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但世界對殲10C的議論炸裂式升溫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巴兩國在短暫激烈對抗之後,於週六同意停火。這顯然不是印巴歷史上最嚴重的戰爭,但它絕對是兩國給世界帶來資訊最多的一場軍事衝突
一個更大關注點剛剛點著,正在震撼發酵,它就是殲-10C的機載霹靂-15導彈擊落多架法國“陣風”戰機,使這場衝突一開始一個多小時的空戰被廣泛看成中國武器系統與西方武器系統效能對比的測試。
圍繞武器對地緣政治影響的議論也夾雜其間。“這不只是一場雙邊衝突,這是中國國防出口如何重塑地區威懾力的體現”,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的一名高階研究員表示。
CNN的評論寫道:巴基斯坦主要由中國提供武器,而印度一半以上的武器來自美國及其盟友,這兩個鄰國之間的任何衝突實際上都可能是中國和西方軍事技術的攤牌。

 5 月 10 日,在巴基斯坦對印度的軍事行動之後,一名男子站在查謨雷哈里一棟受損房屋的屋頂廢墟中。(圖源:外媒)
伊斯蘭堡真納大學國際關係學者貝塔尼表示:“這次交戰代表著中國先進系統在作戰使用方面的一個里程碑。”
多倫多國防分析公司 Quwa Group Inc. 的創始人比拉爾·汗表示:“如果得到證實,那麼這表明巴基斯坦所擁有的武器系統至少在效能上與西方國家(尤其是法國)所提供的武器相比處於同等水平。”他還表示同意,如果確認擊落事件屬實,將大大促進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並指出“中東和北非大國”可能會對此感興趣,因為他們通常無法獲得“最尖端的西方技術”。他列舉了阿爾及利亞、埃及、伊拉克和蘇丹等。
儘管目前印度仍未公開承認戰機被擊落,但是法國官員證實至少1架“陣風”被擊落,以及美國官員證實至少2架印度戰機遭到擊落。外界雖然仍就“擊落”的描述留有餘地,但是絕大多數分析都以“假如得到確認”為前提,實際上各方已把擊落當實來看待。

3 月 23 日,巴基斯坦空軍殲-10 戰鬥機在伊斯蘭堡國慶閱兵式上翱翔。(圖源:外媒)

倫敦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研究員托拉斯特對《金融時報》表示,霹靂-15E導彈的使用可能“意義重大”。他說:“如果得到證實,我們現在就看到了中國製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超視距導彈上的演示,該技術已用於實戰。”
沒有什麼比實戰更能起到宣傳作用了,”華盛頓特區史汀生中心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孫雲表示。“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驚喜……結果相當驚人。”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巴中關係專家斯莫爾表示,“中國過去提供的很多東西都是低端產品——坦克、大炮和小型武器,”然而現在,巴基斯坦“正成為中國一些新能力的展示平臺”

 5 月 7 日,印度安全部隊人員在印控克什米爾一架戰鬥機墜毀地點附近站崗。(圖源:路透社)

耶魯大學南亞研究講師蘇尚特·辛格表示:“這是中國軍事裝備首次與西方頂尖裝備進行對比測試……無論這一切何時結束、以何種方式結束,最終結果都會告訴我們臺灣局勢將如何發展,以及西方國防企業應該採取何種方式來應對中國大陸所展現出的低成本、高科技能力。”
《金融時報》的報道寫道,新德里的一位武官表示,中國西方競爭對手的國防武官們“不耐煩地”等待著印度分享殲-10C作戰模式下的雷達和電子特徵,以便他們自己的防空部隊可以針對其進行訓練。
《金融時報》還說,對中國來說,這場小規模戰鬥不僅考驗了飛機,也考驗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場戰鬥不僅檢驗了該系統搜尋威脅來源的能力,還檢驗了它協助導彈制導的能力。

當地時間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向印度發射導彈。(圖源:央視新聞截圖

巴基斯坦空軍作戰部副部長艾哈邁德表示,本週衝突中使用的導彈包括霹靂-15導彈。他說,這場長達一小時的交火堪比“課堂教學”。
《日經新聞》的一篇新聞描述了這兩天的戰鬥和殲-10C擊落包括法國“陣風”在內的5架戰機,並且引述了巴基斯坦官員和學者對中國武器的大力稱讚。其中,伊斯蘭堡智庫的一位學者表示,殲-10C的近期表現對確保巴基斯坦領空安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認為,“中國的軍事技術正在蓬勃發展,並已展現出優於歐洲系統的優勢,據報道,就連法國情報部門也承認了這一點,特別是在擊落飛機方面。”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一名博士後研究員表示,中國和西方的科技早已被拿來比較,但前者缺乏實戰經驗。他說,“(週三的)事件表明了中國科技的價值,表明如果運用得當,中國科技可以媲美西方科技。
《日經新聞》還援引專家的話說,“這不僅提升了中國武器的信譽,也增強了中國的心理和戰略地位。”

在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一名男子停電期間用手機檢視即時新聞。(圖源:新華社

當然,也有為法國“陣風”戰鬥機辯護的聲音。CNN報道說,一些專家對這個問題持謹慎態度,並且認為“印度空軍在戰術和計劃上的失誤可能多於中國武器的所謂進步” 。保衛民主基金會的分析師辛格爾頓說,“如果關於印度損失多架戰機的報道屬實,這將引發關於印度空軍準備狀態的嚴重問題,而不僅僅是平臺的問題。陣風是現代化的,但作戰涉及整合、協調和生存能力——而不僅僅是頭條新聞中的採購。”
辛格爾頓還說,人們不知道印度對霹靂-15導彈的瞭解程度如何。例如,如果印度認為巴基斯坦只擁有短程出口版,那麼印度的飛機可能會停留在易受攻擊的地區。
奧斯陸大學國防政策研究員霍夫曼表示,交戰規則可能也阻止了印度飛行員首先向巴基斯坦飛機開火。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誤判可能使巴基斯坦的武器看起來更有效。
以上都是西方媒體報道的原汁原味的評論,這些評論正在迅速增多,我們從中可以讀到7日凌晨的那場戰鬥帶來多麼深刻的衝擊,它將持續發酵,併產生對國際軍售市場以及戰略心理的格局性牽動,對中國的認知出現了一個新的維度。圍繞軍購和地緣政治的思考都會在涉華方向變得更活躍,這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是麻煩和挑戰。中國會更加不怒自威,同時“中國威脅論”也會增加鼓譟點。隨著中國更加強大,這是必然的過程。我個人覺得總的來說這是件好事吧。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