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進過夏天做飯的廚房,基本就能秒懂孫悟空過火焰山為啥要借芭蕉扇。
所以兩年前新房裝修時,江蘇白領謝悅堅持要在廚房裝一臺空調。這時她才在家電城裡發現,居然真的有專門的“廚房空調”。
用了兩年,謝悅的滿意度溢於言表:“在廚房待一天都沒事兒。”
“廚房空調”乍一聽有點“又新又舊”,空調常見,但在廚房裡開空調好像還是一件挺陌生的事情。不過關心這件事的人著實不少,小紅書上該話題瀏覽量接近4000萬,抖音話題播放量更是高達2.7億次。
特別是高溫天越來越多,廚房空調的熱度與氣溫同飆,巨量算數資料顯示,近30天(6月18日—7月18日)“廚房空調”關鍵詞搜尋指數同比增長約29%,環比增長約146%。

圖/巨量算數
於是問題來了,為什麼廚房空調這麼好的東西到現在還沒普及?
不想在廚房吃苦
廚房恐怕是整個家裡最需要空調的地方。充斥著熱水熱油熱氣的廚房堪比蒸鍋,夏天做飯,說汗流浹背實在太過客氣,那是真正的滿“汗”全席。
可為什麼一直沒什麼人在廚房裝空調?有一個特別直接的原因是,很多人壓根兒沒想到。
GfK中國發布的《2025年中國廚房空調產品消費指引白皮書》顯示,直到2024年,對於廚房空調產品有了解的消費者佔比還不到1/4,渠道商也認為,“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度不高”是他們在市場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壓力。
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廚房空間相對較小,做飯時間也遠不如在臥室、客廳消磨的時間久,甚至有些父母輩連臥室、客廳空調都捨不得開的時候,要想讓“廚房空調”進入腦海以至於購物車中,還是有點難度。
但時代變了,單從社交媒體的話題熱度就能看出來,意識到廚房和空調應該“組CP”的人越來越多了。
“我都吃做飯的苦了,肯定不能再吃廚房蒸桑拿的苦,年輕人裝修就是主打一個能舒服絕不累著。”謝悅笑言,而她對廚房空調的認知,就始於看到名為“廚房空調”的產品的時候。

圖/受訪者提供
那麼,什麼樣的空調才配“入住”廚房?
簡單來說,它得是一臺能夠適應廚房環境的空調。要知道,盛夏的中式廚房可不只是火焰山那麼簡單,它還潮溼如梅雨季的廣州,再疊加宛如汽車尾氣的嗆人油煙,都讓廚房空調的工作難度大大增加,對其本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今年5月,推薦性國家標準《廚房空調器》開始公開徵求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稿,針對家用廚房環境的廚房空調,主要包括製冷和除溼用的製冷系統、空氣迴圈和淨化裝置,也可加入加熱和通風裝置等。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廚房空調既要“知冷知熱”,還得兼具一小部分油煙機、除溼機,甚至是空氣清淨機的能力。
特別是針對油煙,徵求意見稿也提出了過濾裝置的油脂過濾效率、耐腐蝕性、換熱能力衰減率等特殊規定。
格力空調相關負責人告訴有意思報告,積油可能導致空調換熱效率下降,製冷效果大打折扣,且油煙易堵塞空調出風口甚至腐蝕空調部件,縮短使用壽命。因此,相比普通空調,廚房空調通常會使用可以有效阻隔油煙的高效濾網,相關硬體也會採取防油煙設計,以確保空調能在廚房的高溫油汙環境下長久耐用。
謝悅對這一點頗為滿意,用了兩年多的廚房空調還沒洗過,也沒有發現太多油汙沉積。
GfK中國家電洞察研究負責人王宏吉表示,隨著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要求提升,對全屋空氣舒適性的追求提高,細分的廚房空調品類開始迎來增長,越來越多的主流品牌也先後入局,讓消費者有了越來越多的產品選擇。
想在廚房吹空調,居然這麼貴?
生活在北京的徐娜聽說有廚房專用空調後也有點躍躍欲試,先在小紅書上研究了一圈網友分享的攻略,又對照自家廚房選了半天品牌和具體產品,基本把廚房空調弄個門兒清之後,最終還是下單了一臺包安裝才1000元出頭的基礎版家用空調。
“廚房空調太貴了,我家不配。”她笑道。

圖/受訪者提供
參考部分主流品牌提供的資訊及京東國補到手價,絕大多數廚房專用空調價格在3000—6000元,部分產品或高達8000元。而奧維雲網資料顯示,當前家用空調線上均價僅2600元。
看著廚房空調3000元的起步價,徐娜琢磨半天還是決定犧牲空調壽命:“我這一千多的空調哪怕只能用個三五年,也值了吧,也許以後廚房空調價格就被打下來了呢?”
不少人有著與她相似的想法,千元空調或幾百元的“涼霸”風扇都成了廚房降溫的“平替”。GfK報告亦顯示,超六成人對於廚房空調的預算在3000元以下,低於市場現有產品均價。
作為難得的廚房新物種,除了公眾熟悉的美的、格力等家電企業,還有以小央為代表的新興企業,甚至以浴霸起家的奧普、整合吊頂品牌美爾凱特等相關企業都在嘗試推出廚房空調產品,可為什麼廚房空調的價格還是這麼貴?
王宏吉表示,相比普通家用空調,廚房空調確實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研發成本相對較高。再加上新興品類的市場規模較小,使其成本和市場價格處在相對較高的位置。
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廚房空調價格有望與普通家用空調對齊。他補充道,其高價也不排除與小部分企業利用這一低認知度品類做短期營銷與炒作有關,同時廚房空調的安裝難度相對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成本。
廚房空調,可能還早
安裝難也是讓徐娜困擾的關鍵問題之一。
廚房空調雖然也有一體式,但主流選擇仍是分體式,而家裡廚房並沒有預留外機機位,就算騰出外機機位也要再想辦法處理排水問題;而在具體安裝位置上,與水槽整合的臺下式或者吊頂嵌入式空調都要搞廚房改造,本就不大的空間根本打不出這點餘量,也就壁掛式還有點操作空間。
即便如此,徐娜後來裝的普通壁掛空調也是安裝師傅先找地方塞了外機,又硬在廚房門邊擠出了一點空間,現在連開門都不敢大力,生怕蹭壞了空調。
也就是說,哪怕願意花錢,有時候條件都不允許你裝一臺實用與美觀兼具的廚房空調。
就連新房裝修的雪寶,也差點“翻車”。
與中央空調做廚房分機相比,她選擇了相對價效比更高的獨立廚房空調,而她選定的這款嵌入式空調需要安裝一個內機一個出風口,每個機器管路之間還有相應的距離和安裝要求,再加上還要給中央空調留一個分歧箱的位置,師傅差點沒“塞下”所有裝置。

裝修時雪寶拍下的廚房空調安裝現場。圖/小紅書@雪寶愛夏天
更何況,以廚房空調的價格,提供的體驗能否如想象中那麼好還是一個未知數。最早“吃螃蟹”的消費者或許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而隨著產品使用時間的增長,他們對於持續的效能和清潔問題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表示,他八年前就曾在某空調企業的實驗室裡見到過相關產品,但由於廚房環境複雜,時至今日廚房空調仍未能大舉走進廚房,從產品安裝到保養維護都有較大難度。
“可以說,比起普及度極高的家用空調,廚房空調至今都算不上成熟的產品,且由於普及率很低,現在談把價格打下來為時尚早。”劉步塵說。
而從整個家用空調市場來看,廚房空調當然有需求,而且是絕對的剛需,只是現有體量在整體市場中仍舊不值一提。
據GfK測算,截止到2024年底我國廚房空調保有量約為81.3萬臺,有望增長超過百倍,達到近8700萬臺。相比之下,家用分體式空調的同期保有量已經達到7.7億臺,未來更是有望突破10億臺。

圖/《2025年中國廚房空調產品消費指引白皮書》
不過,傳統廚電品類在2018年前後就趨於飽和,而廚電產品在整個家電品類中的銷售額與銷售量整體佔比都極高,廚房對於製冷的需求也將日益凸顯。
劉步塵表示,目前的關鍵就是拿出成熟度更高、使用體驗更佳、安裝及清潔維護更便捷的廚房空調產品,或者乾脆突破傳統空調的壓縮機制冷模式給出更新的解決方案,才有可能真正拿下這一片值得開拓的細分市場。
接下來,就看廠商們能否先從技術端“卷”起來,徹底拿下廚房這塊“寶地”了。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甜豆
推薦閱讀
“女裝一姐”,賣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