新加坡高校也在教育科研上投入巨大。南洋理工大學(NTU)作為新加坡的理工類強校,在資料科學與 AI 領域榮登亞洲第一 (資料來自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NTU 於 2024 年專門成立計算機與資料科學學院,培養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專才,並在今年重磅推出應用人工智慧碩士專案。
就連南洋商學院的課程和活動中,都可見 AI 身影!
近日,“南洋智匯:科學家面對面圓桌論壇·新加坡站”舉辦,政界、商界、學界代表齊聚一堂,聚焦探討AI技術如何賦能企業決策、重塑商業邏輯、推動組織轉型。活動由南洋EMBA(中文)專案主辦。

活動中,NTU 南洋商學院副院長彭耀強副教授致辭,通商中國主席、前新加坡國會議員李奕賢,以及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楊強教授、NTU 人工智慧系主任安波教授對話,NTU 南洋商學院助理院長(東盟與中國專案)、南洋EMBA(中文)專案主任鄧辛副教授主持,暢談AI技術的研究、應用和發展趨勢。
除了李奕賢先生對於新加坡 AI 2.0 戰略的解讀,《新加坡眼》根據現場嘉賓發言,提煉亮點如下:
在資料中心和智慧城市領域,新中合作大有可為
2025年是AI Agent之年,AI 能力升級、更保護隱私
面對“像人一樣”的 AI,企業和個人要不斷學習
AI時代的高管教育需超越傳統,幫助企業理解科技

在資料中心和智慧城市領域,新中合作大有可為
李奕賢:未來10年,新中兩國在AI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特別是在資料中心和智慧城市領域。
新加坡一直是外國直接投資的重要來源地,而中國企業也開始“走出去”,出海成為必然趨勢。近年來,在AI領域,新加坡在資料中心建設方面發展迅速,資料本地化處理成為趨勢。

此外,新加坡與中國深圳已有多年的智慧城市合作協議,涵蓋人才交流、產業雙向投資和政府管理經驗分享,未來雙方可以進一步深化合作,推動AI在城市管理、資料處理等領域的應用,助力兩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更好地發展。
2025年是AI Agent之年,AI 能力升級、更保護隱私
安波:用強化學習進行推理,探索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的概念,可以發現,AI Agent 在幫助使用者完成更復雜的任務時,如透過語音指令訂機票,需要具備規劃能力、理解操作、處理意外情況以及反思、推理、歸納等能力。
2025年是AI Agent之年,各廠商都在積極開發手機端或PC端的AI Agent產品,他們也在這一領域做了很多工作,與企業合作解決痛點問題。

楊強:如何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進行大型建模?高敏感行業(如政府、醫院等)的AI應用突破依賴於分散式多模型生態的發展,而非當前集中化的大模型模式,當前大模型依賴的公共高質量資料將在幾年內耗盡,因此需要轉向聯邦學習等分散式架構,實現資料流通與聯合建模。
透過大模型指導小模型學習、不接觸本地敏感資料,就可在保護隱私和資料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模型的本地化應用。目前,這種模式已在醫療、金融、銀行營銷等場景中得到應用。
面對“像人一樣”的 AI,企業和個人要不斷學習
安波:AI技術的核心突破之一,是 AI Agent可以像人一樣“看螢幕、動滑鼠、敲鍵盤”,完成任務。這一能力意味著AI能操作軟體並適配通用平臺。一些大型平板電腦廠商已經開始利用 AI Agent自動測試各類遊戲,替代過去的人工測試流程。AI Agent 或將在老年人服務(如語音購物)、會議安排(自動協調時間)等生活場景中快速普及。

企業在 AI 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稍有懈怠就可能落後。但企業也不應盲目使用 AI,而應切實分析痛點是否可以透過AI解決,並考慮資料質量、合規性等因素。對於決策週期長、變化慢的業務,AI 可能並不必要。對個人使用者而言,更關鍵的任務是探索如何用這些新技術來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李奕賢:對於企業和個人來說,“終身學習”是唯一解法。目前新加坡已上線逾29000門線上課程,其中1750門與AI相關,覆蓋不同層級與場景,建議企業應當將AI技能培訓納入員工發展計劃,分層次、分場景地系統推進數字化轉型。

楊強:AI的使用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需要有耐心和持續投入的心態,即使短期內看不到回報,也要堅持。
AI應該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而不僅僅是某種工具或產品。企業需要培養員工使用AI的思維和習慣,並透過AI收集資料,以驅動業務發展。

AI時代的高管教育需超越傳統,幫助企業理解科技
彭耀強:隨著技術浪潮的加速奔湧,高管教育不再只是傳授管理理論,更肩負著引導企業理解科技、擁抱變革的使命。
AI技術正顛覆製造業、金融、零售、物流、醫療等領域的傳統邏輯,成為所有企業管理者必須面對的戰略課題。
如何利用AI最佳化決策?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風險管控?如何調整組織文化以適應AI驅動變革?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管理理念、組織文化和人才體系的全面革新。

是否還期待更多AI領域熱點、行業資訊、商業實戰?
南洋EMBA(中文)專案依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資源,採用中文授課,將於今年10月開設新加坡授課首期班。僅面向全球華人企業家和高管開放申請!
2025新加坡首期班招生的最後一場招生說明會,將於5月15日(週四)晚7點(新加坡/北京時間)線上舉辦。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刻預約席位!


相關閱讀

-
2025年經濟怎麼走?從普林斯頓、斯坦福到南大,新加坡首席經濟學家研判來了!
-
為什麼全球頂尖企業家都要搶NTU商學院的這張“黃金入場券”?
-
AI界雙王炸,新加坡同臺!
Sihan丨編輯
Cherrie丨編審
南洋EMBA(中文)專案丨來源/圖源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