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在美國上流社會的炫富手段裡,除了炫包炫車炫房產外,還有一個格外清奇的炫法:炫酒啊!
上好的葡萄酒,一直是那些頂級富豪們聚會娛樂時的必備奢侈品,沒有什麼比在聚餐當口,風輕雲淡地拿出一瓶稀有葡萄酒更長臉的事兒了。
因此,富豪圈不定期會舉辦品酒會、葡萄酒拍賣會等,既是交際,也是為了互通好酒。
這種品酒頂級圈子非常私密,一般人根本打不進去。恩但是,只要藝高人膽大,總有例外不是。
2000年初期,美國上流社會葡萄酒界出現了一張神秘的東方面孔,這個年輕人自稱Rudy Kurniawan,20歲出頭,沒人知道他的過去,但很快透過上流社會舉辦的奢華品酒會打出了名聲,原因就是:非常捨得花重金買好酒。

圖片來自thecinemaholic.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他通常打扮的很低調:穿著破舊的牛仔褲、緊身灰色T恤和牛仔靴,溜進了佳士得比佛利山莊拍賣行的前排座位。
在短短幾個小時內,他在拍賣行能買下50萬美金的葡萄酒。
一週後,他又在比佛利山半島酒店舉行的 Zachys 拍賣會上大肆揮霍。
然後是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和AckerMerrall&Condit拍賣會上一擲千金。
在幾年的時間裡,Kurniawan 幾乎跑遍了全美所有稀有葡萄酒拍賣會,每月花費大約 100 萬美元左右。
拍賣行內部人士回憶:從來沒見過有人花錢這麼快的。
這樣的購買方法很快引起了葡萄酒圈的注意,Kurniawan “酒王”的名聲也開始打響。
Rudy Kurniawan原名黃振華,1976 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一個富有的華裔家庭,家族在印尼和中國都有企業。
他於90 年代中期持學生簽證來到美國,在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學習會計。
到2001年,他定居在洛杉磯郊區的阿卡迪亞,原因是他非常喜歡這裡的“華裔社群”。
“我是華裔,如果我不會英語的家人過來看過,在這裡他們會過的更自在些。我的家庭非常傳統、嚴格。我是家裡的叛逆者,專注做我自己的事。”

圖片來自latimes.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另一個在這裡定居的原因是,他開始對加州的葡萄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很快將注意力鎖定在了昂貴的法國葡萄酒——尤其是來自勃艮第地區的葡萄酒上面。

圖片來自winespectator.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在 2000 年代初期,勃艮第在美國並沒有廣受歡迎。但 Kurniawan 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
他盡其所能地瞭解葡萄酒,與每個店主交談,每次都買走大量的葡萄酒並做詳細的品酒筆記。
洛杉磯一家曾賣給Kurniawan葡萄酒的店主Kyle Smith回憶稱,“他平均每瓶收購價格在400 到 500 美元左右,他可能第一年(在我這裡)買了50萬美元葡萄酒。”
接著,普通的店鋪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購買需求。他開始活躍在全美各大葡萄酒拍賣會上,開啟了瘋狂買買買模式。
在競標過程中,他會不斷舉牌直到拍到他想要的酒,價格就真的是浮雲的樣子…

動圖來自Sour Grapes,版權屬於原作者
很快,Kurniawan 雄厚的財力和驚人的收酒速度讓他進入了洛杉磯最負盛名的品酒圈子:BurgWhores。這裡匯聚了好萊塢導演、音樂高管、科技企業家和房地產大亨等名流,但Kurniawan 的葡萄酒霸主地位無可撼動。
他最讓人驚豔的地方除了他展現出的“富可敵國”的財力外,還有他神秘的收酒渠道。1920年柏圖斯、1945年羅曼尼康帝、1947年拉弗勒酒莊…這些釀酒師們夢寐以求想得到的好酒,Kurniawan 總能輕易找到。
在巔峰時期,他家藏有超過 50,000 瓶上世紀最著名的波爾多和勃艮第葡萄酒。
他經常牽頭舉行品酒會,把品酒變成了猜謎遊戲,酒杯一字排開倒入好酒,再要求每位品嚐後的客人說出生產商、年份,甚至葡萄園的名稱。
這樣造下來,一個晚上能喝掉高達20萬美金的葡萄酒。
據Kurniawan介紹,購買陳年葡萄酒需要有超高的品酒技巧。
只有在品嚐了數百瓶之後,他才學會如何辨別假貨:研究軟木塞以尋找篡改的跡象,瞭解所有頂級葡萄酒標籤的詳細資訊,並且可以發現與該瓶標籤不符的瓶子標記。
由於稀有葡萄酒更頻繁地易手,幾乎不可能追蹤一瓶酒的歷史。有時候一瓶酒在烈日下放了一天味道就變了,根據拍賣行的說法,稀有葡萄酒是沒有回報的。
隨著名聲與日俱增,Kurniawan 被介紹到了一個更頂級的葡萄酒圈子:12 Angry Men,這圈子喝頓酒的賬單經常是7位數起。
但圈子裡有人注意到,每次晚餐後,Kurniawan 都會要求帶走空酒瓶。有點奇怪,但無人在意。
2006年,當時年僅30歲的Kurniawan已經積累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私人酒窖,以至於《卡爾加里先驅報》稱他為“稀有葡萄酒之王”。

圖片來自AP,版權屬於原作者
這個時候他在美國葡萄酒圈子的聲望達到了頂峰,他贏得了美國一些最重要的酒評家、學者、收藏家和買家的信任和尊重。
更重要的是,他憑一己之力,直接改變了全球稀有葡萄酒拍賣的價格…
舉個例子:2001 年初,波爾多著名的 1945 年份木桐羅斯柴爾德葡萄酒的平均售價為 3,759 美元。而在2007年的一次拍賣會上,同樣的葡萄酒以 10,337 美元的價格售出。
根據 Wine Market Journal 2006 年的一份報告,2001 年至 2006 年間,一瓶陳年葡萄酒在拍賣會上的平均價格上漲了 62%。同期,全球葡萄酒拍賣銷售額從 9000 萬美元激增至 3 億美元。
尤其是勃艮第,十年前售價400美元的酒現在的報價為 13,000 美元。
“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追蹤勃艮第葡萄酒的國際刊物Burghound的編輯AllenMeadows說,他認為 Kurniawan 的大量購買是一個重要因素。“過去,只要我想,我就會出去買陳年的勃艮第。而現在,陳年葡萄酒的售價是我幾年前的 20 倍。”
Kurniawan 決定是時候出售了。
透過酒圈,Kurniawan 結識了John Kapon,後者在紐約經營著一家精品葡萄酒拍賣行 Acker Merrall & Condit。

圖片來自thedrinksbusiness.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2006 年 1 月,Kapon 同意在拍賣區拍賣精選的 Kurniawan 葡萄酒。這個被稱為“the Cellar”的系列以市場上多年未見的葡萄酒為特色,並將Kurniawan宣傳為美國最值得信賴的收藏家之一。
Kurniawan 的名聲早已打響,眾多買家慕名而來。
在為期2天的時間裡,拍賣會的 1,742 件拍品共帶來了 1,060 萬美元的銷售額。
拍賣非常成功,兩人決定在 9 個月後再舉辦一場。這一次,銷售額突破 2,470 萬美元,創下葡萄酒拍賣史上最高成交額的紀錄。

圖片截自decanter.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但漸漸的,一些葡萄酒行家開始發覺不對勁了。
有一些行家注意到,Kurniawan 售出了 10 瓶 1945 年的柏圖斯酒莊葡萄酒,但該年份僅生產了 600 瓶,而且已知現世僅存有幾十瓶。
Kurniawan 出售的瓶裝Pétrus

圖片來自US Department of Justice,版權屬於原作者
在熱門論壇 Wine Berserkers 上,一條記錄 Kurniawan 葡萄酒怪異之處的帖子激增至 9000 個帖子。這名酒友發現酒瓶上的瓶號不一致:

圖片截自wineberserkers.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在Kurniawan 接下來的幾場拍賣會因真實性問題而被撤回後,這些疑慮愈演愈烈:
2007 年,佳士得拍賣會撤回了很多Kurniawan的1982年ChâteauLePin,因為該公司認為它們是假酒;
2008 年,Kapon 的拍賣行撤回了價值超過 60 萬美元的 Domaine Ponsot 葡萄酒,當時葡萄園的主人從法國親自現身並親自稱其為假冒產品。
Kurniawan 的信譽正在一點點流失,當有拍賣假酒之嫌這個帽子被扣上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
佛羅里達州的億萬富翁Bill Koch 是美國最大家族財富之一的繼承人,他花了數十年時間收集了世界上最稀有的葡萄酒,並將其儲存在他 45,000 平方英尺豪宅下方的一個龐大的地窖中。

圖片來自Berry Bros. & Rudd,版權屬於原作者
作為拍賣會上的頂級買家,Koch 自然也聽說了Kurniawan 賣假酒的新聞,他因此聘請了鑑定人來審查他的收藏。
結果震驚了:他在 2006 年紐約拍賣會上從 Kurniawan 購買的 5 瓶酒——總計 7.5 萬美元——都是假貨!
2008年,他對Kurniawan提起300萬美元的訴訟。
大約在同一時間,曾參加 2008 年拍賣的葡萄園園主Laurent Ponsot 也開始感覺到有問題。
Kurniawan曾出售來自 Ponsot 葡萄園的 1945 年和 1971 年的 Clos St Denis 葡萄酒,而他的家族直到 1982 年才開始生產這種葡萄酒。
2010年,FBI已經介入,開始秘密調查 Kurniawan。
2012年3月 8 日上午,六名聯邦調查局特工突襲了Kurniawan 在洛杉磯阿卡迪亞的家。
在裡面,他們發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200 多個不同偽造狀態的舊酒瓶
來自世界上 27 種最稀有葡萄酒的 假冒人工老化印刷標籤,以及關於如何製作它們的詳細說明
裝滿軟木塞、封蠟、膠水和模板的桶
印有著名城堡名稱的橡皮圖章
使用便宜得多的葡萄酒組合重現稀有年份口味的配方
……

圖片來自thehustle.co,版權屬於原作者
Kurniawan 因偽造和欺詐獲得數百萬美元貸款而當場被捕。
2013年12月9日,Kurniawan 案件開庭審理。
根據法庭記錄,Kurniawan 的債務超過 1100 萬美元。他拖欠貸款,雙重抵押,並向富有的朋友求助。
檢察官定性Kurniawan 為“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葡萄酒造假者”:他保留他擦洗過的稀有年份的原瓶,透過他極其敏感的味覺調配出相近的味道,然後用便宜得多的葡萄酒組合重新裝滿。
他在國外大量訂購了標籤,然後將它們人工老化以使其看起來像真的。至於最後封瓶用的軟木塞,他巧妙使用了一種沒有留下任何篡改痕跡的刀片式開瓶器,並將頂部浸入蠟中。
他聲稱要出售的瓶子非常稀有,以至於許多收藏家甚至不知道它們應該是什麼味道。
這也是Kurniawan 能賣假酒這麼多年不翻車的秘密:稀有葡萄酒沒多少人嘗過味道,購買也是用來收藏,真正開瓶喝的少之又少。即使品嚐,也沒有幾個行家能真用舌尖試出來是真是假。
在審判期間,一位專家作證說,2006 年出現在市場上的假貨中,高達 75% 來自 Kurniawan。
Kurniawan 的律師Jerome Mooney 試圖證明在他的客戶家中發現的材料只是裝飾性的,旨在用於家居裝飾。
陪審團不買賬:9 天后,Kurniawan 被判所有罪名成立,並被判處 10 年監禁。

圖片來自US Department of Justice,版權屬於原作者
據估計,Kurniawan 透過私人銷售和拍賣騙取了收藏家 3500 萬至 1.5 億美元以上的資金。
但問題來了,一個人怎麼可能短短幾年就在自家廚房裡釀造出價值數百萬的假酒?
一些人,比如 Ponsot 就認為 Kurniawan 有同夥。但律師Mooney 反駁說,他的客戶欺詐的程度被誇大了:“我個人的理論是,他只是想歸屬感,他進入那個社交圈的唯一入口是酒——酒是他的全部身份。”聯邦調查局也沒有選擇起訴 Kurniawan 案中的任何同謀。
2020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的懲教機構服刑9年後,Kurniawan 被移交給了美國移民部門。
2021年4月,他悄無聲息地被護送上飛機,悄悄地被驅逐回了印尼。

圖片來自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版權屬於原作者
在精英品酒圈子裡,這是一個重磅訊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釀酒商的傳奇終於結束了。
一個沒有背景的華裔小夥,用自己高超的嗅覺、味覺和演技,騙過了一票葡萄酒高手,在上流社會混的如魚得水,這本身太魔幻了。
然而,更魔幻的事情還在繼續。
如今,回到印尼僅一年多的Kurniawa,竟然接offer接到手軟!
據他的律師介紹,他從回國起就收到了很多關於品酒顧問的詢問,因為Kurniawa這一手超乎尋常的造酒絕技,讓很多買家慕名而來,“收藏家很想知道陳年佳釀的味道,而Kurniawa已經知道了,他可以按訂單生產。”

相關攻略
本文由北美省錢快報小編整理,圖片及資訊來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否則將追究責任。
THE END
編輯:Dan

