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防走失 🌟公眾號右上角「設為星標」獲取每日推送

在心理留學賽道持續升溫的形勢下,為了更好地幫助小夥伴們抓住要點內容,iWanna創始人Ying在直播間一一解讀了報告內容,分享了超多誠意滿滿的乾貨。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本次直播的高光吧!


更“小眾”的留學目的地
在心理留學目的地中,美國依舊是首選目的地,佔比大約40%以上,其他如英國、加拿大、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緊隨其後。
-
中國香港🇭🇰
在申請PhD方面,香港的高校對於心理學的背景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對於臨床心理學的研究方向。香港的心理學PhD專案雖然非常有吸引力,但由於招生名額有限,競爭激烈,申請者不僅需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還需在學術領域有突出的表現。
可以說,香港的心理學PhD申請競爭程度堪比美國頂尖高校,很多海外PhD的申請者也會嘗試申請香港的專案,可見其競爭之激烈。
-
澳大利亞🇦🇺
對於申請碩士或者PhD的同學,澳洲有明確的本科要求,尤其是心理學本科。
如果本科背景不是心理學專業,可能需要完成一定的認證課程,這為非心理學本科的學生增加了一定的挑戰。
另外,有關澳大利亞的社會工作專業,它確實可以作為進入心理諮詢領域的途徑。特別是對於那些在澳大利亞修讀社會工作碩士的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接受一定的臨床心理學訓練,因此具備了從事心理諮詢的能力。
移民方面,澳大利亞的社會工作博士是可以作為移民的途徑之一,尤其是對於那些希望透過學術途徑獲得長期居留的申請者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加拿大🇨🇦
加拿大的博士專案競爭相對激烈,尤其是在移民政策的吸引下,很多人選擇申請該國的高等教育專案。
儘管美國的博士專案也非常競爭激烈,但美國擁有更多的專案和機會,若找到合適的匹配,申請過程可能相對順利。
而加拿大和香港類似,雖然申請者數量眾多,但專案本身較為有限,因此競爭仍然激烈。
對於一些已經在加拿大或其他相關國家,有一定工作或學習經歷的申請者,這種背景可能會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競爭優勢。
跨專業選手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顯示,2024年跨專業申請心理學專業的人數佔比達48%,其中中國大陸本科跨專業申請者佔43%。這一比例較2019年的20%實現翻倍增長,越來越多人轉向心理學領域探索職業新方向。
這一趨勢源於申請者對“向內探索”的重視——心理學不僅滿足職業轉型需求,更契合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熱潮。
跨專業申請激增推動背景提升需求增長260%,遠超其他資料漲幅。背景提升不僅是簡歷增色,更是申請者“自我驗證”的過程:透過科研或臨床實習,明確適合臨床諮詢、科研的細分方向。
對於心理學領域的熱愛者,即使不是心理學本科背景,只要能確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目標,依然可以考慮進入這個領域。
這一點特別適合那些希望透過學術或實踐幫助他人的人,因為心理學是一個既需要深入理解人類行為,又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領域。
而對於跨專業的申請人來說,推薦信的質量尤為重要。一個有深度且具體的推薦信,能夠顯著增強申請競爭力,而不僅僅是一封模板化的平淡推薦信。
許多招生官都強調,除了硬體條件,文書和推薦信是給招生官留下的第一印象。即使申請人的背景沒有明顯短板,往往決定能否獲得理想結果的,正是推薦信的質量。
尤其是博士申請階段,推薦信的重要性尤為突出,特別是在跨專業申請時,能夠獲得一封強有力的推薦信,往往是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
優質推薦信可以成為跨專業申請者的隱性競爭力。在今年的背景提升專案中,iWanna特別推出了“背景躍升推薦信”的版本,尤其適合需要從不同專業獲取推薦信的申請人。
🌟背景躍升早鳥開啟:真實實習證明+權威推薦信,一站式痛點攻克!現在加入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專案,能夠讓推薦人和你的關係更加深厚,並且提高推薦信的質量。
被低估的“跨專業友好”專案
在談到跨專業的申請時,我們也特別推薦考慮社會工作專業。許多心理諮詢的申請人,尤其是社科背景的學生,往往會把心理諮詢作為首選,然而我們發現,社會工作專業不僅能提供與心理諮詢相似的職業機會,還可能在就業、薪資以及學術申請的難度上更具優勢。
以雙非社科背景學員為例,零心理學經驗者透過半年背景提升,成功斬獲帶獎社會工作碩士offer(iWanna心理留學「申請案例」彙總)。
具體來說,社會工作和心理諮詢的工作內容有很多重疊,尤其是在北美,社會工作者同樣可以從事個體或團體的心理支援工作。然而,社會工作相較於心理諮詢,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強的職業靈活性。
申請社會工作專業的優勢還在於,社會工作通常沒有過於嚴格的前置課程要求,特別適合跨專業的申請人。而心理諮詢則要求更多專業背景,且面試難度較大。
社會工作專業的課程設定偏重宏觀的社會體系、公共衛生和社會資源等領域,這些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全面的視角,幫助他們理解如何在社會層面推動變革。
越來越多的申請者,尤其是那些從其他學科跨入心理學領域的學生,最終選擇了社會工作作為職業路徑。社會工作不僅包括心理健康相關的個體服務,還可能涉及更廣泛的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領域。
此外,對於有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的申請者來說,想要轉讀心理學博士學位並非不可能,但必須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轉變的必要性。
具體來說,如果在社會工作中發現自己更傾向於做微觀的臨床工作,而不是宏觀的社會資源管理,那麼申請心理學博士,尤其是臨床心理學或諮詢心理學博士,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申請者需要清楚地闡述自己在社會工作領域的經驗如何為轉向心理學打下基礎,展現出申請的合理性。
心理學博士:終點 or 起點?
在申請碩士或博士的過程中,對於有豐富科研經驗的本科生來說,如何明確自己的方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積累了一定的科研助理(RA)經驗後,可能會面臨選擇申請碩士還是博士的困惑,或者在選擇具體研究方向時不確定該如何定位。
首先,申請研究型碩士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探索並明確自己真正的科研興趣。如果已經有一定的科研經驗,但還未能確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碩士階段可以提供更多的探索機會。
對於那些已經確定科研目標且希望深入研究的同學,博士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然而,博士的挑戰也不容小覷,它通常需要五到六年的時間,如果對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沒有明確的熱情,這段漫長的學習歷程將會非常艱難。
據iWanna統計,去年心理學博士諮詢量增長230%,實際申請量增長80%,越來愈多申請者將博士定為升學的最終目標。
然而,博士學位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成就的象徵,更是進入專業領域深耕的起點。它提供了系統的知識體系、科研能力和臨床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生涯鋪路,無論是學術研究、臨床實踐還是進入業界,都能在這個基礎上得到更深的探索與發展。
例如,在如今的心理學博士面試,不僅關注申請者過去科研經歷和技能,更多的是詢問對未來研究方向的規劃和興趣。招生委員會希望看到的是,候選人對某一領域的深厚興趣和長期投入的意願。
過去的科研經歷可以加分,但最終決定能否成功申請的,仍是對未來研究的興趣和長期目標。因此,在準備申請材料和麵試時,必須清晰地表達對該領域的熱愛,以及希望在該領域取得的成就。
除了科研方向外,申請碩士或博士時,還需要考慮到學術領域的趨勢和就業前景。例如,當前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學等領域的申請熱度正在攀升。
如果背景和科研方向契合這些熱門領域,那麼申請將更具競爭力。實際的案例證明,在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特別是學校心理學方向的申請成功率很高,並且畢業後的就業前景也相當樂觀。
當然,在選擇方向時,不要僅僅依賴外界的建議或熱門趨勢,更要聽從自己的內心,確保所選方向是你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選對了,你的職業生涯就能迎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
25申請季offer彙總(部分)






iWanna國際心理人作為全網領先心理學留學輔導、全球心理人發展平臺,擁有100+位全球多國多方向心理學專業師資,服務範圍涵蓋20+心理領域細分方向,獲得95.96%的服務滿意度,學員申請成功率達到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