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萬案件積壓,8月移民排期情況:親屬類微進,職業類停滯

《波士頓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新聞週刊7月15日報道 在積壓案件已超過1130萬的背景下,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USCIS)釋出了2025年8月的《簽證公告牌》(Visa Bulletin),為全球數百萬移民申請人提供了最新的排期動向。

新聞週刊截圖
對於正在申請綠卡的移民來說,簽證公告牌不僅僅是一份日曆,而是一份“等候訊號圖”。它決定了一個申請人是否可以進入“調整身份”(Adjustment of Status)或申請移民簽證的下一步。這個決定依據的“優先日”(Priority Date),通常是僱主或家庭成員為申請人提交移民申請的日期。優先日早於公告牌中規定的日期,意味著申請人可以開始遞交材料,甚至進入最終審批階段。
當前進展:家庭類略有前進,職業類多數停滯
根據2025年8月的公告,家庭類移民(如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團聚)有部分類別向前推進了約一個月。然而,職業類綠卡——尤其是印度籍申請人——則仍處於“原地不動”的狀態。
印度籍申請人在EB-3(技術工人、本科畢業生)類別中,排期基本沒有變化;而EB-2(高等學位或特殊能力專業人士)僅微幅前進約一個月。儘管幅度不大,對等待多年的人來說,依然意義重大。
相比之下,中國申請人在多個職業類移民類別中的排期也持續滯後,尤其是EB-2和EB-3類別基本無實質性突破。
為什麼“排期難題”無法快速解決?
根據《移民與國籍法》,每年給予職業類移民的全球配額為14萬個,而家庭類為22.6萬個。此外,還有“每國配額限制”規定:每個國家在當年最多隻能獲得約7%的名額,約為25,620個移民簽證。
而像印度、中國這類申請人眾多的國家,早已遠遠超出了這一上限,造成“合法排隊但排不上”的制度性瓶頸。
前拜登政府USCIS高階官員道格·蘭德(Doug Rand)指出,美國當前存在“兩種不同的積壓”:
“一方面是行政積壓——也就是案件已經準備就緒,但因流程問題尚未審理;另一方面是法律積壓——國會1990年設定的綠卡年度配額,根本無法滿足當前需求。這不是行政機構能單方面解決的。”
綠卡申請人需關注的兩個關鍵日期
每月簽證公告牌列出兩個日期體系:
“遞交申請日期”(Dates for Filing):允許申請人開始準備並提交身份調整或移民簽證申請;
“最終裁定日期”(Final Action Dates):表示該類別當前是否有簽證名額,只有在該日期之前提交的案件才有可能獲得最終批准。
只有當申請人的“優先日”早於“最終裁定日”,USCIS才會考慮發放綠卡。
專業類別解析:EB-2 vs EB-3
EB-2:適用於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或在科學、藝術、商業領域具有“特殊能力”的外籍人士。
EB-3:面向擁有至少兩年工作經驗的技術工人、本科畢業生及部分非技術工種(如護理、餐飲等)從業者。雖然兩者都可通向綠卡,但EB-2的資格更高,理論排期更快。但由於配額限制,現實中兩者的等待時間在高需求國家基本相差無幾。
對於等待親屬移民的家庭來說,公告牌中的微小推進可能意味著早一個月與親人團聚的希望。尤其在當前全球移民政策多變的氛圍下,公告牌提供的“官方節奏”成為許多人判斷下一步是否“行動”的依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